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持,颠而不扶       危:不稳
B.今由与求也,夫子       相:察看
C.而谋动戈于邦内             干:盾牌
D.陈力列,不能者止       就:担任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C.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下列对于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
C.文中有三处用了设问句,“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反诘句的运用使句子感情色彩强烈,批驳力较强;也使肯定的答案寓于反问当中,使肯定更为有力,语气亦更加含蓄,引人思索。
D.此文是篇驳文,借对话形式展开批驳。运用了历史材料,“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现实事例,颛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立论坚实可靠,驳斥也有理有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023-09-0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等两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有关《论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C.《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023-03-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神木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之                 哂:笑
B.以君子                      俟:等待
C.异乎三子者之          撰:撰写
D.吾点也                      与:赞成
2.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可分为“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个部分。
B.子路和冉有都志在为政,不过是所治理的国家大小不同而已,而公西华的志向是做一名“小相”,不想参与国家大政。
C.选文语言简短凝练,却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率尔”一词体现出子路的自信率直,以及不谦虚的性格。
D.选文对孔子的描绘着墨不多,却刻画出一个态度和蔼、思想明智、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十分了解的形象。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2022-04-12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之者乎   行:做,实践。
B.己所不欲,勿于人   施:施加。
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   济:帮助,接济。
D.士不可以不   弘:弘扬。
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D.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告诉子贡,看到别人的错误应该终身“恕”,这里的“恕”是指宽恕。
B.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
C.曾子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但他又认为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道路却很遥远。
D.“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2021-04-09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6.4)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2017-11-26更新 | 64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榆林高新完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