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下面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原因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思想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文章的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
2021-06-10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①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②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


【注释】①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②兕(sì):独角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B.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C.国: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家: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D.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古通“肃”。这里借指宫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 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 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 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 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4.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请做出简要回答。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3)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020-10-19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选文,回答问题。

【甲】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①必闻,在家②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颜渊》)

【乙】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


注释:①邦:诸侯国。②家:大夫封地。
1.孔子认为士不达之时,该如何做呢?
2.翻译句子“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020-10-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曰            居住B.乎大国之间       夹、迫近
C.可使        使……富足D.其言不            谦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一日长乎尔时            为国礼,其言不让
B.子路率尔对曰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C.异三子者之撰               何伤?亦各言其志也
D.如礼乐,以俟君子        亦各言志也已矣
3.下列句子中,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一句同为状语后置句的是(        
A.毋吾以也B.不吾知也
C.加之以师旅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4.下列对文中子路性格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容不迫,放达洒脱B.谦虚敦厚,谨小慎微
C.沉稳谦逊,善于辞令D.粗豪刚直,好勇自负
5.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020-09-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理工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由也为之,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
A.以吾一日乎尔          长:cháng,年长
B.乎大国之间                 摄:niè,夹处
C.因之以饥                    馑:jǐn,饥荒
D.及三年                         比:bì,对比
2.下列句子中, “如”字的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方六七十,五六十
A.或知尔B.譬朝露,去日苦多
C.宗庙之事,会同D.其礼乐,以俟君子
3.从句式的角度,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吾知也
A.句读之不知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D.异乎三子者之撰
2020-05-1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B.比及三年        比:比较
C.以俟君子            俟:等待D.鼓瑟希            鼓:弹奏
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是定语前置句。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神态、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的人。
B.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冉有是一个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的人。
C.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人。
D.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洒脱、只追求个人享受而没有理想的人。
2020-03-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第十一》)


(1)公西华对什么事感到疑惑?(不超过20字)
(2)孔子的回答反映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不超过10字)
2020-02-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B.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C.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D.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是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祭坛。
B.“国”指的是国都,又如《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去国怀乡”中的“国”即为此意。
C.“干戈”“干”是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军事战争。
D.“萧墙”指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古时臣子朝见国君,到此处便会肃然起敬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在第二段中,列出了理由“东蒙主”“邦域之中”“社稷之臣”。
B.孔子批驳了冉有的观点。用“虎兕”“龟玉”作比,论证了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C.孔子主张用“修文德”的方式使远人归附,“文德”即仁义礼乐,季氏采纳了孔子的主张 。
D.文中有三处反诘句“何以伐为”“ 则将焉用彼相矣”“ 是谁之过与” ,使批驳力更强。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018-12-0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 . 课内翻译: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018-04-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从上面的文段看,孔子认为怎样做就能符合“仁”的道德要求了?

2018-02-0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