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乡土中国》中多处引《论语》来说明,或佐证自己的观点。请从下面语句中任选一个,说明其含义并指出其在《乡土中国》中的具体作用。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

②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③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21-09-05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任务一 整体中国,强化训练,复习好(乡土中国)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1.出自上述材料中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原则?请指出并加以评析。
2021-09-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十八)“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配套检测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材料二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根据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子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大舜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则材料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021-09-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十八)“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配套检测
4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

子曰:“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子曰:“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论语•宪问》

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微子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义利观。
2.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孔子的义利观有什么现实意义?
2021-08-11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5课《论语》十二章(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主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教民藏谷五倍;楚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①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②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③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④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1.掌握虚词——之、其、以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使人楚买生鹿/载粟而
B.人民习战斗之道/公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 楚王自得而求谷/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 今齐其重宝贵买吾群害/楚生鹿藏钱五倍
2.把握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管子事迹,以桓公、管子对话为线索,集中笔墨记叙“买鹿制楚”事件,叙事详略得当。
B.文章首段描写桓公、管子对话,后文通过楚王与桓公、管子的对比,突出了齐国战胜楚国的原因。
C.文章中楚王认为禽兽有害而钱币有利,于是通告百姓,让他们寻找生鹿换取财物。
D.本文语言质朴流畅,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与《烛之武退秦师》的手法相同。
3.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
①桓公____________   ②管子____________   ③楚王____________
4.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
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5.《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①斯:就。②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2021-07-3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16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6 .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各题。

(1)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公冶长》)

(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1.曾子将孔子的“道”归结为忠恕之道有着深远的意义,指明了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基本准则,请从上述文字中分别找出表达儒家“忠恕”思想具体表现的句子。
2.结合上面材料,说说孔子为何用“仁”的标准而不用“圣”的标准来要求人?
2021-07-29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5课 《论语》十二章-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1七年级上·全国·专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论语》,______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________,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A.学而习之B.疏食饮水C.博学而D.温而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朱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2021-07-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七年级上《论语》十二-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汇编+练习题(部编版)
2021七年级上·全国·专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面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⑧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
②与朋友交而不
③思而不学则
在其中矣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句断一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很多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2021-07-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七年级上《论语》十二-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汇编+练习题(部编版)
2021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练习。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孔子豚。孔子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乎?”曰:“不可。”“日月矣,岁不我。”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1.文中加点的字有四个是通假字,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归”通“馈” ②“时”通“伺” ③“涂”通“途”
④“知”通“智” ⑤“逝”通“失” ⑥“与”通“欤”
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⑥C.①②③④D.②③⑤⑥
2.请选出与“遇诸涂”中的“诸”用法相同的一项(     
A.投诸渤海之尾B.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C.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D.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归孔子    豚:海豚
B.孔子时其          亡:通“无”,没有
C.好从事而失时          亟:立即,很快
D.吾将                仕:做官
2021-06-1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项训练一-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19-20高一下·山东泰安·期中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
10 . 下面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原因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思想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文章的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
2021-06-10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重点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