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十七夜对月

杜甫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自然点题,月圆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诗人却独自对月,凄然之感不免油然而生。
B.颔联“还”呼应首联“仍”字,人老须倚杖,月影独相随,江边独步,可谓形影相吊。
C.“明翻宿鸟频”与王维“月出惊山鸟”异曲同工,都以清幽之境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D.本诗将写人、写景与写月有机统一,人浴月之辉,景沐月之光,意境和谐,笔力不凡。
2.《红楼梦》中香菱学诗咏月道:“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香菱以为自己所作诗歌绝妙,宝钗却以为“不像吟月”“句句倒是月色”。相较之下,显然杜甫诗格更为高妙。请你结合两首诗,简要说明。
2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芙蓉二绝(其二)

刘克庄

池上秋开一两丛,未妨冷淡伴诗翁。

而今纵有看花意,不爱深红爱浅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师塔巍然静立,江水东流而去,作者着意描绘一幅秀美的锦江图景。
B.杜诗写春光与微风作伴,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
C.两诗将花作为吟咏对象,仅“一簇”或“一两丛”,却能见出季节景致。
D.春日桃花与秋日木芙蓉应时而开,自由绽放,展现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2.两诗结句仅一字之差,却表现了作者不同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房兵曹【注】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兵曹,亦作兵曹参军,古代军队中管兵事等的官员。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两诗均写马,但从诗题便可知两马截然不同:一是战马,一是病马。
B.第一首诗运用实写的创作手法,前四句侧重表现马的风骨,后四句侧重表现马的品格。
C.第二首诗以第二人称开篇,表达了诗人和病马相依日久,共渡患难的深厚感情。
D.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大为不同,第一首诗矫健豪纵,第二首诗沉郁顿挫。
2.这两首诗分别写于杜甫青年和晚年时期,均采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手法。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利用这种手法塑造诗人形象的。
2022-05-25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2022-05-24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十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 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此时作者滞留湖湘,以舟为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咏对象——燕子。
B.诗的第三、四两句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
C.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字字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D.本诗所咏之燕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2.杜甫诗歌艺术成就极高,尤其是七律,千锤百炼,可为典则。请分别赏析本诗颔联、颈联使用的艺术手法。
2022-05-24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③庾(yǔ)信: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庾信值侯景之乱,被留北朝,感时念乱,作《哀江南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概括诗人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他从长安辗转入蜀,颠沛流离
B.第三句写西南风景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遮蔽了日月。
C.颈联追究了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又含有咏史之意。
D.尾联写庾信一生最萧瑟的事是未能年少成名,晚年诗赋才名动江关。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开。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休憩;人在远处,岸边的野鸭就受惊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风格“沉郁顿挫”。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04-27更新 | 634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甫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注】①廊庙具:指栋梁之材。②葵藿:此处指向日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通过“热”字,传达出了诗人关切、忧虑、焦急等多种情感,形象立现。
B.面对同辈们的冷嘲热讽,诗人以激烈的“浩歌”回应,表明自己更加振奋激昂。
C.“非无”一词双重否定,强调了诗人也想过“潇洒送日月”的隐逸酒脱的生活。
D.“当今廊庙具”二句表达诗人对国家栋梁之材缺失的忧心,暗含为国效力之意。
2.本诗长于用比喻手法抒发情怀,请结合诗歌最后六句加以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注】①稷与契:传说中辅佐舜帝的两位贤臣。稷,教百姓种五谷;契,推行文化教育。②濩(hù)落:大而无用的样子。濩,瓠,典出《庄子•内篇》。③觊豁:希望得以实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诗人从京城去奉先县途中所作,“咏怀”有自述平生志愿之意。
B.诗人自嘲年纪越大心思反而愈加拙笨,对自己要求是多么愚蠢可笑。
C.诗人没想到自己的理想居然像《庄子》中的大瓠一样大而无用,不切实际。
D.诗人将自己和潇洒于江海的隐逸之士作对比,表达了对隐逸之士的委婉批评。
2.在上述诗句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志向?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①短述:篇幅短小的诗作。②浑:完全,简直。③焉得:怎么找到。④陶谢:陶渊明、谢灵运,皆工于描写景物,故想到他们。⑤渠:他们。⑥游:交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聊短述”原因,体现了自己的创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B.颔联自谦写诗已不再琢磨,全是随意付与,不须对花鸟而苦吟愁思了。
C.颈联呼应题目,虽写江水,只是轻轻带过,借水槛浮槎侧写江水及悟海势。
D.尾联融注新意,借陶谢之手,表达自己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2.请简要说明尾联是如何体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