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直接抒发了实现夙愿后的喜悦之情。
B.颔联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然没有出现“水”字,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阔大意境,景色的宏伟奇丽。
C.颔联和颈联,都是由观景引出,只不过颔联以观景所见为主,颈联以观望所见而引起的联想为主,两者的内涵方面是一脉相通的。
D.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丽,表现手法多样,尤其是尾联运用了抒情写法,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2.杜甫在面对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时“凭轩涕泗流”,请简要分析这泪水中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2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本诗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时所作。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颔联写作者仰观天宇所见,其中“引”与“衔”字采用比拟手法,赋予“雁”和 “山”以主观情感,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B.杜诗首联以记叙的方式交代登楼缘由;颔联“乾坤”与颈联“孤舟”形成对比,颇有 “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之妙。
C.李诗颈联写作者仿佛在“云间”下榻,如同在“天上”饮酒,“连”和“接”以夸张 之笔,正面凸显了岳阳楼的高耸入云和精巧秀美。
D.杜诗尾联写了两种景象;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和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人。两者构 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所想,后者是自身实景。
2.同样写登临岳阳楼,李诗和杜诗在意境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3-06-05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

杜甫

近时冯绍正,能画鸶鸟样。明公出此图,无乃传其状。

殊姿各独立,清绝心有向。疾禁千里马,气敌万人将。

忆昔骊山宫,冬移含元仗。天寒大羽猎,此物神俱王

当时无凡材,百中皆用壮。粉墨形似间,识者一惘怅。

干戈少暇日,真骨老崖嶂。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鞲上。

【注】①本诗写于大历元年,与《登高》为同一时期作品。②骊宫:即华清宫,玄宗冬季避寒之处。下句“含元”亦为宫殿名。③王:意同“旺”。④鞲:袖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时冯绍正善画猛禽,杨监所示画扇恐怕是拓摩他的手笔,突出画扇来历之不凡。
B.本诗描摹画中之鹰,不仅采用粗线条勾勒,还作细致刻画,艺术再现群鹰的神采。
C.昔时玄宗冬日羽猎阵势浩大,所驱之鹰百无一失,作者睹画忆事,不禁生出惆怅。
D.本诗深沉蕴藉,用语多变,语意顿挫,关注社会现实,体现出杜甫诗的风格特色。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2023-05-2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乙)

初月

光细弦欲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写了“白露”与“花”,甲诗用来衬托月光的莹润,乙诗则用来表现月光的微弱。
B.甲诗颔联用“爪”与“眉”描绘初月的不同形态,乙诗颔联则写月亮由升到隐的短暂过程。
C.甲诗颈联“乐”“愁”直接点出初月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乙诗颈联则侧面描写月光暗淡,意境凄清。
D.甲诗尾联想到边关将士,诗人由乐转悲,停止游赏,写诗寄托愁绪;乙诗则在景物描写中暗寓愁思。
2.甲、乙两诗哪首是李白所作,哪首是杜甫所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依据语言风格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时所作。②图南,鲲鹏:鲲鹏是传说中鲲鱼变化成的大鹏鸟。《庄子·逍遥游》写道:“(鹏)乃今将图南。”“图南”意为打算向南飞,后遂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泊舟岳阳城下所见的江河干里、山城百层的阔大景象,气势宏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领联上承首联,对仗工整,由近而远,描写了清江泊舟、冷风寒灯之景,衬托出孤独悲怆之情。
C.颈联表明诗人虽留滞异地有才难展,但艰危之际胆气益增,临危无惧,志向弥坚。
D.尾联借用典故,作者以《庄子·逍遥游》中能变化欲图南的鲲鹏自比,把情感推向最高潮并与前面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
2.本诗和诗人的另一首《登岳阳楼》相比,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诗人对岳阳的初步认识。画面宏大,气势磅礴。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全诗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D.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归

杜甫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三月,诗人漂泊多年,辗转返回成都草堂。②甲子:此处以甲子来记日,一个甲子60天,一年即有六个甲子,频甲子即是很多个甲子。③倾壶:倒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春归”可理解为春天即将离去,也可以理解为在春天欲尽的时节归家,诗歌以景、事、情等与之相呼应。
B.“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中,“静”字写出远鸥“浮水”的神韵,而“斜”字则表现了轻燕迎风低飞的情态。
C.诗人“醒复醉”,与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同样表现了因人生不称意而生发的愤激无奈之情。
D.全诗层次清晰,先写草堂及周边的景物和触发的情感,再写赏春的具体行为和所见之景,最后抒写对人生的感悟。
2.古人评点本诗“自伤自解”,诗人有怎样的伤情?是如何“自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四)

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严武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成都尹,故称“黄阁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为虚写,表达了诗人常焦虑沙岸崩塌,损坏药栏,连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中的心情,也暗含诗人对社会现状的焦虑。
B.颔联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借“恨不”“应须”四字,表达了他对乱世之岁,匡时济世之才难为世用,而各种丑恶势力竞相表演的感慨。
C.颈联不但照应诗题中的“寄严郑公”,而且还强调诗人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D.全诗体现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欣喜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瞻望与回顾同叙,更显出此诗思想感情的深厚。
2.“信有人间行路难”一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引水

杜甫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

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注】①引水:菱俗无井,以竹引山泉而饮,蟠窟山腹间,有至数百丈者。②云安:地名,杜甫曾在此养病。③鱼复:地名,属于菱州。杨齐贤有注:“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形象地展现出月峡、瞿塘峡地势之高、乱石林立而无井,与诗题相照应。
B.“奴仆悲”与“心力省”形成鲜明的对比,明确地表现了夔州引水远胜于云安酤水。
C.“人生留滞生理难”与“万里悲秋常作客”都体现了诗人客游的悲凉和生计的艰难。
D.尾句“斗水”“百忧”写诗人虽在夔州能得到水,但这并不能解除个人和家国烦忧。
2.诗歌中间四句包含多重因果关系,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杜甫

令弟尚为苍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

比来相国兼安蜀,归赴朝廷已入秦

舍舟策马论兵地,拖玉腰金报主身。

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

【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时杜甫客居夔州。黄门:侍奉皇帝的近臣,和诗中的“相国”都指杜甫的从叔杜鸿渐。②苍水:地名,在今四川开江。③秦:与“论兵地”都指都城长安,④拖玉腰金:古人身上佩戴的玉佩,金饰,借指人物身份地位显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乡弟任开江使,说他并非出身杜家,但可看出他们关系很好。
B.根据诗歌中间两联内容可知,乡弟和从叔将从四川出发,途经水路、陆路奔赴长安。
C.本诗前三联重在叙事,主要写乡弟将陪同杜相国归朝觐见皇上,为尾联抒情做铺垫。
D.全诗虚实结合,尾联用了汉宣帝画功臣像供奉于麒麟阁的典故。
2.本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3-04-16更新 | 450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