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为农

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四川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当时官军和叛军正在紧张对峙,作者深感忧虑。②勾漏令:勾漏在今广西,东晋葛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国产丹砂,遂求为勾漏令,帝许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烟尘”代指战争,而锦里处于干戈烟尘之外,点明当时的时局特点。
B.第二句写作者目之所及,江村一带散落着八九户人家,呈现出一派安宁静谧之象。
C.颔联写池塘中浮起小小荷叶、麦花随风飘落的景象,动静结合,写出其清新质朴。
D.诗人甘愿在此处定居终老,但做农民生活贫困,只能在他乡赊账谋生,艰难度日。
2.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在此诗中抒发的感情充满了矛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2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雨晴

杜甫

天外秋云薄,从西万里风。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

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仰望天空,写到秋云稀薄,感受到西面吹来的万里长风。
B.诗人用“疏”写“翠”,用“小”绘“红”,用词清新巧妙。
C.诗人眼中的景物层次分明,有动有静,多姿多彩,明丽如画。
D.诗人仅运用视觉角度描绘了久雨初晴的秋季之景,绘形绘色。
2.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诗未见抒情字眼,却情满诗文。请简要分析。
2024-06-0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本诗作于客居成都时。②篠:细小的竹子。③裛:通“浥”,沾湿、滋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草堂位置和周围环境,草堂位于万里桥的西面,旁边有百花潭,景致优美。
B.颔联紧承上联写景,运用互文的手法,描绘了和风细雨中的“翠篠”“红蕖”。
C.颈联开始写人,描述了狂夫的生活境遇,故人书信断绝,家人饱受饥饿之苦。
D.尾联“疏放”“狂”写出狂夫饱经患难后的消极颓废,反映了狂夫思想的变化。
2.诗中的狂夫指谁?本诗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狂夫的“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4-04-24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乙诗:

初月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写了“白露”与“花”,甲诗用来衬托月光的莹润;乙诗则用来表现月光的微弱。
B.甲诗颔联“风”“云”“水”等意象,营造出奇幻清冷的意境;乙诗颔联则写月亮由升到隐的短暂过程。
C.甲诗颈联“乐”“愁”直接点出月下人的不同感受;乙诗颈联则侧面描写月光暗淡,意境凄清。
D.甲诗诗人在“弦管”声中听出了哀愁,起了思乡之情;乙诗以“初月”为基点,直接抒发愁思。
2.甲、乙两诗一首为李白所作,一首是杜甫所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依据诗风推断作者,并阐述理由。
2024-02-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②景:日光。③夷歌:少数民族的歌。④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⑤漫:任凭。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诗人在西阁中看到的凄凉寒怆的夜景,“催”字形象地突出冬日夜长昼短的特点,给人岁月逼人之感。
B.颈联从听觉角度,以战伐之事引起了千家的恸哭,很多地方的渔人和樵夫唱起“夷歌”,来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
C.尾联写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人物都终成黄土,自己这点寂寥又算得了什么,诗人以英雄自比,宽慰自己一切终将逝去。
D.这首诗从时局写到先贤,从山川雪野写到痛苦的生民,从历史写到个人的命运,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思。
2.时空对举,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表情达意。《登高》的颈联和《阁夜》的颔联都运用了这一创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2024-02-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6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乙诗:

初月             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写了“白露”与“花”,甲诗用来衬托月光的莹润;乙诗则用来表现月光的微弱。
B.甲诗颔联“风”“云”“水”等意象,营造出奇幻清冷的意境;乙诗颔联则写月亮由升到隐的短暂过程。
C.甲诗颈联“乐”“愁”直接点出月下人的不同感受;乙诗颈联则侧面描写月光暗淡,意境凄清。
D.甲诗诗人在“弦管”声中听出了哀愁,起了思乡之情;乙诗以“初月”为基点,直接抒发愁思。
2.甲、乙两诗一首为李白所作,一首是杜甫所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依据诗风推断作者,并阐述理由。
2024-02-06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

杜甫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注】①太虚:天空。②贤人酒:浊酒。古人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③阶除:台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题目表明诗歌包括两个内容:对雨抒发自己的情怀和邀请许主簿前来。
B.首联运用比拟的手法,写泰山上涌起山峰一样的云层,无边无际,遮满天空。
C.颈联写诗人摆好浊酒,侧耳倾听朋友车马到来的声音,表现对朋友到来的期盼之情。
D.尾联写诗人看到下雨后道路泥泞,对邀请朋友前来之举感到后悔、愧疚。
2.颔联中的哪两个字最富有表现力?请指出并作赏析。
2024-01-0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颈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2.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3-12-2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客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第一联,诗人选取“风急”“天高”等典型意象,营造了一幅长江秋日图。
B.《登高》第二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珍惜时光,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登高》第三联,“万里”,指诗人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D.《登高》与《客至》同为七言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句法谨严。
2.两首诗的尾联均提到酒,但抒发的情感明显不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①此诗写于杜甫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一个“丽”字,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的景色。
B.作者观察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阳光普照才“泥融”。
C.作者依托自己丰富的想象虚构了一幅美好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D.作者通过绝句表达感情,自然流畅,格调清新。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3-12-1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