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构想出群山万壑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
B.颔联写昭君其人,诗人用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营造出了悲凉萧瑟的氛围,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C.颈联紧承颔联,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昭君不忘故土,魂魄月夜归来,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
D.尾联用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写出了昭君的“怨恨”,这“怨恨”中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
2.本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使用相同的表现手法表达不同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二)

杜甫

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

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

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

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尘暗不开”暗示了时局的动离不安,同时又揭示了行程的艰难,字里行间蕴含牵挂之情。
B.首联次句在与弟弟分别之际,就关注其几时归来,更显依依不舍之情,新颖别致,不落窠臼。
C.“日落望乡台”极富画面感,诗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乡的情景,深刻表达对弟弟的眷恋之情。
D.尾联“长东北”“安在哉”拓展了时空,极言旅途遥远,从此天各一方,伤别之情更进一层。
2.请分析颔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021-12-24更新 | 145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英桥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或天宝六载(747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称赞李白的诗歌诗冠绝当时,后一句再说明,这是因为李白“飘然思不群”。
B.杜甫认为李白诗歌成就超越了古人,比庾信的诗歌更清新,比鲍照的诗歌更俊逸。
C.杜甫曾与李白相聚一起谈论诗文,两人别后,杜甫感叹不知何时才能再次把酒论文。
D.杜甫从谈诗开篇,以“论文”结束,由诗到人,再回到诗文,以“忆”统领,转接自然。
2.请赏析诗歌颈联。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的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作者渴望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取的一项是(     
A.开篇一平视一仰视,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将近百层之高。画面宏大,气势磅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诗的前两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壮一冷,衬托出别样的悲怆。
C.诗歌结尾“鲲鹏”“图南”都典出于《庄子·逍遥游》,诗人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本诗沉郁顿挫,有跌宕之效,首联开篇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1-12-10更新 | 353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遣兴五首(其三)

杜甫

漆有用而割,膏以明自煎。

兰摧白露下,桂折秋风前。

中罗旧尹,沙道尚依然。

赫赫萧京兆,今为时所怜。


【注】①府,相府。天宝年间,京兆尹常被宰相罗致为私党。②沙道,见于《大唐传》:“天宝二载,因箫京兆奏,于要路筑甬道,载沙实之,属于朝堂。”③萧京兆,指萧炅,杜甫的朋友,曾任京兆尹,因杨国忠诬奏而被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摧”“折”写出了兰草、桂花的衰落,兰草在白露过后而衰败,桂花在秋风吹起时而掉落。
B.“府中罗旧尹”句交代了萧炅为国为民的为官态度,即他积极在相府中结交能定国安邦的人才。
C.“赫赫”,昌盛的样子,形象地刻画出萧炅任京兆尹时的盛况,“尚依然”承上启下,过渡到下文的“今”。
D.末句侧面烘托,从时人对萧炅命运的反应落笔,让人想象萧炅此时的悲惨境况,感染力强。
2.诗歌首联表达了什么意思?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竹叶:在这里指竹叶青酒。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苍劲有力,写景、叙事和诗人的忧思紧密结合,颇能显示出杜甫流寓夔州时期七言律诗的悲壮风格。
B.首联紧扣题目,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感:诗人客居夔州,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月秋色。
C.菊花是眼前之景,竹叶却并非真物。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加上因病不能饮酒,诗人索性希望菊花从此不必开放。领联凸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
D.颈联借景抒情,用他乡和故园的物侯作对比,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因为抱病,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2.这首诗饱含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作者历数平生流离失所的生活,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无奈。
C.诗人跨马出郊,眼见一派清旖景色,内心却潜藏无限伤感,兄弟离散、战乱不停、自己又年老体弱等。
D.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
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2021-10-2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两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等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B.诗的后两句描绘的特写画面。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闲适的慵睡则透出温柔的春意。
C.全诗虽然对仗不够工整,但却用语贴切、生动,音韵和谐,在杜甫诸多描绘春天景物的诗中,无疑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D.全诗既有全景,又有特写,从多种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明快、富有生命气息的立体春景图。
2.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1-10-2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