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贺(790-81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感受,“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指写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2022-02-26更新 | 250次组卷 | 11卷引用:考点31 诗歌鉴赏综合-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其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箨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看母笋是龙材”属于侧面描写。
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人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
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
2.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
2021-07-06更新 | 273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21 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歌续短歌

李贺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注】①本诗写于李贺考进士受到排挤打压之后。②秦王:指唐宪宗。李贺在世时,宪宗有一定作为。李贺对这样的君主是寄予希望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化用乐府诗题,用语新颖奇特,体现李贺诗歌长于炼字的特点。
B.五、六句写内热之因,百姓忍饥挨饿,自己不能面陈“秦王”,只能借酒浇愁。
C.七、八句写夏日之景,草木葱茏,自己却倍感凄凉,乐景写哀情,意味深长。
D.本诗感情深沉,一唱三叹,反复渲染,抒发了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之情。
2.前人评李贺诗“感怨刺怼,寄托遥深,颇得《离骚》的神髓”,请结合“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二句谈谈你的理解。
2021-04-12更新 | 672次组卷 | 9卷引用: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同步习题)-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李贺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注】①昌谷:今河南宜阳,诗人的故乡。②枪:即铛,有脚有耳的锅。③大书:《晋书·陆机传》记载,陆机有一只名为“黄耳”的狗,陆机客居京城时,很久没有收到家书,就把书信放入竹简绑在狗的脖子上,让它帮忙往家送书信,它果然将信送回家,又将家信带回。④鹤病:古诗有云:“飞来双白鹤,乃从西北方。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不能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虚实结合,既有对为官生活的描写,又有对家乡生活的遥想。
B.“扫断马蹄痕”写诗人官职卑微,没有人来拜访,门庭冷落。
C.“江米熟”“枣花春”是对家乡此时物候的描写,照应题目中的“忆昌谷”。
D.最后两句以问句结尾,描画了一幅月夜溪上行舟图,给人以无限遐想。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1-01-06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全国高中名校名师原创预测卷语文(第八模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注】①李贺: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王孙”,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②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天子戴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戴三梁进贤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二句,俯看竹子倒映水中,水波荡漾,仰观竹影凌空而上、一片生机。
B.第三、四句写诗人在竹林小径所见。长满竹笋的小径上挂着露珠,竹根快要被青苔遮住,环境十分幽雅。
C.诗的前四句写竹子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为后面诗人直抒其志作了充分铺垫。
D.后四句转换笔法,描写竹子的功用,寄寓诗人的感慨,抒发了诗人的怀抱与希望。
2.有人评价这首诗以一“喜”字贯穿全诗,你同意吗?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其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本组诗写于李贺任奉礼郎以病辞归昌谷时。②箨(tuò)落:笋壳落掉。 ③长竿:新竹。④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看母笋是龙材”描述竹子在春天初长时的情景,语势流畅而又清丽自然。
B.“茂陵归卧叹清贫”说自己已经年老,只能像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甘守清贫。
C.“风吹千亩迎雨啸”写千亩之竹风吹过后声浪仿佛雨啸,有排山倒海之气势。
D.两诗赋普通意象奇特之处,与传统借竹抒怀诗不同,集中体现李贺创作风格。
2.竹是古诗常见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情志。试分别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竹子的形象。

7 .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汇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对这两首诗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颖师弹琴》起调轻柔细碎,音调缠绵婉转,用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做比,让人联想到他们在切切私语、谈笑、倾诉。
B.“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写声音舒缓、悠扬,好像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像那柳絮随风癫狂、飘荡,使人也为之神游四方。
C.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时,诗人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
D.李诗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故而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
2.试比较《琵琶行并序》《听颖师弹琴》两首诗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的异同。
2020-10-13更新 | 678次组卷 | 5卷引用:第24课 李凭箜篌引(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8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调笑令

   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应物诗作写了边地风光而并非主旨。在对马的拟人化的描写中,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
B.“远放燕支山下”,“放”前着一“远”字,体现野马奔腾,令人遐想。
C.李贺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通过具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
D.李贺诗中“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也体现诗人理想抱负。
2.韦诗与李诗都有借“马”抒情,请分析情感异同。
2020-09-23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同步习题)-【新教材精创】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9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其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

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

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

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

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箨(tuò)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皆属侧面描写。
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写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
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
2.“竹”是诗歌常见的意象,用来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使用了“竹”这一意象,诗人寄托的情志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晚凉

李贺

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

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

溪汀眠鸯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

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


【注】①幢:旌幡。②游溶:水缓慢流动的样子。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扫”字体现出山风的强劲,山风既带来了“秋寒”,也留下了澄碧的夜空。
B.诗人善于观察,抓住山间溪边轻烟的色泽和形态特点,营造出一幅迷蒙梦幻的画面。
C.“银湾”指银河,它以皎皎的光辉照亮了夜空,又像一湾流水闪耀着波光向东方倾泻。
D.如龙一样蜿蜒盘旋的险峻山势使前文轻快的笔调为之一转,“苦篁”更增添了凄厉之感。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展现秋夜的幽静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