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隋唐作者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官仓鼠

[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注】①咽:凝塞,使乐器发声不响。
1.从体裁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__诗;从题材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__诗。
2.具体赏析这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2021-02-0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九校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阆山歌

杜甫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注】①公元764年春,杜甫第二次到阆州,其间,参加了阆州地区清明前后被唐玄宗赐名“仙穴山”的灵山祭祖祭神活动,写了本诗。②“阆州”二句:点出阆州名山及其方位,灵山在阆州城东北十里,玉台山在阆州城北七里,上有玉台观。③根:石根,即山根。④嵩华:嵩山与华山。⑤中原格斗:指安史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二两句写阆中清明祭祀活动之盛,灵山和玉台山上都挂满了白花、白幡和青绿色的纱幔。
B.诗歌三四两句写景,动静结合,“云”实指挂在松树上的白花和青纱,“江动”意为江水涌动。
C.诗歌第三句写山上的白花和青纱存在时间之长,诗歌第四句写出山脚下震撼人心的祭祀场面。
D.诗歌五六两句把灵山、玉台山的气象和嵩山、华山的气象进行对比,突出祭祀活动的磅礴气势。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3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秋夕宿石门馆

唐·丘丹

暝从石门宿,摇落四岩空。

潭月漾山足,天河泻涧中。

杉松寒似雨,猿鸟夕惊风。

独卧不成寐,苍然想谢公。

1.第一联中扣诗题中“夕”字的字词是____________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冲淡平和B.幽冷峭洁C.刚健洒脱D.深沉含蓄
3.本诗二三联写景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
4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中咏雁诗

唐·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明·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①南中:岭南地区。神龙初年,作者坐附张易之,流配岭表。
1.两诗的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王诗首句“一夜”写时间之快,突出___________之情;韦诗首句“万里”写距离之远,突出________之情。
2.两诗都以“雁”为核心意象,但在写法上却各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加以具体分析。
2020-11-02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训练卷(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陇西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①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②春闺:一作“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1.诗中的“丧”字用得好,说说它有何表达效果。
2.诗的最后两句构思或写法新奇,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旅次”作为全诗的结构线索,在广州的独特地理背景的衬托下,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
B.首联从广州的著名古迹越王台落笔,但却一反前人的那种“远望当归”的传统笔法,独出心裁地写成“忆归休上”,以免归思泛滥,不易裁断。
C.颔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南海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他收不到家书的沮丧心情。
D.颈联展示了日复一日唤起作者归思的凄清景色。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请简要赏析。
7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旅怀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对本诗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渲染了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写东风送我过楚城,表明春已逝去。
B.颔联扣紧“春夕”二字,写出梦中归乡之乐与醒后的孤单,抒发诗人凄楚之情。
C.颈联写诗人思乡念亲,忧心如焚,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愁苦,溢于言表。
D.尾联诗人赞家乡山水美景,有归隐之意,而上句又透露出诗人欲罢难休的苦闷。
2.本诗中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张谓

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注】铜柱:西汉末年伏波将军马援曾率兵南征交趾,立铜柱,以为汉之极界。朱崖:汉郡名,即今海南省琼山县一带。横海:汉代韩说曾任横海将军,率兵南征。登坛:古代封拜大将,筑坛受命,然后出师。獬(xiè)豸(zhì)冠;御史所服之冠,指杜侍御奔波万里索要贡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暗说杜侍御出使地点,赞美杜侍御像马援一样南征交趾名垂青史。
B.颔联正面进言,说南越人自会呈贡,杜侍御不必万里迢迢亲自去索要。
C.颈联呼应首联“道路难”,写瘦马天晚耽误行程,孤舟畏寒艰难行驶。
D.尾联称杜侍御所呈贡物从来都很难得到,不过君王很可能不愿意欣赏。
2.这首诗对杜侍御的哪些行为进行了讽刺?请简要分析。
2020-12-29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期末调研语文试题(一)
9 . 阔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蓟门:在今北京西南,盛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增加全诗的气势。客是诗人自称,游目纵观,不禁激情满怀。
B.汉军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显示出汉将军营中的轻敌和松懈,让人不禁惊讶,忧心忡忡。
C.颔联和颈联描绘出一幅边塞特有的壮丽景象: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充满阳刚之美。
D.诗歌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
2.尾联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
2020-12-28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一)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
B.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
C.诗人使用多个能引起羁旅乡愁的意象,如“微霜、鸿雁、砧衣”等,意在告诫魏万到京城也莫忘故乡。
D.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荒废。
2.请赏析颈联的艺术特色。
2020-12-28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市区三星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