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光(1019-108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

司马光

灵台无事日休休,安乐由来不外求。

细雨寒风宜独坐,暖天佳景即闲游。

松篁亦足开青眼,桃李何妨插白头。

我以著书为职业,为君偷暇上高楼。

【注】①邵尧夫:邵雍,北宋理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自名其居为安乐窝。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退居洛阳时与其成为莫逆之交。②灵台:心。休休:安闲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蕴含哲理,与邵雍诗句“安乐窝中职分修,分修之外更何求”中乐天知命的无求思想相印证。
B.诗人认为细雨蒙蒙寒风萧萧时,适宜在家安心休养;而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时,正是闲游的好时机。
C.颈联运用“青眼”的典故表现出诗人对松竹的喜爱,把桃花李花插在“白头”上,幽默风趣、寓庄于谐。
D.本诗写景、叙事、议论结合,体现诗人对邵雍高洁人格的敬佩,抒发自己独上高楼的孤寂与落寞。
2.前人评价司马光诗歌“其诗平实,有寄兴”,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你对此的理解。
2024-02-2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师道雪夜见寄

司马光

玉树交横雪后天,银河沉着斗栏干。

笔峰微结冰丝涩,灯晕初成花烬残。

太学先生毡苦薄,公车倦客履仍单。

欲吟佳句到清晓,夜寂愁闻金石寒。

【注】①师道:陈师道,字履常,号后山居士,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②公车: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③金石:指钟磬发出的乐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玉树琼花,北斗闪烁,渲染了清冷寒寂的氛围,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B.颔联用了细节描写,因天冷墨滴和灯油凝结了,难以行笔,灯火刚旺灯芯就燃尽了。
C.颈联想象朋友在寒冷中苦读的情景,同时想到自己为求功名而孤独、疲倦地奔忙。
D.诗人最后直到天将亮也没有找到佳句,只好愁听门外清冷的钟声,言已尽而意无穷。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2023-11-20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新高考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闲居

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注】①禅观:禅理。②古先生:对佛的称呼。③此诗为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休官在家时所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姚、司马两首诗歌的体裁进行判断,两首诗歌都可以收录进《唐宋近体诗集》中。
B.两诗都描写了住宅环境。姚居住在喧闹繁华的城里,而司马住在门可罗雀的偏僻乡野。
C.两诗都对自我进行了评价,姚在诗中认为自己俗陋粗野,司马诗则认为自己闲散疏懒。
D.姚诗对休官后生活作了规划,期待休官后可学禅理皈依佛家。而司马诗对此没有涉及。
2.两首诗都写到了来客稀少,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堂

司马光

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

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窥园

王安石

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摘木兴常新。

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

1.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不仅敬佩董仲舒的“幽独”之举,也感慨其“三年不游目”的艰辛。
B.《窥园》中“杖策窥园日数巡”和“攀花摘木”等句含有深刻的隐喻内涵。
C.两首诗均通过对“三年不窥园”的典故的议论,阐述对于学习之道的思考。
D.两首诗均表达了诗人对董仲舒鲜明的态度,也呈现出对其相去甚远的评价。
2.《答司马谏议书》中有言,王安石与司马光“议事每不合”,请结合两首诗简要阐述两人读书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题李舍人浦中新斋

司马光

陇上家身勇气殊,边亭卧鼓欲安居。

非同王翦私求宅,更似甘宁晚好书。

剑依寒窗风淅沥,门无杂客柳萧疏。

蒲州风土平生爱,为问旁邻地有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虽是“寄题李舍人浦中新斋”,作者却多处以“斋”写人,颇有意味。
B.李舍人勇武过人、声名远播;“卧鼓”指战事停息,新斋落成,正可以安居。
C.通过典故比较,写李舍人不同于王翦的“私求宅”,更像甘宁一样读书养性。
D.邻里互让相挨土地,宅子周围空间有余,写出了蒲州一带谦虚美好的风土人情。
2.“门无杂客柳萧疏”与《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往来无白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该句诗的妙处。
2022-07-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题李舍人蒲中新斋

司马光

陇上家声勇气殊,边亭卧鼓欲安居。

非同王翦私求宅,更似甘宁晚好书。

剑倚寒窗风淅沥,门无杂客柳萧疏。

蒲州风土平生爱,为问旁邻地有余。

①卧鼓:战事已停息。②王翦:秦朝大将,前线打仗时曾向秦始皇讨要田宅,借此打消皇帝疑虑。③甘宁:东吴名将,少年时粗豪鲁莽,青年开始熟读诸子百家之说,步入仕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舍人勇武过人的家声远播,河清海晏,新斋落成,正好安居乐业。
B.颔联连用典故,不同于王翦求宅自保,类似于甘宁的偃武修文之心。
C.颈联忆想旧宅景象,风柳萧瑟,更衬托出主人特立独行的超脱情怀。
D.邻里互让邻界土地,宅周空间有余,可见蒲州谦逊美好的风土人情。
2.唐人题记亭台堂阁一般以“物”为主,宋人一变而为以“人”为主,“物为我用”,请结合全诗赏析这一特色。
2022-06-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石首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寺丞觐知富顺

司马光

汉家五尺道,置吏抚南夷。

欲使文翁教,兼令孟获知。

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词。

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


注释:①富顺:古代包括云南、贵州及川西南的广大地区。②五尺道:秦代修筑从四川通往云南的路,长约二千余里,宽约五尺,史称“五尺道”,还在西南夷地区设置官吏。③文翁:汉景帝末蜀郡太守,在成都设立学校。④馐:此处作动词用,“荐”的意思。⑤蒟酱:鸡棕酱,鸡棕是一种香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回顾我国古代中原王朝在广大西南地区开辟道路、设置官吏、安抚南夷的历史,笔墨简练而涵盖广远。
B.颔联两句所涉及的文翁成都设学和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典故,反映了我国古代关注边疆文化和民族团结的情况。
C.颈联两句写富顺饮食单调,文化浅俗,反映了此地物质、文化生活的落后,同时隐含了对友人赴任后生活的担忧。
D.本诗偏于议论,不铺陈文采,也不刻意求工,在质朴的语句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情感诚挚,含义深远。
2.自古以来,送别诗作常囿于个人情感圈子之内,多表达悲戚缠绵的惜别之情,而司马光的这首送别诗却不流于此俗。请结合全诗,谈谈对此的认识。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

司马光

灵台无事日休休,安乐由来不外求。

细雨寒风宜独坐,暖天佳景即闲游。

松篁亦足开青眼,桃李何妨插白头。

我以著书为职业,为君偷暇上高楼。


【注】①邵尧夫: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家,自号安乐先生,司马光退居洛阳时与其成为莫逆之交。职事,职事官,宋沿唐制,官员之有执掌者称职事官,此处为戏称。②灵台:心。休休:乐道之心,语出《诗经》:“良士休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安乐”说起,心中无事就是最大的安乐,安乐向来是不需要外求的。
B.颔联写了邵雍日常游处之乐,是安乐窝中职事的一个方面。诗句清秀可喜。
C.“松篁”一句运用了阮籍“青白眼”的典故,表达了对邵雍志趣高洁的赞美之情。
D.尾联写诗人为“友情”而“偷暇”,说明在诗人心中“友情”的地位高于“著书”。
2.有人评论此诗“诗风平实,语无虚设”,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03-2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北大培文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的小题。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注]①诗人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退居洛阳。后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也因反对新法入洛定居。君贶(kuàng),即宣徽使王拱辰。东庄,文彦博在洛阳的宅第。②丕构:大厦。③萧相:汉代名相萧何,曾辅佐汉高祖,终遭猜忌,有人劝他“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波澜起伏,感情抑扬有致,在严密的章法中写出诗人的不尽之意。
B.第二句写伊浦水天相连、浑然一色,与王勃“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近。
C.第五句运用借代手法,暗指国家这座大厦需要依靠辅弼大臣来支撑。
D.第七句、第八句用典,萧何尚且需要玷污自己的名声以打消皇帝的疑心。
(2)赏析诗歌的第二联。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使用萧何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2022-03-07更新 | 383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邵尧夫年老逢春

司马光

年老逢春春莫咍,朱颜不肯似春回。

酒因多病无心醉,花不解愁随意开。

荒径倦游从碧草,空庭懒扫自苍苔。

相逢谈笑犹能在,坐待牵车陌上来。


【注】①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力请守郡。次年四月,改判西京御史台,来到洛阳,始与邵雍相识并很快成了莫逆之交;邵尧夫,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北宋理学家,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定居洛阳, 以教授生徒为业。②咍(hāi):嗤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运用拟人手法,看似轻松幽默,实则饱含“岁不我与”的辛酸与无奈。
B.颔联写诗人满腹忧愁,无心赏花。全联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郁的惜春之意。
C.尾联格调稍显明朗,“坐待”二字尤能写出诗人盼望朋友前来与自己畅谈的急切心情。
D.全诗语言质朴,亲切自然,句无虚设,看似平常的话语蕴含着诗人内心复杂的感情。
2.前人论此诗,认为诗人“身在野而心在朝”。请结合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