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薛居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 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天佑中,刘守光署为幽州掾。守光引兵伐中山,访于徐属,道常以利害箴之,守光怒,置于狱中,寻为人所救免。守光败,监军使张承业征辟为本院巡官。承业重其文章履行,甚见待遇。承业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庄宗与梁军央河对垒,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观,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喧动群议敌人若知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时契丹方盛,素闻道名,欲掠而取之,会边人有备,获免。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甚好宰相。”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自道始也。凡孤寒士子,抱才业虽素未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一日,道因上谒既退,明宗顾谓侍臣曰:“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晋少帝即位,加守太尉,进封燕国公。道尝问朝中熟客曰:“道之在政事堂人有何说?”客曰:“是非相半。”道曰:“ 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昔仲尼圣人也,犹为叔孙武叔所毁,况道之虚薄者乎!”然道之所持,始终不易。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B.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C.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D.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即“徵辟”,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召称“辟”。
B.“衣冠”,古代土以上戴冠,因此用“衣冠”指士以上的服装,文中用“衣冠”指代缙绅和士大夫。
C.“太尉”,古代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称“大司马”,唐宋时定为最高级武官。
D.“中书”,中书令的简称。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道喜欢读书,文采斐然。从小以读书为乐,善于写作,特别擅长韵文歌赋,所写文章典雅清丽,被人们传诵。
B.冯道有胆有识,敢于直言。在庄宗发怒时,身为太原掌书记的他能够挺身而出,权衡利弊,使庄宗息怒,也替同僚解了围。
C.冯道身居要职,提携贤良。对有才能有抱负的人即使素不相识也加以重用,对行为浮躁的人一律贬抑不用。
D.冯道正视荣誉,坚守正道。面对人们对他毁誉参半的状况,他以圣人孔子自比,表现出淡泊名利的胸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②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
2022-12-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建业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练习卷(二)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方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天祐中,刘守光号为幽州掾。守光引兵伐中山,访于僚属,道常以利害箴之,守光怒,置于狱中,寻为人所救免。守光败,监军使张承业征辟为本院巡官。承业重其文章履行,甚见待遇。承业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郭常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时契丹方盛,素闻道名,欲掠而取之,会边人有备,获免。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联素谙委,甚好宰相。”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自道始也。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一日,道因上谒既退,明宗顾谓侍臣曰;“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晋少帝即位,加守太尉,进封燕国公。道会问朝中熟客曰:“道之在政事堂,人有何说?”客曰:“是非相半。”道曰:“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昔仲尼圣人也,犹为叔孙武叔所毁,况道之虚薄者乎!”然道之所持,始终不易。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B.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C.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D.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即“微辟”,是汉代报用人才的一种制度,至常征召称“微”,官府征召称“辟”。
B.“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用“衣冠”指士以上的服装,文中用“衣冠”指代缙绅和士大夫。
C.“太尉”,古代官职名称,是辅佐整市的取向武自,汉孙“大司马”,唐宋时定为最高级武官。
D.“中书”,中书令的简称。隋唐以中书令、特中、简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道喜欢读书,文采斐然。从小以读书为乐,善于写作,特别擅长韵文歌赋,所写文章典雅清丽,被人们传诵。
B.冯道有胆有识,敢于直言。在庄宗发怒时,身为太原掌书记的他能够挺身而出,权衡利弊,使庄宗息怒,也替同僚解了围。
C.冯道身居要职,提携贤良。对有才能、有抱负,向来相识的穷书生也加以重用,对行为浮躁的人一律贬抑不用。
D.冯道正视荣誉,坚守正道。面对人们对他毁誉参半的状况,他以圣人孔子自比,表现出了淡泊名利的胸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2)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
5.选文注重从侧面刻画冯道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思同,幽州人也。年十六,武皇命为飞腾指挥使。从庄宗平定山东,累典诸军。思同性疏俊,粗有文,性喜为诗什,与人唱和,自称蓟门战客。明宗在军时,素知之,即位后,用为同州节度使,未几,移镇陇右。思同好文士,无贤不肖,必馆接贿遗,岁费数十万。在泰州累年,边民怀惠,华宁息。长兴元年,入朝,见于中兴殿。明宗问秦州边事,思同手指画秦州山川控扼处,陈其利害。明宗曰:人言思同不管事,岂及此耶!时两川叛,欲用之,且留左右,故授右武卫将军。八月,授西南面行营马步都虞候。九月,迁京兆尹、西京留守。伐蜀之役,为先锋指挥使,以曾获剑门之功,移镇山南西道。三年八月,复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时潞王镇凤翔,与之邻境,不禀朝旨,欲起事,乃令小伶安十十以五弦伎见思同,因欢讽动。又令推官郝昭、府吏朱延乂以书檄起兵。思同遣其子入朝言事,朝廷嘉之,乃以思同为凤翔行营都部署,起军营于扶风。应顺元年二月,潞王反凤翔。三月二十二日至昭应,前锋执思同来献。王谓左右曰:思同计乖于事,然尽心于所奉,亦可嘉也思同曰: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衅鼓膏原,缧囚之常分也。潞王为之改容,欲用之,而杨思权之徒耻见其面,屡启刘延朗,言思同不可留,虑失士心。又,潞王入长安时,尹晖尽得思同家财,故尤恶思同,与刘延朗亟言之。属王醉,不待报,杀思同并其子德胜。潞王醒,召思同,左右报已诛之矣。潞王怒延朗,累日嗟惜之。及汉高祖即位,诏侍中。

(节选自《旧五代史·王思同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
B.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
C.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暝目之后/无面见先帝
D.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州,古代的行政区划,治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广安门附近。
B.赠,赐给朝中立功的官吏或其父祖官爵或封号,以示奖励。
C.戎,文中指古代我国对西部的少数民族的称呼。
D.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思同屡有战功,很受君王赏识。王思同因功多次主管各军;因攻下剑门有功首次担任京兆尹兼西京留守。
B.王思同性格疏俊,经常与人唱和。王思同性格疏放洒脱,略有文气,喜欢作诗,常与人唱和,自称蓟门战客。
C.王思同文韬武略,治理百姓有方。王思同在秦州多年,边民感激他的恩惠,汉族与少数民族也能够平安相处。
D.王思同立场坚定,侍君忠心耿耿。潞王起事时想拉拢王思同,他不为所动,派儿子去朝中言事,得到朝廷褒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同好文士,无贤不肖,必馆接贿遗,岁费数十万。
(2)思同计乖于事,然尽心于所奉,亦可嘉也。
2022-06-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镕,其先回鹘部人也。唐至德中,其先事镇州节度使王武俊为骑将。武俊嘉其勇干,畜为假子,其后子孙以王为氏。父景崇位至太尉,中书令,中和二年卒。时镕年十岁,三军推袭父位。大顺中,李存连年出师以扰镇之属邑。镕苦之,遣使求救于幽州。自是燕帅李匡威频岁出军,以为镕援。时匡威兵势方盛,以镕冲弱,将有窥图之志。

景福二年春,匡威率精骑数万,再来赴援,会匡威弟匡俦夺据兄位,匡威退无归路,镕乃延入府第,馆于宝寿佛寺。镕以匡威因己而失国,又感其援助之力,事之如父。五月,镕谒匡威于其馆,匡威阴遣部下伏甲劫镕,抱持之。镕曰: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梁先遣亲军三千,分据镕深、冀二郡,以镇守为名,镕遣使告急庄宗(晋王李存勖),庄宗命周德威率兵应之,于是镕归庄宗。

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 镕宴安既久,惑于左道,有阉人石希蒙者,奸宠用事,为镕所嬖。

天祐八年冬十二月,镕自西山回,宿于鹘营庄,将归府第,希蒙劝之他所。宦者李宏规谓镕曰:方今世道未夷,人心多梗,久虚府第,远出游从,如乐祸之徒,翻然起变,拒门不纳,则王欲何归!镕惧,促归。希蒙谮宏规专作威福,多蓄猜防,镕由是复无归志。宏规闻之怒,使偏将苏汉衡率兵擐甲遽至镕前,露刃谓镕曰:军人在外已久,愿从王归。镕不听。宏规因命军士聚噪,斩希蒙首抵于前。镕大恐,遂归。是日,令其子昭祚与张文礼以兵围李宏规及行军司马李蔼宅,并族诛之,诖误者凡数十家。又杀苏汉衡,收部下偏将下狱,穷其反状,亲军皆恐。文礼密谕之曰;王将坑尔曹,宜自图之。众皆掩泣。是夜,亲事军十余人,自子城西门逾垣而入,军士二人突入镕居室,断其首,袖之而出,遂焚其府第。

(节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
B.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
C.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
D.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中国古代官职名称,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天下武官之首,统帅天下兵马大权,历朝均为正一品。
B.幽州,古代行政区划,治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广安门附近。幽州是古九州岛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时为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
C.景福,这里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只有一个,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康熙皇帝。
D.行军司马,古代官名。北周起至隋唐,行军统帅幕府中设有行军司马一职。唐代在节度使下亦设立行军司马,主兵修甲,协理军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镕受李存孝连年发兵扰乱之苦,燕帅李匡威虽然出动军队救援他,但因为王镕年幼弱小,李匡威也产生了谋取他的想法。
B.李匡威被弟弟夺取了职位,无奈只得投奔王镕,王镕感谢他多次援助,对他像父亲般尊重,后来,李匡威终被弟弟李匡俦的士兵所杀。
C.梁军以镇守为名,对王镕虎视眈眈,王镕派使者向庄宗告急,庄宗命周德威率兵接应,于是王镕归顺了庄宗。
D.王镕回到府第当天,令他儿子昭祚与张文礼领兵包围李弘规和行军司马李蔼的住宅,杀掉全族人,误杀的有几十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月,镕谒匡威于其馆,匡威阴遣部下伏甲劫镕,抱持之。
(2)希蒙谮宏规专作威福,多蓄猜防,镕由是复无归志。
2022-06-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嗣昭,本姓韩氏。太祖[注]出猎,至其家,见其林中郁郁有气,甚异之,召其父问焉。父言家适生儿,太祖因遗以金帛而取之,命其弟克柔养以为子。更名嗣昭。天复元年,梁破河中,取晋、绛、慈、隰,因大举击晋,围太原。嗣昭日以精骑出击梁兵,会大雨,梁军解去。进攻蒲县。梁朱友宁以兵十万迎击之,嗣昭等败走,友宁追之,晋遣李存信率兵迎嗣昭,存信又败。梁军遂围太原,而慈、隰、汾州复入于梁。太祖大恐谋走云州李存信等劝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争以为不可赖刘太妃亦言之乃止嗣昭昼夜出奇兵击梁军,梁军解去,嗣昭复取汾、慈、隰。于此时,嗣昭力战之功为多。天祐三年,与周德威攻梁潞州,降丁会,以嗣昭为昭义军节度使。梁筑夹城以围之。梁太祖尝遣人招降嗣昭,嗣昭斩其使者,逾年,庄宗始攻破夹城。嗣昭完缉兵民,抚养甚有恩意。梁、晋战胡柳,晋军败。庄宗惧,欲收兵还临濮,嗣昭曰:“梁军已胜,旦暮思归。吾若收军,使彼休息,整而复出,何以当之?宜以精骑挠之,因其劳乏,可以胜也。”庄宗然之。十九年,从庄宗击契丹于望都。是时,晋遣阎宝攻张文礼于镇州,宝为镇人所败,乃以嗣昭代之。镇兵出掠九门,嗣昭以奇兵击之,镇军且尽,馀三人匿破垣中,嗣昭驰马射之,反为贼射中脑,拔矢于脑,还营而卒。

(选自《新五代史·李嗣昭传》,有删改)

材料二:

嗣昭子继韬,少狡狯无赖,及长,谋叛,与梁通盟。及庄宗平河南,继韬惶恐,计无所出。乃赍银数万两,随母杨氏诣,冀以赂免。庄宗不听,事泄,斩于天津桥。

史臣曰:嗣昭以精悍勤劳,佐经纶之业,终没于王事,得以为忠。然其后嗣皆不免于刑戮者,何也?盖货殖无穷,多财累愚故也。抑苟能以清白遗子孙,安有斯祸哉?

(选自《旧五代史·李嗣昭传》,有删改)


【注】太祖,指晋王李克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大恐/谋走/云州李存信等劝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争以为不可/赖刘太妃亦言之/乃止/
B.太祖大恐/谋走云州/李存信等劝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争以为不可/赖刘太妃亦言之/乃止/
C.太祖大恐/谋走云州/李存信等劝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争/以为不可赖/刘太妃亦言之/乃止/
D.太祖大恐/谋走/云州李存信等劝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争/以为不可赖/刘太妃亦言之/乃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这是用谥号来指称皇帝。此外还可以用庙号等来指称皇帝。
B.契丹,古族名。北魏以来,在今辽河上游一带游牧。后建立了辽国。
C.阙,古代王宫、祠庙前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
D.货殖,古指经商或囤积财货以营利。也指经商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嗣昭出生时即有祥瑞之象,引起太祖的注意,太祖让其弟李克柔收养了李嗣昭。
B.李嗣昭勇敢善战。在和后梁的战争中,李嗣昭威震敌胆,屡战屡胜,战功卓著。
C.李嗣昭爱护百姓。担任昭义军节度使期间,李嗣昭保全了潞州的百姓,优抚甚佳。
D.李嗣昭颇有计谋。在胡柳之战中,李嗣昭对敌我双方的分析令庄宗欣然接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以精骑挠之,因其劳乏,可以胜也。
(2)嗣昭以精悍勤劳,佐经纶之业,终没于王事,得以为忠。
5.李嗣昭效忠两代君王,精悍勤劳,佐经纶之业,儿子李继韬因谋叛被斩。俗语讲“虎父无犬子,将门无懦夫”,但李氏父子的对比让人唏嘘,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请你结合材料二从多角度分析“虎父”“犬子”的原因。
2022-06-04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鄩,密州安丘县人也。鄩幼有大志,好兵略,涉猎史传。光化初,师范表鄩为登州刺史。岁余,移刺淄州,署行军司马。天复元年,李茂贞与内官韩全诲矫诏征天下兵攻太祖援昭宗师范遣心腹乘虚袭取太祖管内州郡所在同日窃发其事多泄唯鄩以偏师陷兖州遂据其郡初,鄩遣细人诈为鬻油者,觇兖城内虚实及出入之所,视罗城下一水窦可以引众而入,遂志之。鄩乃告师范,请步兵五百,宵自水窦衔枚而入,一夕而定,军城晏然,市民无扰。太祖命大将葛从周攻之。鄩与将士同甘苦,分衣食,以抗外军,戢兵禁暴,居人泰然。及王师范兵力渐窘,从周以祸福谕鄩,俾之革面,鄩报曰:“俟青州本使归降,即以城池还纳。”太祖嘉其节概。鄩既降,从周具行装服马,请鄩归大梁。鄩曰:“未受梁王舍释之旨,乘肥衣裘,非敢闻命。”即素服跨驴而发。及见,授元从都押牙。太祖牙下诸将,皆四镇旧人,耶一旦以羁旅之臣,骤居众人之右,及与诸将相见,并用阶庭之礼,太祖尤奇重之。末帝即位,尤深倚重。三月,遣鄩率大军屯南乐。六月,晋王入魏州,鄩以精兵万人自洹水移军魏县。晋王来觇,鄩设伏于河曲丛木间,俟晋王至,大噪而进。围之数匝,杀获甚众。晋王仅以身免。是月,鄩潜师由黄泽西趋太原,将行,虑为晋军所追,乃结刍为人,缚旗于上,以驴负之,循堞而行,数日,晋人方觉。鄩与晋军遇于堂邑,鄩邀击却之,追北五十余里。其年,河中朱友谦袭取同州,以其子令德为留后,表请旄钺,末帝怒,命鄩讨之。先是,鄩与河中朱友谦为婚家,及王师西讨,行次陕州,鄩遣使赍檄与友谦,谕以祸福大计,诱令归国,友谦不从,如是停留月余。尹皓、段凝辈素忌鄩,遂构其罪,言鄩逗留养寇,俾俟援兵,末帝以为然。及兵败,诏归洛,河南尹张宗爽承朝廷密旨,逼令饮鸩而卒。时年六十四,诏赠中书令。

(节选自《旧五代史·列传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茂贞与内官韩全诲矫诏征天下兵攻太祖/援昭宗/师范遣心腹乘虚袭取/太祖管内州郡所在/同日窃发其事/多泄/唯鄩以偏师陷兖州/遂据其郡
B.李茂贞与内官韩全诲矫诏征天下兵攻太祖/援昭宗/师范遣心腹乘虚袭取太祖管内州郡/所在同日窃发其事/多泄/唯鄩以偏师陷兖州/遂据其郡
C.李茂贞与内官韩全诲矫诏征天下兵攻太祖/援昭宗/师范遣心腹乘虚袭取太祖管内州郡/所在同日窃发/其事多泄/唯鄩以偏师陷兖州/遂据其郡
D.李茂贞与内官韩全诲矫诏征天下兵攻太祖/援昭宗/师范遣心腹乘虚袭取/太祖管内州郡所在/同日/窃发其事多泄/唯鄩以偏师陷兖州/遂据其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衔枚,古代行军时口中衔着枚,以防出声。枚,行军时士卒口衔的器具,形状如筷子。
B.素服,本色或白色的衣服,可指居丧穿的白衣或日常便服。文中指居丧时穿的白衣。
C.留后,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官职。五代时仍延用唐代的这一制度。
D.旄钺,白旄和黄钺。旄,用牦牛尾装饰旗杆项的旗子;钺,指古代兵器,文中借指军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定兖州城时,刘鄩派人侦察城内的虚实以及进出的道路,并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分享衣食,他约束部下,严禁暴虐,使得百姓泰然平安。
B.刘鄩深受太祖嘉奖,归降之后,他没有接受葛从周为其准备的行装车马;他被授予官职之后,虽然位居众将领之上,但对他们以礼相待。
C.刘鄩擅长用兵谋略,为防止晋军追击,他将旗帜绑缚在茅草人身上,用驴子载着茅草人,顺着矮城墙行走,以迷惑敌军,几天后才被发觉。
D.刘鄩平素遭人妒忌,尹皓等人借他劝降朱友谦未果的机会构陷他,说他有意拖延,刘鄩最终失去君王的信任,饮朝廷密赐的毒酒而死。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王来觇,鄩设伏于河曲丛木间,俟晋王至,大噪而进。
(2)及王师西讨,行次陕州,鄩遣使赍檄与友谦,谕以祸福大计。
2022-05-3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开运元年秋七月辛未朔,帝御崇元殿,大赦天下,河北诸州,曾经契丹蹂践处,与免今年秋税。八月辛丑,命十五将以御契丹。壬辰,太原奏,代州刺史白文珂破契丹于七里烽,生擒将校七十余人。冬十月戊午,诏曰:朕虔承顾命,获嗣丕基。常惧颠危,不克负荷,宵分日昃,罔敢怠宁,夕惕晨兴,每怀祗畏。向者,频年灾沴,稼穑不登,道殣相望,上天垂谴,凉德所招。仍属干戈尚兴,边陲多事。仓廪不足,则辍人之糇食;兵士不足,则取人之丁中;战骑不足,则假人之乘马。虽事不获已,而理将若何!访闻差去使臣,殊乖体认,不有敦于勉谕,而乃临以威刑,自有所闻,益深愧悼。旋属守臣叛命敌骑入边致使甲兵不暇休息军旅有征战之苦人民有飞輓之劳疲瘵未苏科徭尚急言念于兹寝食何安!得不省过兴怀,侧身罪已,载深减损,思召和平?所宜去无用之资,罢不急之务,弃华取实,惜费省功,一则符先帝慈俭之规,一则慕前王朴素之德。向者,造作军器,破用稍多,但取坚刚,不须华楚。今后作坊制器械,不得更用金银装饰。比于游畋,素非所好,几诸服御,尤欲去奢,应天下唐州不得以珍宝玩好及鹰犬为贡。在昔圣帝明君,无非恶衣菲食,况于薄德,所合恭行,今后大官尚膳,减去多品,衣服帷帐,务去华饰,在御寒温而已。峻宇雕墙,昔人所诫,玉杯象箸,前代攸非,今后凡有营缮之处,丹垩雕镂,不得过度,宫闱之内,有非理费用,一切禁止。三月戊戌,契丹陷祁州,刺史沈斌死之。乙巳,左补阙袁范先陷契丹,自贼中逃归。杜重威奏,与李守贞、马全节、安审琦、皇甫遇部领大军赴定州。易州刺史安审约奏,二月三日夜,差壮丁斫敌营,杀敌千余人。

(节选自《旧五代史·少帝本纪》)


【注】①輓(wǎn):同“挽”。②瘵(zhài):病。③丹垩:泛指油漆粉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旋属守臣叛命/敌骑入边/致使甲兵不暇/休息军旅有征战之苦/人民有飞輓之劳/疲擦未苏/科徭尚急言/念于兹/寝食何安
B.旋属守臣叛命/敌骑入边/致使甲兵不暇休息/军旅有征战之苦/人民有飞輓之劳/疲瘵未苏/科徭尚急/言念于兹/寝食何安
C.旋属守臣叛命/敌骑入边/致使甲兵不暇/休息军旅有征战之苦/人民有飞輓之劳/疲瘵未苏/科徭尚急/言念于兹/寝食何安
D.旋属守臣叛命/敌骑入边/致使甲兵不暇休息/军旅有征战之苦/人民有飞輓之劳/疲瘵未苏/科徭尚急言/念于兹/寝食何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未,辛为天干,未为地支,古代常以天干地支按顺序相配来纪年、月、日,而原文中用法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中“戊申”用法相同。
B.日昃,太阳偏西,地支中的未时,也相当于计时13点至15点这个时间区间。
C.宫闱,宫是皇宫,闱是皇宫里小侧门,供帝王游乐的离宫,一般指后妃住所。
D.游畋,同“游田”,是打猎,游逸田猎,专指皇帝出游打猎,游山玩水的情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帝爱戴子民,兢兢业业。他驾临崇元殿,大赦天下,河北各州,曾经被契丹践踏的地方,免除今年秋税,同时积极派遣将领抵御契丹。
B.少帝同情疾苦,懊悔忧虑。目前战争连绵,边境战事不断,仓库的米粟不够,人就没有饭吃;战马不够,就借人的战马,总担心自己德行不厚。
C.少帝注重反思,直面不足。他在诏书中提到自己要常常自省,平时谨慎地检查自己的错误,进一步省吃俭用,希望招来和平安定。
D.少帝仁慈俭朴,务去华饰。他减去不合理的费用,禁止一切费用,主张放弃华丽的东西而用实惠的东西,减少浪费,不得过度铺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频年灾沴,稼穑不登,道殣相望,上天垂谴,凉德所招。
(2)向者,造作军器,破用稍多,但取坚刚,不须华楚。
5.少帝在诏书中强调“尤欲去奢”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赵凤,幽州人也,少为儒。唐天祐中,燕帅刘守光尽率部内丁夫为军伍,而其面,为儒者患。儒者多为僧以避之,凤亦落发至太原。顷之,从刘守奇奔梁,梁用守奇为博州刺史,表凤为判官。唐庄宗闻凤名,得之甚喜,以为护銮学士。后庄宗即位,拜凤中书舍人。及入汴,改授礼部员外郎。庄宗及刘皇后幸张全义第,后奏曰:“妾五六岁失父母,每见老者,思念尊亲注下,以全义年德,妾欲父事之,以慰孤女之心。”庄宗许之,命凤作笺上全义,定往来仪注。凤上书极谏,不纳。天成初,置端明殿学士。时任圜为宰相,为安重诲所倾,以至罢相归磁州。及朱守殷以汴州叛,驰驿赐圜自尽。既而凤哭谓安重诲曰:“任圜,义士也,肯造逆谋以雠君父乎?如此滥刑,何以安国!”重诲笑而不责。明年春,有僧自西国取经回,得佛牙大如拳,进于明宗。凤扬言曰:“曾闻佛牙锤锻不坏,请试之。”随斧而碎。时宫中所施已逾数千缗,闻毁乃止。及车驾还洛,留知汴州事。长兴中,安重诲出镇河中,其后重诲得罪,人无敢言者,惟凤极言于上前曰:“重诲是陛下家臣,其心终不背主,五年秉权,贤豪俯伏,但不周防,自贻浸润。”明宗以为朋党,不悦其奏。重诲获罪,乃出邢州节度使。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军校曰:“唯公所使。”将行,闻闵帝遇弑而止。清泰初,召还,授太保。凤性豁达,凡士友以穷厄告者,必倾其资而饷之,士人以此多之也。既而病足,不能朝谒。疾笃,自为蓍筮,卦成,投蓍而叹曰:“吾家世无五十者,而复穷贱;吾年已五十,又为将相,岂有遐寿哉!”清泰二年三月卒。

(选自《旧五代史·赵凤传》)

文本二:

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诏彦温等廷诘,具伏其诈,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座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扶特也。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

(选自《新五代史·赵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B.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C.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D.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黥,又名为墨黥,是一种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文中指防止士兵逃跑的措施。
B.皇后,又称坤极、梓童,是皇帝的正妻,统摄六宫,母仪天下,地位极显赫。
C.太保,古代三公之一,职位次于太傅;亦指辅导太子的太子太保,与太尉共掌兵权。
D.蓍筮,指古人用筮草占卜吉凶以便趋利而避害,如《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凤早年避世,后遇明主。燕帅刘守光征兵时,他选择落发隐匿太原;后因名望受唐庄宗赏识,又为唐明宗所重用。
B.赵凤恪守礼法,有识有谋。他极力反对刘皇后以侍父之礼对待张全义;他鼓励别人摧毁佛牙,阻断了宫中的浪费行为。
C.赵凤为人耿介,正直敢言。任圜遇害后,他当面质问安重诲;安重诲获罪,没有人敢替他进言,只有赵凤为他辩白。
D.赵凤乐善好施,豁达知命。他常常慷慨解囊,周济穷厄;病情加重时,还能自己占卜命数,并不因不能长寿而遗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任圜,义士也,肯造逆谋以雠君父乎?如此滥刑,何以安国!
(2)凡士友以穷厄告者,必倾其资而饷之,士人以此多之也。
5.两则文本中,赵凤替安重诲说情时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文本二的言辞技巧更为高超,请简要分析。
2022-05-25更新 | 34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广明中,遇乱归乡里,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过夏口》云:一个称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镠得之大喜,以书辟曰:仲宣远托刘荆州,盖因乱世;夫子乐为鲁司寇,只为故乡。隐曰:是不可去矣。遂为掌书记。镠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作者称赏。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九)

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及其累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焉。尊师笑曰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邻居有卖饭媪,见隐曰: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初,隐费窘,因谒邺王罗绍威,贻书叙其家世,邺王为侄。幕府僚吏皆怒曰: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绍威素重士,曰: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今惠然肯顾,其何以胜!得在侄行,为幸多矣,敢不致恭,诸公慎勿言。于是拥旆郊迎,一见即拜,隐亦不让。及将行,绍威赠以百万,他物称是。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附《五代史补·罗隐东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
B.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悟子宜自择之/
C.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
D.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翁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悟子宜自择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谏,是罗隐的字,“昭”和“隐”意义相反,这是古人常用的取字方式。
B.荆州,是汉代十三州之一,刘表曾任该州刺史,所以用“荆州”称呼他。
C.家世,指家族的世系,罗隐排列罗姓世系,意在拉近他与罗绍威的关系。
D.拥旆,是古代出郊迎宾的礼节,文中用来对人表示归顺或依附时的诚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隐想要投靠钱镠,把自己之前写的一首诗给钱镠,试探他是否能够容纳自己。
B.罗隐恃才傲物得罪人,所以科举不顺遂;他的相貌非常丑陋,所以与尊师交谈,常被堵住口。
C.罗尊师和卖饭老太都劝罗隐回故乡。相比之下,卖饭老太说得更直接,诚恳劝他早求取富贵。
D.罗绍威一向重视读书人,他容忍了罗隐的傲慢,礼遇罗隐,得到了世人的赞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2)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
5.两则材料同是记述罗隐事迹,但各有侧重,请简要说明。
2022-05-12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匡凝,字光仪,蔡州人也。父德諲,初事秦宗权为列校,当宗权强暴时,表为襄州留后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蔡州平,以功累加官爵,封淮安王。匡凝以父功为唐州刺史兼七州马步军都校。及德諲卒,匡凝自为襄州留后,朝廷即以旄钺授之。作镇数年,甚有威惠,累官至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匡凝气貌甚伟,好自修饰,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鉴前后照之。对客之际,乌巾上微觉有尘,即令侍妓持红拂以去之。人有误犯其家讳者,往往遭其槚楚,其方严也如是。光化初,匡凝以太祖有清口之败,密附于淮夷,太祖遣氏叔琮率师伐之。未几,其泌州刺史赵璠越墉来降,随州刺史赵匡璘临阵就擒。俄而康怀英攻下邓州,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及成汭败于鄂州,匡凝表其弟匡明为荆南留后。是时唐室微弱,诸道常赋多不上供,惟匡凝昆仲虽强据江山,然尽忠帝室,贡赋不绝。

太祖将期受禅,以匡凝兄弟并据藩镇,乃遣使先谕旨焉。匡凝对使者流涕,答以受国恩深,岂敢随时妄有他志。使者复命,太祖大怒。天祐二年秋七月,遣杨师厚率师讨之。八月,太祖亲领大军南征,仍请削匡凝在身官爵。及师厚济江,匡凝以兵数万逆战,大为师厚所败,匡凝乃燔其舟,单舸急棹,沿汉而遁于金陵。后卒于淮南。《新唐书》云:师厚由阴谷伐木为梁,匡凝以兵二万濒江战,大败,乃燔其舟,单舸夜奔扬州。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匡明亦谋奔淮南,子承规谏曰:“昔诸葛兄弟分仕二国,若适扬州,是自取疑也。”匡明谓然,乃趋成都。《欧阳史》云:行密厚遇匡凝,其后行密死,杨渥稍不礼之。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顾渥曰:“勿多食,发小儿热。”诸将以为慢。渥遣匡凝海陵,后为徐温所杀。初,匡凝好聚书,及败,杨师厚获数千卷于第,悉以来献。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B.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C.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D.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后,唐代的时候,节度使出征或入朝,常置留后知节度事,以后成为惯例。
B.旄钺,旄是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钺是古代兵器,旄钺这里代指军权。
C.昆仲,称呼别人为兄弟的敬词;昆古义为哥哥;仲则是弟弟的意思。昆仲这里指兄和弟。
D.受禅,在古代,当上一代君王老了的时候,就会大力推荐一位能人,把帝位让给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匡凝出生名门望族。他的父亲赵德諲能够审时度势,后来因为平定蔡州有功,多次加官封爵,被封为淮安王。
B.赵匡凝非常注重形象。每次整理衣冠,一定让人拿着巨大的镜子在前后照看;会见客人时,稍觉乌巾上有灰尘,就让侍妓用红色拂尘拂去。
C.赵匡凝一心忠于朝廷。当太祖派遣使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赵匡凝时,赵匡凝对着使者流泪,表达了自己不敢妄自称帝的想法。
D.赵匡凝爱好收藏书籍。在他的家里收藏了好几千卷图书,后来赵匡凝兵败,家里的藏书被杨师厚获得,全部都献给了朝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康怀英攻下邓州,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
(2)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
2022-05-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三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