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注】该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到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辛弃疾自投南宋以来,从未获得朝廷信任重用,相反屡遭权奸弹劾,一贬再贬,直至削职闲居,无法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
B.“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与李商隐的诗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杯中无酒、身边无人的无奈。
C.“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
D.“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
2.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游山,招山而不得,于是心生责怪青山傲慢之情;浓浓怨恨,直接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
B.词中“唤”字奇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山多情:寒冬腊月太孤单而主动邀我来到溪边同住。
C.下阕着重写山中明月,叙写明月从“来”到“去”,皆因诗人而起,展示了物、我、景、情相互交融的特点。
D.这首词题作《独游西岩》,实为西岩夜读,用笔轻灵,奇思妙趣,最后浅浅着笔,卒章显其志。
2.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评论这首词:“敛雄心,变温婉,成悲凉。”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作简要分析。
2023-09-20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本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二年。辛弃疾在淳熙八年,约四十五岁时,被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他常到博山等地游览。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平乐”是词牌名,“独宿博山王氏庵”是词题,词题交代了住宿地点。
B.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的所见所闻,声形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C.词的上片前两句饥鼠绕床,蝙蝠翻舞是动态描写,渲染了欢乐热闹的氛围。
D.感慨并不等于悲观,梦中醒来“眼前万里江山”,看似闲愁实则旷远雄劲。
2.本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3-09-09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闻科诏勉诸子

辛弃疾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注】①绝编:据说,孔子读《易》,编连竹筒的皮绳断了三次。②下笔成章:出自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③三公:西汉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④梅福:汉代正统儒生,敢于针砭时弊,直言不讳。仇香:东汉官吏仇览的别名。他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妻子儿女有过失,他就脱帽自责。后来被称为方正之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诗人得知朝廷发布科举考试的诏令后,为勉励儿子们而写,充满了对儿子们的期望。
B.科举考试定在当年秋季,朝廷诏令已经颁布多次,备考时间不多,希望他们抓紧时间备考。
C.即便是“位居三公”的后人,但如果不努力读书,也只能空有七尺之躯,对国家毫无用处。
D.明年自己主持吏部选拔,一定会像汉代的梅福、仇香那样公正,希望儿子们不要存有他想。
2.请赏析“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两句。
2022-12-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

   辛弃疾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注】①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知滁州任上。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②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③怀嵩:李德裕任滁州刺史时,建“怀嵩楼”,后来终于回故乡嵩山。④华胥梦:《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
1.下列对这首朱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登楼词,开篇没有直接写登楼所见,而是通过行客的口吻从侧而烘托山奠枕楼的雄奇高峻。
B.“征埃成阵”“车马如流”等描写句点出了奠枕楼附近行客、车马往来不绝的热闹、太平的景象。
C.“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与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的情感一致。
D.“从今”以下运用虚写的手法,写出了词人美好的生活愿景,祝愿百姓年年过上宁静和平的生活。
2.本词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在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和遣词造句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介。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乌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话说?


[注】①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劾去官后居于江西上饶带湖十年之久,本词作于此间。②诗人初到带湖曾题“盟鸥":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意在表明归隐决心。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即景抒情,情景相生,上片博山道中的风景清新秀美,下片酒家周围的环境清幽脱俗。
B.“风景怎生图画”道出山中美景非画图能足,以虚写实,情景交融,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C.“青旗”四旬既交代词人去处,又呼应下片“午醉醒时”,点出词人隐居生活的消夏状态。
D.此作“效李易安体”,重在学易安“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也有稼轩语之雄浑粗扩。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旬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思路清晰,前两句概括写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即使读到书中古人写的有趣的情节,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2-05-25更新 | 1086次组卷 | 26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辛弃疾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麴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注】①一灯传:源于佛教以灯能照暗,以法传人,如同传灯。②萤雪:指车胤囊萤,孙康映雪。③麴生: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便直截了当地劝勉曹君应当早日求取功名,体现了作者对曹君的关爱之情。
B.“一灯传”句是说儒家精义是由一代又一代儒学前辈传扬下来的,值得珍重和继承。
C.“西窗约”化用李商隐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诗人期望能和曹君早日再相聚。
D.下阕最后两句运用“沙岸”“片帆”“雁”等典型意象,寄寓送别之意,含蓄蕴藉。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成才?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这首词是乾道九年秋天,作者在滁州任上,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范倅:即范昂。倅,副职。②《世说新语·识鉴篇》: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莱、莼羹、鲈鱼脍……遂命驾便归。③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④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⑤殢(tì)酒:沉溺于酒。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三句,写词人面对别酒,感慨流年,直抒胸臆,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
B.本词善于通过联想表达情感,如由“别酒”想到“中秋”“好月”“西风”“归船”。
C.词中“秋晚”二句,词人通过想象,描述范昂人朝前返乡,享受天伦之乐的情景。
D.词的下片,词人回想自己当年在承明庐草拟诏书、奉命筹划边事的情景,感慨万千。
2.辛弃疾的诗词多为感时抚事之作。本词表达了词人哪些人生感慨?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解说。
2022-02-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绥江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B.“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