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阕后两句作者是在规劝好友祐之即使仕途遇到了挫折,如果有了好心态,生活依然可以充满诗意。
B.“钟鼎”代指官场,“山林”代指民间,上阕首句作者说自己对仕途有顺有逆产生梦幻般的感觉。
C.下阕写送别,虚实结合,先虚写往日二人相聚时的场景,后实写二人分别时眼前景色的秀丽美好。
D.下阕前两句是回忆二人当年风雨夜对床无拘无束知音畅谈的快乐时光,温馨中含有几多惬意自在。
E.下阕最后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偶修辞格,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和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
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没有传统送别诗的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2021-09-18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阕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下,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诗人运用景物烘托、动作描写、排比修辞来刻画人物。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诗人运用移情及物的手法,写自己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远山在“献愁供恨”。
C.下阕连用三典,诗人不学张翰秋风思归,不学许汜求田问舍,是反衬自己复国大志。“可惜流年”,写年华虚度,壮志难酬。
D.下阕的三个典故,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使得语言简练,风格典雅,收到言近旨远,辞约意丰的效果。
E.“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2.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1-09-1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辛弃疾

手捻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卷帘芳桂散余香。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罗巾浥泪别残妆。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卷帘芳桂散余香”写女主人公百无聊赖之下,卷起帘幕,庭院里的桂树传来缕缕清香。
B.“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两句是说荷叶枯萎了,遮挡不住疏疏落落的雨滴,不能让鸭子安然入睡。
C.“罗巾”句是说泪水打湿丝帕,弄乱了妆容,于是,女主人公便干脆卸去残妆,表现了她的无可奈何。
D.旧时的欢乐常现于“她”梦中,结尾句与苏轼的“不思量,自难忘”意蕴完全不同。
2.这首词表现了什么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2021-09-07更新 | 34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他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②甚:为什么。云山:田园。③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开门见山,顺题而起,“三径初成”,写日后栖身有所,词人于失意中流露几分欣慰。
B.词中“意倦”三句,表明词人志不可夺,心意已定,他退隐并非是为了贪图个人安逸享受。
C.词的下片实写了新居的布置与规划,“柳树”“梅花”“秋菊”等,让书斋别样的雅致。
D.词中“菊”“兰”与屈原《离骚》中的香草意象情感一致,表达了词人内心志行高洁。
2.本词的情感较为复杂繁多,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词人表达了自己的哪些情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

辛弃疾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注释:①这首小令写于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是辛弃疾六十六岁被罢职离开京口时的作品。②奉祠:即拜奉宫观,无实职。③仙人矶:南京西南长江中一小岛。
1.对下列关于诗歌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这两句词人触景生情,由眼前所见景象联想到此地乃六朝人聚居处所,昔日兴盛繁华,如今斜阳草树,败坏衰落,心生感叹。
B.“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这两句中的“多风雨”让词人想停留也停留不下来,运用双关手法写出了客观环境的险恶,也隐含着词人的仕途困境。
C.“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的“沙洲中的双白鹭”是眼前所见实景。千百年来兴盛衰亡无人关心,词人通过沙洲中那双白鹭来表达心中的愤懑。
D.“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词人抖尽尘埃,也暗指抖落掉官场上的种种污浊,振作起来,不避风雨,轻松愉悦趁着秋凉踏上回家之路。
2.本词中,词人对国家命运、自身遭遇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2021-04-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下列小题。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对画线句用典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2.作者登临怀古,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却只提孙权和刘裕两个人,试写出其用意。
2021-03-17更新 | 38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木井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1高一上·浙江·期末
7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南宋】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②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三句,用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冒失出兵、结果败涂地的古事影射现实,告诫当权者北伐须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表达了作者的忧愤: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老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南宋统治者应立定决心谋求收复中原。
C.“惜春长恨花开早”二句,揭示词人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甚至于遗憾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更一深层的描写。
D.《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以比兴手法写出了词人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更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黯淡前途的担忧,其情感不同于一般词作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尾句与《摸鱼儿》的下阕均用典,简析其内涵。
2021-03-06更新 | 7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新东方】绍兴高中语文00062-156

8 .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上片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前四句为情造文,描写有我之景,情景很好地融为一体。
B.诗中“鲸饮未吞海”句化用了杜甫“饮如长鲸吸百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具有一种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
C.下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片的写景,引出后面叙事抒怀。
D.这首词采用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行文波澜起伏,写景生动形象,议论富有情理,抒情真切动人。
2.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本词内容进行分析。
2021-02-20更新 | 4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送杜叔高

辛弃疾

细把君诗说:怅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丈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②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③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注]①宋孝宗淳熙十六年,杜叔高从浙江金华到江西上饶探访辛弃疾,辛弃疾作此词送别。杜叔高很有才气,但因主张抗金,遭到主和派的猜忌,虽有报国之心,竟无请缨之路。家族也是昔盛今衰。②金屋:《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阿娇即陈皇后,失宠后废居长门宫。③去天尺五:《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一语,谓长安杜氏本强宗大族,门望极其尊崇。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细把君诗说”,既总领了全词的内容,又足见作者对杜叔高诗作的看重。
B.“冰积雪删寒生毛发”言杜叔高的诗风骨清峻,比喻新颖,想象奇特,有诗情画意。
C.“自昔佳人多薄命……伤心月”以古来美人多遭遗弃隐喻有才之士常被埋没。
D.“起望……战骨”写曾经衣冠栩继的中原路上,如今却一片荒凉。遍地战骨渐渐销蚀。
2.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21-02-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楚狂声:指楚国的狂人接舆的《凤兮歌》。接舆曾路过孔子的门口,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③“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上片反用屈原诗句,并用“滋兰”、“树蕙”之词,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节和情操。
B.词的下片在批判轻重颠倒、是非不分的社会现实的同时,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处世态度。
C.“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D.与一般的离别之词不同,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虽是答别之词,却无常人的哀怨之气。
2.本词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有哪些。
2021-02-06更新 | 49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0-2021 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