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北 高二 期末 2021-02-14 27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现代》杂志成了三十年代现代诗派诗歌创作的重要阵地,汇聚了沪、京、津等许多大城市的诗人,也集中刊发了一大批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戴望舒是现代诗派诗歌领袖,1932年诗坛刮起“戴望舒旋风”,其诗论被现代诗派奉为金科玉律。主要代表人物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诗派诗歌的发展。现代诗派诗歇是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结晶,它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诗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现代诗派诗人是都市的漂泊者,又是一代寻梦者。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流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魏尔伦的《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对于诗人的理想与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的悲剧感。

在诗艺上,现代诗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诗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初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很好地实践着戴望舒所主张的“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

现代诗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诗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正是现代诗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代诗派诗歌的发展演变都是历史的必然。它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贡献的。

(摘编自翟长兴《现代诗派》)

材料二: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既受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二十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

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废名、林庚、飞莫鱼然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一个杂志创造一个流派,这在中外文学史上多有先例。《现代》杂志在“现代诗派”诗歌的创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这不仅因为其得名来自《现代》杂志,更因为这份杂志是集中刊载和阐释现代诗派诗歌的最重要的阵地,它还带动了其他一系列寿命或长或短的杂志的问世。

此后几年,《水星》《现代诗风》《新诗》等杂志,把这股“现代”诗潮推向高峰。所谓的“现代诗派”,大体上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夕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青诗人的统称。其中汇聚了上海、北平、南京、武汉、天津等许多大城市的诗人群体。其中,既有五四时期即已成名的郭沫若等,也有象征派和新月派的诗人如李金发、朱湘等,也有无法纳入现代派诗人群的艾青、臧克家等。就一本大型的综合性杂志而言,《现代》上登载的诗歌不可谓多,但是施蛰存有意识的倡导,则对“现代诗派”诗潮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除了在创刊号上有意识地征集诗集,在此后《现代》陆续登出施蛰存撰写的《关于本刊所载的诗》《又关于本刊中的诗》戴望舒的诗论《望舒诗论》,构成了《现代》杂志诗歌观念的纲领性文献。

(摘编自吴晓东《<现代>杂志与“现代诗派”诗》)


[注]《现代》杂志1932年5月创刊,1934年10月第5卷6期终刊,共存在两年零五个月,计出版29本。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杂志是三十年代现代诗派诗歌创作的重要阵地,汇聚了沪、京、津等大城市的诗人,是一本专门集中刊发具有现代主义倾向诗作的杂志。
B.处在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现代诗派诗人,大多来自乡土,因而只能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但仍然感受到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
C.现代诗派诗歌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抗战前夕所发表的诗歌,现代诗派诗歌风格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
D.现代诗派诗歌受象征主义等影响,兼有多种流派的艺术特点,在审美和文化心理上呈现出鲜明的东方民族特色,是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诗歌创作的暗示象征手法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这一情况,《雨巷》应是典型的作品。
B.我们能读到既民族化又现代化的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主要得益于当年现代诗派诗人不断进行“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
C.现代诗派诗歌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其所追求的美学原则对中国新诗贡献最大。
D.要理解《现代》杂志诗歌观念,离不开《现代》刊登的施蛰存的《关于本刊所载的诗》《又关于本刊中的诗》、戴望舒的《望舒诗论》等。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代诗派诗歌的一项是(     
A.何其芳《预言》B.舒婷《双桅船》
C.戴望舒《雨巷》D.卞之琳《断章》
4.现代诗派诗人的创作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老丁扶贫

金光

精准扶贫中,局里每名干部包扶一个贫困户,还剩一户没人帮扶。局长拿着花名册盯了良久,对办公室主任说,让老丁去吧。

老丁是个退伍兵,来到单位二十多年连个副科级都没混上。办公室主任把局长的决定告诉老丁,老丁只说了一个字:中!

老丁包扶的是苗家沟唐大石一家。这家就大石一个劳力,上有79岁卧病在床的母亲,下有两个在镇上读书的娃娃,妻子两条腿畸形,只能坐在矮凳子上,以手代脚挪着前行。老丁见唐家的光景确实愁人,就从家里拿来一些衣服被褥,又自掏腰包买了些生活必需品送到唐家。局长批评老丁说:“你这接济式的扶贫是不行的,要扑下身子,与贫困户一起研究致富项目,只有搞产业扶贫才是出路。”

老丁就和唐大石琢磨项目,想一个被否定一个,末了对大石说:“不行咱们养猪吧,这个项目简单又不用花太多的本钱。”大石说:“猪要吃饲料,没钱买可咋办?”老丁指着门前沟渠上长的两排灰灰菜说:“这后山沟里的草就足够养百十头猪了,还让它吃什么饲料,再说了,这猪吃草长出的肉可是难得的原生态猪肉。”

老丁领着唐大石在唐家屋后的洼地上挖八个土坑,用石头垒成猪圈,自己又掏钱买了八头猪崽,养起了猪。老丁重新收拾了一下唐家的生活用品,又在山墙边续了一间简易房。每周五老丁都随单位的扶贫车过来,帮着割猪草、馇猪食,白天和唐家人一起吃饭,夜里就宿在简易房里,到了周日下午才坐班车回到县城。这样,一周保证三天住在唐家。

那天夜里,突然天降暴雨,猪圈灌满了水;老丁的简易房也漏了雨,被褥被雨淋得湿透了。老丁赶紧把大石叫起来,两人摸黑把猪崽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安全的地方,然后一个挨一个地把猪圈扒个小豁口,将水排放出去。他们折腾了一夜,才将猪崽重新又安置到猪圈里。

老丁被雨水淋病了,发高烧,回到县城住了五天医院。当他出院随扶贫车来到唐家时,反少了一头猪崽,他问大石,大石说:“后山沟有红毛狼,夜里听见猪崽叫,起来追时,红毛狼叼着一头猪崽上山坡了。”

老丁气得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那个空了的猪圈。他和大石上山砍了些黑老鸹刺,围在猪圈旁边,防止红毛狼再来叼猪崽。周六镇上逢集,老丁又买了一头猪崽放进猪圈里。

七个月后,老丁帮唐家养的八头黑猪有七头要出栏了,局长说:“老丁养的生态猪市场上可买不到,希望单位的人到唐家消费扶贫。”扶贫日那天,单位的人一拥而上,直接将两头大黑猪“消费”了。之后局长亲自做广告,以每公斤35元的价格,将剩余的五头猪卖给了一家大酒店。

老丁将卖猪的钱交给唐大石,问他下一步怎么办。大石憨厚地笑着说:“继续养猪呗。”老丁笑了:“你开窍了。”

那天,大石弄了两瓶粮食酒,老丁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两人对饮起来。酒至半酣,老丁说:“大石,我不能一辈子跟着你,你得想办法自立呀。”

大石想了想,说:“这养猪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就是得操心。你只要能帮我卖,我可以多养一些。

老丁说:“来,闷一口!我明儿到镇上帮你办10万元扶贫贷款,咱们把你后坡的责任田全改成猪场,养上三五十头,就叫它生态猪养殖基地。”

大石从来没贷过款,怕出了岔子还不上。老丁鼓励他说,想致富就得闯一闯。

第二天,老丁领着大石到镇上办了贷款,直接订了一卡车水泥,开始按照他的思路一步步实施。晚上老丁和大石干活儿累了,又拿出那天没喝完的粮食酒喝着。这时村支书来了,商量说看能不能以大石的基地为龙头,弄成集约化经营,让有条件且愿意养猪的村民都参与进去。大石对支书说:“那你喝两口。”村支书对着酒瓶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大石说:“成了。”

于是,养猪就成了苗家沟村的主打产业,几茬猪出栏后,苗家沟的生态猪就有了名气,被市里定为脱贫致富典型。

三年过去了,老丁的脸变黑了,皱纹也多了起来。唐大石的破旧的瓦屋变成了两层红顶楼房,漂亮的大门上还挂着一块鲜亮的标牌: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大石的两个孩子一个考到省城,一个考进了市师范学院。

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的总结会上,老丁做了典型发言。老丁发言时,会场上掌声雷动。

会后,局长问老丁:“你当年在部队当的什么兵?”

老丁望着局长,微笑着说:“在连队当饲养员。”

(选自《大观》2019年第9期,有改动)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主要叙写了帮扶唐大石的过程中老丁的艰辛付出,但没有忽视局长的作用,如扶贫策略的指导,组织单位的人消费扶贫等。
B.老丁与唐大石最终将扶贫项目确定为养猪,是因为“这个项目简单”,而且利用山沟里的草饲养出原生态猪肉,不存在销路问题。
C.“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是老丁扶贫的丰硕成果,产业扶贫推动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掌声”是群众对老丁扶贫工作的肯定。
D.村支书找唐大石商量,让唐大石带领村民集约化养猪,唐大石让村支书喝两口酒后就答应了此事,表现了唐大石的豪爽、纯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老丁“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形象地表现出他对唐大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而悲伤的心理。
B.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事,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述了老丁去苗家沟村的唐大石家精准扶贫的故事,由人物的言行来构成主要情节,小说脉络清晰。
C.小说先写老丁接济式扶贫遭到了局长的批评,再写垒猪圈、买猪崽,又写水淹猪圈、狼叼猪崽,然后写贷款扩建,唐大石脱贫,情节曲折,引人人胜。
D.小说语言朴实但富有表现力,如写唐大石家境贫困,寥寥数语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用“灰灰菜”“猪崽”“红毛狼”等口语,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
8.小说叙写老丁扶贫,着重表现了老丁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9.小说以局长与老丁的一问一答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闺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阅:“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竞破齐,湣王出走。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选自《史记·苏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
B.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
C.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
D.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衡,即纵横,合纵与连横。本文中苏氏兄弟的纵横之术指的是合纵之术。
B.鄙人,是一种谦辞,对人称自己,不能用于指称他人;也指地位低下的人。
C.长城,秦统一后开始大规模地修建,把各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绵延万里。
D.质子,即“以人为质”,诸侯国之问常以王子为质,来对双方关系加以约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代受兄影响,志向远大。看到兄长实现了自己的志向,苏代也发奋学习纵横之术,他最先求见的是燕王,并进行了游说。
B.苏代尽心竭力,助燕灭齐。苏代指出了燕王的过失,认为燕王听得进意见,真心诚意想要助力燕王灭掉齐国,成就一番霸业。
C.苏代富有谋略,善于进谏。苏代劝谏燕王不要以“质子”为羞耻,结果燕王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做人质,还派苏代去侍奉公子。
D.苏代终受重用,实现抱负。燕昭王召回苏代,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齐国战败。苏代还联络各国合纵,声名远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2)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14.苏代是在什么情况下求见燕王哙并进行游说的?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送杜叔高

辛弃疾

细把君诗说:怅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丈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②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③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注]①宋孝宗淳熙十六年,杜叔高从浙江金华到江西上饶探访辛弃疾,辛弃疾作此词送别。杜叔高很有才气,但因主张抗金,遭到主和派的猜忌,虽有报国之心,竟无请缨之路。家族也是昔盛今衰。②金屋:《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阿娇即陈皇后,失宠后废居长门宫。③去天尺五:《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一语,谓长安杜氏本强宗大族,门望极其尊崇。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细把君诗说”,既总领了全词的内容,又足见作者对杜叔高诗作的看重。
B.“冰积雪删寒生毛发”言杜叔高的诗风骨清峻,比喻新颖,想象奇特,有诗情画意。
C.“自昔佳人多薄命……伤心月”以古来美人多遭遗弃隐喻有才之士常被埋没。
D.“起望……战骨”写曾经衣冠栩继的中原路上,如今却一片荒凉。遍地战骨渐渐销蚀。
16.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21-02-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船的轻轻飘荡等,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极大的释放。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宋荣子能够分清自我与外界的区别,辨清荣誉与耻辱的界限。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
2021-02-0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①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瞅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缘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棹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②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 ③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④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18.文段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B.②;C.③?D.④——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和邻人都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因为篦墙不够坚固,门窗也关不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我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名留学生,②上周收到了来自祖国的健康包,③包里面有口罩、连花清瘟胶囊等急需物资。④作为一名莘莘学子,⑤我在这里想对驻英大使馆和所有参与健康包发放的志愿者发表衷心的感谢!⑥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平静的学习生活。⑦健康包对于我的意义不仅仅象征着来自祖国的一片牵挂,它还是物质上的支援。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为期三天的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峰会以“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会中提出了搭建我国信息化发展政策发布平台、数字中国发展成果展示平台、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理论经验和实践交流平台、助推数字中国和“数字丝路”建设的国际合作平台这一发展目标。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政协三次会议召开,引起世界关切。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宣誓战疫成效,更是中国向世界传递信息的一份信心,一份底气,一份能力。这一份信心,来自“居安思危”的定力,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一份底气,来自深化改革取得的辉煌成绩;这一份能力,来自改革创新潜力,挑战越大越要激发动力。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的确,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中国始终不曾停下脚步,全国人民绘就了“最大同心圆”,凝聚成“最大公约数”,中华民族的“复兴号”巨轮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上面的材料给了你哪些感悟?使你有了怎样的思考?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角度自选,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篇章结构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6-90.4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史记》  文言文翻译  概括中心意思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辛弃疾(1140-1207)  词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标点符号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21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语言表达
220.65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材料作文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