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常设考点 >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321 题号:11053871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老丁扶贫

金光

精准扶贫中,局里每名干部包扶一个贫困户,还剩一户没人帮扶。局长拿着花名册盯了良久,对办公室主任说,让老丁去吧。

老丁是个退伍兵,来到单位二十多年连个副科级都没混上。办公室主任把局长的决定告诉老丁,老丁只说了一个字:中!

老丁包扶的是苗家沟唐大石一家。这家就大石一个劳力,上有79岁卧病在床的母亲,下有两个在镇上读书的娃娃,妻子两条腿畸形,只能坐在矮凳子上,以手代脚挪着前行。老丁见唐家的光景确实愁人,就从家里拿来一些衣服被褥,又自掏腰包买了些生活必需品送到唐家。局长批评老丁说:“你这接济式的扶贫是不行的,要扑下身子,与贫困户一起研究致富项目,只有搞产业扶贫才是出路。”

老丁就和唐大石琢磨项目,想一个被否定一个,末了对大石说:“不行咱们养猪吧,这个项目简单又不用花太多的本钱。”大石说:“猪要吃饲料,没钱买可咋办?”老丁指着门前沟渠上长的两排灰灰菜说:“这后山沟里的草就足够养百十头猪了,还让它吃什么饲料,再说了,这猪吃草长出的肉可是难得的原生态猪肉。”

老丁领着唐大石在唐家屋后的洼地上挖八个土坑,用石头垒成猪圈,自己又掏钱买了八头猪崽,养起了猪。老丁重新收拾了一下唐家的生活用品,又在山墙边续了一间简易房。每周五老丁都随单位的扶贫车过来,帮着割猪草、馇猪食,白天和唐家人一起吃饭,夜里就宿在简易房里,到了周日下午才坐班车回到县城。这样,一周保证三天住在唐家。

那天夜里,突然天降暴雨,猪圈灌满了水;老丁的简易房也漏了雨,被褥被雨淋得湿透了。老丁赶紧把大石叫起来,两人摸黑把猪崽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安全的地方,然后一个挨一个地把猪圈扒个小豁口,将水排放出去。他们折腾了一夜,才将猪崽重新又安置到猪圈里。

老丁被雨水淋病了,发高烧,回到县城住了五天医院。当他出院随扶贫车来到唐家时,反少了一头猪崽,他问大石,大石说:“后山沟有红毛狼,夜里听见猪崽叫,起来追时,红毛狼叼着一头猪崽上山坡了。”

老丁气得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那个空了的猪圈。他和大石上山砍了些黑老鸹刺,围在猪圈旁边,防止红毛狼再来叼猪崽。周六镇上逢集,老丁又买了一头猪崽放进猪圈里。

七个月后,老丁帮唐家养的八头黑猪有七头要出栏了,局长说:“老丁养的生态猪市场上可买不到,希望单位的人到唐家消费扶贫。”扶贫日那天,单位的人一拥而上,直接将两头大黑猪“消费”了。之后局长亲自做广告,以每公斤35元的价格,将剩余的五头猪卖给了一家大酒店。

老丁将卖猪的钱交给唐大石,问他下一步怎么办。大石憨厚地笑着说:“继续养猪呗。”老丁笑了:“你开窍了。”

那天,大石弄了两瓶粮食酒,老丁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两人对饮起来。酒至半酣,老丁说:“大石,我不能一辈子跟着你,你得想办法自立呀。”

大石想了想,说:“这养猪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就是得操心。你只要能帮我卖,我可以多养一些。

老丁说:“来,闷一口!我明儿到镇上帮你办10万元扶贫贷款,咱们把你后坡的责任田全改成猪场,养上三五十头,就叫它生态猪养殖基地。”

大石从来没贷过款,怕出了岔子还不上。老丁鼓励他说,想致富就得闯一闯。

第二天,老丁领着大石到镇上办了贷款,直接订了一卡车水泥,开始按照他的思路一步步实施。晚上老丁和大石干活儿累了,又拿出那天没喝完的粮食酒喝着。这时村支书来了,商量说看能不能以大石的基地为龙头,弄成集约化经营,让有条件且愿意养猪的村民都参与进去。大石对支书说:“那你喝两口。”村支书对着酒瓶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大石说:“成了。”

于是,养猪就成了苗家沟村的主打产业,几茬猪出栏后,苗家沟的生态猪就有了名气,被市里定为脱贫致富典型。

三年过去了,老丁的脸变黑了,皱纹也多了起来。唐大石的破旧的瓦屋变成了两层红顶楼房,漂亮的大门上还挂着一块鲜亮的标牌: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大石的两个孩子一个考到省城,一个考进了市师范学院。

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的总结会上,老丁做了典型发言。老丁发言时,会场上掌声雷动。

会后,局长问老丁:“你当年在部队当的什么兵?”

老丁望着局长,微笑着说:“在连队当饲养员。”

(选自《大观》2019年第9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主要叙写了帮扶唐大石的过程中老丁的艰辛付出,但没有忽视局长的作用,如扶贫策略的指导,组织单位的人消费扶贫等。
B.老丁与唐大石最终将扶贫项目确定为养猪,是因为“这个项目简单”,而且利用山沟里的草饲养出原生态猪肉,不存在销路问题。
C.“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是老丁扶贫的丰硕成果,产业扶贫推动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掌声”是群众对老丁扶贫工作的肯定。
D.村支书找唐大石商量,让唐大石带领村民集约化养猪,唐大石让村支书喝两口酒后就答应了此事,表现了唐大石的豪爽、纯朴。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老丁“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形象地表现出他对唐大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而悲伤的心理。
B.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事,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述了老丁去苗家沟村的唐大石家精准扶贫的故事,由人物的言行来构成主要情节,小说脉络清晰。
C.小说先写老丁接济式扶贫遭到了局长的批评,再写垒猪圈、买猪崽,又写水淹猪圈、狼叼猪崽,然后写贷款扩建,唐大石脱贫,情节曲折,引人人胜。
D.小说语言朴实但富有表现力,如写唐大石家境贫困,寥寥数语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用“灰灰菜”“猪崽”“红毛狼”等口语,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
3.小说叙写老丁扶贫,着重表现了老丁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4.小说以局长与老丁的一问一答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怪厨

陆涛声

江南有个姓孙的厨子,得了祖传绝技,专做鱼肴,用鲤鱼能烧出上桌时满身还冒火焰的“火龙”,用草鱼能烧出像成串葡萄的“葡萄鱼”,用青鱼能做出像朵朵菊花的“菊花鱼”……至于南北各地风味烧法,没有一样不精通。他凭着这身本事,在长江边的小城毗陵开了一鱼菜馆,既当老板,又当厨师,烧三江五湖捉来的各种鲜鱼,迎南来北往上中下三等客人。毗陵驿是苏南通往苏北的重要渡口,在曹雪芹《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贾政最后一别便是在毗陵驿外。这里过路客多,他们尝了孙老板烧的鱼,都赞不绝口,说他烹制的鱼肴堪称绝无双。他一开心,就叫裁缝缝制了一面长条旗幡,绣上“绝世鱼肴”四个字,天天高挂在菜馆门口。他的名声便不再仅限于毗陵小城,而是扩散到了大江南北。

一天清早,孙老板开店门挂“绝世鱼肴”旗幡时,有个衣衫褴褛的老叫花子来到他面前,说自己无家可归,求他收留在店里当个帮工。孙老板觉得他可怜,心想行点儿善积点儿德吧!他当即叫个伙计找来一套干净的旧衣裳,让老叫花子洗澡剃头。

老头儿在店里过了一段日子,精神渐渐好起来。孙老板叫他专门烧火,他烧得认真、专心,锅里要什么火候,他就烧到什么程度,一点儿不出差错。他平时难得说上一句两句,声音很低,从来不提自己的身世姓名。

那绣有“绝世鱼肴”的旗幡每天早升晚降,本来是孙老板亲自动手,但店里越来越忙,就想把这事交给老叫花子。不料,老头儿不但不接受,还劝他不要再挂那旗。孙老板很不开心,问他为啥。老头儿没有直接回答,只讲了个故事:

十年前,还是清光绪年间,扬州有个名厨,也是专做鱼肴,“火龙”“菊花鱼”“葡萄鱼”烧得都极为出色,最拿手的是烧“神仙鱼”,人家吃了都想象不出是怎么烧出来的,竟有人传说他的手有仙气。他的名气越传越大,传到慈禧太后耳朵里。老佛爷也馋“神仙鱼”吃,金口一开,就把他召进皇宫当了御厨。他在宫里,终年不能与家人团聚。这事还小,没满两年,无意中得罪了一个管事的太监,惹下横祸,蒙冤落个想毒害老佛爷的罪名,便从宫中御膳房消失了。后来,有人说他被杀了头,也有人传说太后身边有个好心的太监偷偷放他逃出了皇宫。到底生死如何,没人说得清楚。反正,连累全家老小遭了杀身之祸是确实的。

这故事,老板年少时也曾听父亲讲过。他听出老头儿讲这故事的意思,想听从,一时又放不下面子。他既不责怪,也不强求,依旧天天自己挂收旗幡。

一晃五年过去,老头儿已年过花甲。有一天,老头儿主动提出,自己已风烛残年,故土虽没有亲人,但还是想叶落归根。孙老板见他去意已决,便不再挽留,有心接济他一把,对他说:“要多少盘缠,还要点儿什么,只管说。”老人却说:“盘缠不计较多少,但要求临走前能痛痛快快喝顿酒。”这点儿要求,孙老板满口答应,说:“你要吃什么鱼?我亲自烧。”老头儿说他吃的鱼他自己烧,只要给他一条一斤重的鲜活鲈鱼就行

孙老板依了他。第二天,老头儿打点好包袱,就动手在江上送来的一批新鲜鲈鱼里挑了一条,进了厨房。孙老板正忙,没顾上他。

不一会儿,老头儿端了一碗酒和烧好了的鱼,在客堂角落里的一张空桌子边坐下了。那鲈鱼依旧是整条的,放在大菜盘子里,肚着盘底背朝天,头抬着,口微张,尾巴翘起,四鳍伸开,像在江河里游的神态,身子颜色还像没有烧煮过的活鱼。老头儿喝口酒,却一直不动筷子夹鱼肉吃,只是把嘴凑到鱼嘴上吮一口,像就着茶壶嘴饮茶。他喝着吮着,在旁边桌上吃饭、饮酒的客人看了,都当老儿是个痴子,神经有毛病。

老头儿喝尽一碗酒,就拎起身边的包袱,自顾自出门向江边走去。那条鲈鱼还完完整整地伏在盘子里,还在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味儿。好奇的客官们都围着桌子大惊小怪地议论起来,引来了老板,也引来了伙计。一个伙计说鱼肯定不是生的,他看见老头儿放到锅里去烧的。这伙计想尝尝,用筷子轻轻一夹,鱼身竟破了,原来只留有一层薄薄的皮和一副骨头,鱼肉已一丝都不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孙老板猛地想起,父亲在世时说到的“神仙鱼”好像就是这样。难怪那老头儿会讲出“逃出皇宫”的说法,他自己分明就是那死里逃生的厨师。孙老板原以为“神仙鱼”烧法已经失传,想学只恨没门。他恨自己粗心大意,名师就在身边,这么多年都没能发现。孙老板二话没说,冲出店门朝老头儿走的方向追去。

孙老板到江边,不见老人,找人一打听,说是坐小船过江去了。他失望极了,悔恨不已。

孙老板回到家,望望挂在门口的“绝世鱼肴”旗幡,心一悸背一凉,随即把旗幡降下,从此不再悬挂。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一段提到《红楼梦》中的毗陵驿,突出毗陵驿是重要渡口,既为故事情节蒙上一层淡淡的传奇色彩,又丰富了文章意蕴。
B.老头儿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被孙老板收留,在店里待了五年,所以落叶归根时,他想要将“神仙鱼”的做法传授给孙老板。
C.老头儿来到孙老板的店里一段日子后,精神渐渐变得好起来,说明他得到了孙老板的照顾,老头儿在这里过得比较安定。
D.老头儿给孙老板讲清光绪年间扬州名厨的故事,是以名厨做菜招来杀身之祸劝诫孙老板不要挂“绝世鱼肴”旗,不要过于张扬。
2.小说中的孙老板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怪厨”的真实身份被人们发现之前,小说中多处埋下了伏笔。请结合小说内容列举三处并加以分析。
2020-11-13更新 | 10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火狐

安学斌

火狐是一个人的绰号,不是百精百灵的人,不可能得到这个名号。

火狐在老林子里开大车店。原木搭的“霸王圈”建在宽敞背风的山窝子里,是一栋长筒子房,里边一铺大炕,叠着好几摞油渍麻花的被子。骑马赶车的汉子有钱没钱都可以在炕上骨碌一宿,二三十人也不觉着挤得慌。后边另有六栋“马架子”房,里边被褥干净,有酒肉,专门招待财大气粗的主儿。

这里住的客人从没有出过事儿,方圆百十里都是火狐大哥大爪子的地盘。“大爪子”的绺子有百十号兄弟,个个是人人惧怕的炮头。他们打“义”字旗,不杀良善无辜之人,只杀十恶不赦之鬼。大爪子当年落魄,是火狐救了他一条命,俩人拜过关公,起誓同生共死。大爪子拉起绺子来,火狐没少接济钱粮。大爪子有话:“谁找俺大爪子的晦气,俺接着,生死凭本事。谁敢薅俺把弟一根毫毛,俺叫他赔脑袋!”

伪满康德二年,时近冬至,大车店来了一帮彪形大汉。打头的骑一匹雪青马,身形伟岸,虎背熊腰,下马走路,步步逼人。打头的在“霸王圈”左边的小门前面停下,吆喝道:“火狐老弟,大爪子前来拜访。”火狐听着,立马从屋里出来迎接,嘴里应和着:“大哥来啦,里边请。”

大爪子前来,是求火狐安置受伤的兄弟。手下抬来了十几位衣服上满是血渍的伤兵。大爪子留下一袋沙金,让火狐安置伤兵住在“马架子”里,要安排郎中治伤换药,要让女人们给洗衣做饭。

大爪子告诉留下的兄弟,开春他就来接人。

到了开春,伤兵们逐渐养好了伤,可大爪子没来。火狐摆酒席,和这些兄弟商量,人闲事儿多,招呼兄弟们跟他开犁种地。忙活到秋,收获的粮食堆成山。待到冬至,大爪子还是音信皆无,有的兄弟吵吵着要散伙,火狐拦挡道:“大哥把各位交给我,交代让我照顾好喽,他回来领你们走。现在你们散喽,对不住我对大伙儿的这片心,将来大哥回来我没法交代。大伙儿闲着也是闲着,我带着兄弟们去打围,得了山牲口,肉大伙儿享口头福,皮子我卖点儿小钱。”

又到开春,桦树镇驻扎的“红袖头”派来人,逼着火狐带上伙计到县城桦树镇去,林子里不许留人,不走格杀勿论。火狐把兄弟们召集到一块儿,皱着眉说:“这一把归村并屯,找谁说情也没用。地还要种,一是来回看着这片房子等大哥,二是种豆子榨油,好应对日本人,拿油交朋友。你们去油坊干活儿,我弄良民证。”

冬天,日本人在县城举行庆祝会,完事儿把几个装在木笼里的人头挂在城门上。火狐进城,仰头一瞅,正对上大爪子睁着的眼睛,脸色顿时铁青。

晚上,火狐和兄弟们一边烤豆饼吃,一边抽着体己烟,敞开了唠。他透实底,早知道大爪子投奔抗联,是杨司令的人马。他说:“日本人以为大哥死了,不知道还有我们这么多人,我们得打起大爪子的旗号接着干,不撕了这些鬼子,过城门我觉着抬不起头。”

从此,大爪子动不动就血糊淋拉地骑着马,飞快地冲出老林子,嚷嚷“还我头来”,形同厉鬼。大爪子出来就打冷枪,动不动就有日本兵被打死打伤。有一天,八个大爪子出来闹腾。

光复那年,抗联回来,领头的戴眼镜,把火狐抓了,说他给日本人捐钱,让日本人白吃豆油,是资敌,要没收火狐的油坊。伙计们站出来,说他们是大爪子的部下,是抗联的人。伙计们把马厩后墙的秫秸垛挪开,掀开板子,露出一个大洞,点上火把,牵着马,径直出城到了老林子里。伙计们利用地道昼伏夜出,骑马飞奔对日本人放冷枪,好多年没露一点儿破绽。

戴眼镜的不相信,没人能证明他们秘密抗日,和日本人亲善倒有铁证。火狐被没收了油坊,他们又挖出了伙计们藏的枪。戴眼镜的认为火狐很不老实,把他抓起来。伙计们冲进县府抢人,和县大队的人动了手。兵民内讧,僵持三天三夜。省府派人来调查,伙计们一看,吓一跳,是大爪子。

原来,挂在城门上的头是大爪子弟弟的。大爪子当初把伤兵托付给火狐就去找杨司令,杨司令殉国以后,大爪子带着人马转战白山黑水。再后来,就成了省府专员。

火狐被放出来了,大爪子要请他喝酒,火狐却让他把伙计们先召集起来。他让大爪子点数,问道:“大哥托我照顾的是这些人吧?”大爪子点头。火狐说:“一个不少,老弟就算交差了,总算不负兄长所托!”

清晨,火狐不见了。大爪子急忙带人到大车店去找他,眼前的“马架子”早就塌了,上面长着金黄的蘑菇。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霸王圈”大炕上叠着好几摞油渍麻花的被子,而“马架子”房里边被褥干净,有酒肉,可以满足不同的住宿需求。
B.火狐对待大爪子不薄,大爪子也知恩图报,两人结拜为兄弟,在手下有百十号兄弟的大爪子保护之下,火狐的大车店从没有出过事儿。
C.兄弟们要散伙,火狐说大哥有托,自己得诚心诚意,闲不住可以去打围。可能是大家想到可享福,就留了下来。
D.火狐去弄良民证,安排兄弟们去油坊干活,平时种地、榨油,这样一是为等大爪子回来,二是为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所写的“火狐”“大爪子”等绰号、“霸王圈”“马架子”“绺子”“体己烟”等说法,带有白山黑水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
B.文中大爪子的形象时隐时现,这个讲义气、嫉恶如仇的草莽英雄转战南北、转业地方,成为省府专员,侧面衬托了火狐的形象。
C.文中大爪子安置好受伤的兄弟后没有及时出现,符合兵荒马乱的时代特征,引起了下文火狐完成大哥重托、把人一个不差地交付给他的情节。
D.文章对人物进行了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写,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情节发展自然合理,主题意蕴丰富深刻。
3.本文中的火狐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4.文章结尾写火狐不见了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1-01-02更新 | 19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难以理解的残酷,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无法理解这事。她就照例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特种迷雾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这样做的。最初一刹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但接着觉得太痛苦了,就不再这样做。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

“是的,一定要上诉。”聂赫留朵夫说,“我已经找过律师了。”

“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说。

“我一定尽力去办。”

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并没有丝毫的往日情意,只是把他当作可以利用的人。
B.聂赫留朵夫之所以窘态毕露,是因为他原本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牵连,现在玛丝洛娃直言要钱,令他意想不到。
C.“她又像刚才那微微一笑”这一神态描写,表现了玛丝洛娃想讨好聂赫留朵夫以便跟他要钱的心理。
D.聂赫留朵夫与自己内心的“魔鬼”的对话,显示了他的矛盾,但最终还是良知战胜了魔鬼,这表明聂赫留朵夫的“复活。”
2.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提及请律师的事,是否反映了她已经原谅了聂赫留朵夫?
3.选文第一段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请简要分析。
2020-09-18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