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清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期末 2021-02-14 35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名著阅读、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虽然党中央提出了双循环经济概念,但目前对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双循环经济应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经济将依托我国超大市场的规模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国内需求作为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在国内市场循环流通。同时,以国内经济循环为基础,运用国际分工和协作,便于国内国际经济互相促进发展。关于双循环经济,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第一、在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领域实现国内循环。

中美目前的大国博弈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神经,这使得我国必须考虑在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关键领域实现国内循环。面对美国举全国之力的打压,华为虽然很争气,顶住美国的制裁,仍然取得2020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增长13%的优异成绩。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涉及芯片制造的光刻机领域仍然被荷兰的ASML垄断,芯片代工则被台积电垄断。如果在核心领域不能实现国内经济循环,会使得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受制于人。

第二、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运用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首先,在新冠疫情冲击影响下,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稳住市场预期,提高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进而提高社会的总需求。

其次,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就业。

再次,在5G技术革命的引领下,在物联网、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内循环的经济健康发展。

第三、通过扩大改革开放,形成国内国际互补的双循环格局。

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并不是因目前个别国家企图与我国脱钩、对我国围堵而被动采取的战略收缩,而是通过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形成内外良性循环的战略抉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内需的形成和有效供给离不开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和协同,我国应该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之中,与国内的经济循环形成良性互补的发展格局。

(摘编自杨小海《双循环经济,可能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底层逻辑》)

材料二:

我国过去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原因在于,我国在生产要素方面存在着比较优势,切入全球价值链后进行全球竞争,我们有巨大的竞争优势。获得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这样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战略。过于依赖国外的市场,对国内市场开发利用不足,尤其是不能有效地用好逐步扩大的市场容量这一重要竞争优势。近些年来,我们自身的比较优势也在发生变化,随着发展水平的提升,廉价的生产要素不再是竞争优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势在必行。

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美国对中国的判断发生了变化,政策发生了变化。美国害怕中国赶上甚至超过自己,因此不遗余力地打压中国发展。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国际环境、国际局势快速变化,美国决策者扬言与中国脱钩,并开始加紧去中国化。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步入一个新时期、新阶段,由于经济增长长期乏力,导致全球化的一些成本全面显化,收益下降,进一步导致各种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孤立主义等现象出现。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把各国原本存在的差异和猜忌进一步暴露,加剧了分歧、对立和撕裂。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多年以来,范围最广也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危机,使全球供应链出现了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简单地以原有全球化策略进行发展变得不符合实际。因此,在全球化重构的时代,我们在战略和政策上必须进行调整。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闭关锁国、闭门造车,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不再重视国际经济循环,经济开始内卷化。5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可以说,立足国内经济循环,办好自己的事情,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国际循环,形成双循环互动。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体现了我们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也是我国社会长期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从国际环境的角度看,无论是隔离现象、孤岛行为和逆全球化思潮,还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各国试图发展独立产业体系的可能性,都需要对国内国际循环体系进行再部署、再调整。从国内环境的角度看,国内良性循环体系的建设,对于形成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张占斌《如何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是为了应对目前个别国家企图与我国“脱钩”、对我国围堵而采取的战略抉择。
B.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我国只有在关键的核心领域实现国内经济循环,才会使得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更有保障。
C.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实行了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全球化战略。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必须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为遭到美国举全国之力的打压,这提醒我们在核心领域必须实现国内经济循环,以免被卡脖子,受制于人。
B.5G是一次技术的革命,为带动内循环的经济健康发展,应该考虑在5G技术革命的引领下,在多个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C.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美国对中国的判断和政策发生了变化,和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关系。
D.不管是从国际环境的角度看,还是从国内环境的角度看,国内良性循环体系的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双循环经济内涵的一项是(     
A.在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等核心领域,实现国内经济循环。
B.提高社会的总需求,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就业,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
C.继续扩大改革开放,促使国内国际互补的双循环格局尽快形成。
D.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继续强化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全球化战略。
4.请结合材料内容,用一句话给双循环经济下一个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2021-02-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榴意象

高洪波

最早认识石榴,是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的一座小县城里。

当然,科尔沁草原牛羊很多,骏马如云,此外柳树榆树白杨树也比比皆是,石榴树与石榴花的模样还真的少见,自然环境里没有,可理发店的柜台镜前却悬挂着古色古香的瓷板画,画面便是喜气洋洋咧嘴乐的大石榴——这大石榴足足让我欣赏了13年,因为理发是每一个小城男孩无法逃避近似苦刑的特殊“装修”,它不仅考验你的耐心,因为要排队;更检验你头皮的承受力,因为理发师的长指甲会抓得你眼泪盈眶。幸亏有色彩鲜艳的大石榴,以及它的水果伙伴,譬如水蜜桃、黄蜜橘、红荔枝……这些水果产自遥远的山海关里,或者更遥远的南方,尽管我不知道它们的味道,但美丽的外形已经足够丰富和甜蜜着一个草原少年的想象,同时大大减轻我理发的痛苦程度。

感谢瓷板画上的石榴,让我13年的草原小城生活显得意味深长。

石榴是一种来自西域的特殊水果,它应该是和葡萄、核桃乃至胡琴等一起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地区的。我无意中看过一个资料,上面说石榴曾是“名贵舶来品”,原产于波斯,两汉时传入中国,最初只在陕西、河南等地种植,“永嘉之乱”后才跨过了长江,被士族所种植。中国历史上号称第一美男的潘安推崇石榴,称之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也”,曹植也为石榴写下“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的赞许。可能当时石榴种植技术不够普及吧,石榴显得无比珍罕,故洛阳民谣有“白马甜榴,一实值牛”,一个石榴居然和一头牛等值,多有趣!

这个石榴典故如果你到山东枣庄的峄城区去讲述,估计会让每一个峄城人乐不可支,不为别的,只为峄城十万亩石榴园。十万亩?结的果实有多少?放到古代能换多少头肥牛?这显然是无法计算的——在榴花的海洋中散步,快乐属于每一只辛勤的蜜蜂。它们用嗡嗡的飞翔讲述石榴花的历史,又用蜂族酿造工艺让榴花蜜芳香四溢,同时如果蜜蜂中有司马迁一样的史学家,它们会感谢一个叫匡衡的峄城人,正是这个少年时节苦读书留下“凿壁偷光”典故的汉元帝时的丞相,离职长安时求得石榴苗,皇家园林上林苑的石榴苗,千里迢迢带回故乡,千年之后,石榴遍地种植,似火而又胜火的榴花们,给予蜜蜂家族丰厚的报酬。

当然蜜蜂们不会著书立说,司马迁只能属于人类,但一个热爱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匡衡,借一株树苗种植出绚丽的峄城榴花梦,却是不争的事实。

峄城的石榴,古木森森,更多是以盆景的身份进入大都市的当代生活。这些造型奇崛的百年老榴树,被多福多子的吉祥意象笼罩着,成为许多富裕起来的人们宅院的装饰,价格不菲。当然石榴树的走红应该更早,譬如我知道旧社会老北京四合院的富人标配:“先生、肥狗、胖丫头”之外,便是“天棚、鱼缸、石榴树”。这6件标配,石榴树应该是植物界唯一的代表,四合院有几株石榴树,这日子才算过出了滋味儿,别的什么银杏、海棠、龙爪槐,都不行。

6月去枣庄峄城时,枣儿们没见到多少,青檀寺里的虬龙般扎根在石壁缝隙间的青檀树拜谒多多,然后便是石榴树了。由于是疫情稍减后的首次旅行,兴奋中不能自已,写得数首旧体诗,第一首《走峄城》,我写道:“榴花似火峄城行,庚子春深走山东。大疫过后万态新,几重烟雨又东风。”第二首《榴花吟》:“枣庄少枣多榴花,烈焰垂枝燃早霞。待到石榴结籽日,琼汁玉液醉仙槎。”还有一首《观盆景》,专门写老榴树:“老榴奇崛移入盆,笑擎一树火烧云。匡衡故里好风月,殊佳滋味钓诗心。”几首小诗,只是表达一种被峄城石榴世界震撼过的心情,但我万万没有想到,有一个希腊诗人埃里蒂斯,1979年凭借作品《英雄挽歌》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坛高手,居然也被石榴吸引,写过一首《疯狂的石榴树》(袁可嘉译),他在诗中写道:“在这些刷白的庭园中,当南风/悄悄拂过有拱顶的走廊,告诉我/是那疯狂的石榴树/在阳光中跳跃,在风的嬉戏和絮语中/撒落她果实累累的欢笑?告诉我/当大清早在高空带着胜利的战果/展示她的五光十色/是那疯狂的石榴树带着新生的枝叶在蹦跳?”

石榴意象至此,似乎可以收住。我们院子里有6棵石榴树,秋深时,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石榴,它们沉静地置身在北京渐凉的秋色里,石榴,你们可是峄城榴园派出的使者吗?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用“近似苦刑的特殊‘装修’”的夸张和比喻,形容作者小时候理发所感受的痛苦程度。
B.文章第四段引用古代诗文中的语句以及民谣,叙述了石榴从西域传入中国的历史和曾经名贵的地位。
C.在作者写的三首旧体诗里,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峄城石榴花如火、如烈焰、如火烧云,富有诗情画意。
D.文章最后一句,作者故作疑问,突出院子里的石榴是富人的标配,感情深沉,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空间与时间两条线索多方面描写石榴,空间上,从草原到峄城到北京,时间上,从两汉到现在。
B.文章多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如第七段用“银杏、海棠、龙爪槐,都不行”衬托石榴是富人标配之一。
C.文章围绕石榴展开丰富的联想,虚实结合,如由石榴园榴花的海洋,想到蜜蜂,再想到司马迁、匡衡。
D.文章主要是用第一人称,写到枣庄峄城时用了第二人称,这样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表达了亲切之感。
8.本文写“凿壁偷光”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本文描写的石榴意象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1-02-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锡,歙人。世新安卫千户。倭警,数有功,为通州守备。屡擢扬州参将,江北副总兵。隆庆元年冬,以署都督佥事为福建总兵官。海寇曾一本横行闽、广间,俞大猷将赴广西,总督刘焘令会闽师夹击。一本至闽,锡出海御之,与大猷遇贼柘林澳,三战皆捷。贼遁马耳澳复战会广东总兵官郭成率参将王诏等以师会次菜芜澳分三哨进一本驾大舟力战诸将连破之毁其舟诏生擒一本及其妻,斩首七百余,死水火者万计。时广寇惟一本最强,锡、大猷、成共平之,而锡功最巨。其后一本余党梁本豪复乱,为黄应甲所擒,然视锡时力较易。锡论功,加都督同知。倭入寇,击却之。六年春,以征蛮将军代大猷镇广西平乐。府江者,桂林抵梧州驿道也。南北亘五百里,两岸崇山深箐,贼巢盘互。自嘉靖间张岳破平后,至是复猖獗。尝执知州邀重贿,道路梗塞,城门昼闭,大猷议讨之,会罢官去。巡抚郭应聘与锡计,征兵六万,令参将钱凤翔、王世科,都指挥王承恩、董龙各将一军,以副使郑茂、金柱,佥事夏道南监之,锡居中节制。破贼巢数十,斩首五千有奇,僮酋杨钱甫等悉授首。录功,进世职二等。永福、永宁、柳城并以贼告,洛容僮又杀典史。锡令王瑞讨永宁,杨照讨柳城,参将门崇文讨永福,亦孔昭讨洛容,己帅舟师屯理定江,节制诸军。甫二旬,四道并捷。斩首四千五百有奇,洛容贼首陶浪金等俱伏诛。锡以功进秩二等。巡按御史唐炼言锡一年内破贼二百一十四巢,获首功一万二千余级,宜久其任。帝可之。寻从凌云翼大破罗旁贼,授世荫百户。万历六年,卒官。

(节选自《明史·李锡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遁马耳澳复战/会广东总兵官郭成率参将王诏等以师/会次菜芜澳/分三哨进/一本驾大舟力战/诸将连破之/毁其舟/
B.贼遁马耳澳复战/会广东总兵官郭成率参将王诏等以师会/次菜芜澳/分三哨进/一本驾大舟力战/诸将连破之/毁其舟/
C.贼遁马耳澳复战会广东/总兵官郭成率参将王诏等以师会/次菜芜澳/分三哨进/一本驾大舟力战诸将/连破之/毁其舟/
D.贼遁马耳澳复战/会广东总兵官郭成率参将王诏等以师/会次菜芜澳/分三哨进/一本驾大舟力战诸将/连破之/毁其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代理官职,同义的词还有摄、权、改、兼等。
B.驿道,指我国古代供传车、驿马行驶的大道。
C.世职,指我国古代中世代承袭的官职。
D.万历,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锡担任多职。李锡一生中担任过多种官职,曾任职新安卫千户、通州守备、扬州参将、江北副总兵、福建总兵官、都督同知等。
B.李锡配合作战。面对广东最强的贼兵,李锡与俞大猷相互配合,三次大战都取得胜利,击败并俘虏贼兵首领曾一本,斩杀七百多人。
C.李锡善于用兵。永福、永宁、柳城一带发生叛乱,洛容僮人又杀了典史,状况紧急,李锡派出四路人马前去平息叛乱,都获得了胜利。
D.李锡得到认可。巡按御史唐炼上奏说,李锡一年之内攻破二百一十四个贼兵巢穴,斩获贼人一万二千多,应该长久任职,皇帝许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一本余党梁本豪复乱,为黄应甲所擒,然视锡时力较易。
(2)尝执知州邀重贿,道路梗塞,城门昼闭,大猷议讨之,会罢官去。
14.李锡因何被晋升世职二等?
2021-02-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仲兄来为母民寿言归有作

孙应时

潇潇雨作对休声,小语灯前睡不成。

诗礼一庭真自乐,江山千里若为情。

远来正觉亲颜喜,别去其如心事惊。

孟氏小园能辨否,径须归共白鸥盟


【注】①休声:赞美声。②孟氏小园:出自杜甫《孟氏》“孟氏好兄弟,养亲唯小园。”意思是姓孟的一对好兄弟,在家里供养亲人。③白鸥盟:据《列子·黄帝篇》载,相传海上有位喜好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与鸥鸟相游处,后遂以与鸥鸟为友比喻隐居生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潇潇”风雨营造氛围,奠定了全诗凄凉伤感的基调。
B.“小语灯前睡不成”描绘了兄弟俩长夜无眠,倾心交谈的情景。
C.颔联概括了家人团聚时吟诗作赋、其乐融融的情形。
D.“亲颜喜”写出了眼前的欢乐,“心事惊”写出了别后的思念。
16.请结合尾联的含义分析尾联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中,化用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两句照应前文“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攀登中山路迂回曲折,时间流逝飞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021-02-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①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瞅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缘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棹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②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 ③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④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18.文段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B.②;C.③?D.④——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和邻人都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因为篦墙不够坚固,门窗也关不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我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名留学生,②上周收到了来自祖国的健康包,③包里面有口罩、连花清瘟胶囊等急需物资。④作为一名莘莘学子,⑤我在这里想对驻英大使馆和所有参与健康包发放的志愿者发表衷心的感谢!⑥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平静的学习生活。⑦健康包对于我的意义不仅仅象征着来自祖国的一片牵挂,它还是物质上的支援。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2. 结合下面的材料,简析孔子追求“仁”的方法,不超过100字。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021-02-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3. 《哈姆雷特》中(国王)“好霍拉旭,请你跟住他。……记住我们昨天晚上所说的话,格外忍耐点儿吧,我们马上就可以实行我们的办法。”“我们的办法”具体是什么?请简要回答。不超过100字。
2021-02-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舒适区指的是偏好熟悉环境和稳定生活方式的心理状态,已经形成了习惯(惯例)的解决问题的某些行为或方式,让人置身其中感到安全、稳妥和舒适的某种生活环境或模式等。舒适区让人感觉很舒适,但是学到的东西很少,进步缓慢,而且一旦跳出这个领域,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及变化,你可能会觉得有压力,无所适从。然而一个人想要获得成长,就必须走出舒适区。每天要逼着自己去做一点不愿意做但有益的事情,如此,人的潜力得到激发,心性得以磨砺。曾国藩说: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为一代之伟人。这世间,越有用的事情,做起来越不舒服。


材料中有关“舒适区”的说法,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班上举办以“舒适区”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或体验,在主题班会上发言。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名著阅读、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名著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名著阅读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篇章结构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6-90.4其他散文  分析结构,概括主题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张廷玉  《明史》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标点符号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21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语言表达
六、名著阅读
220.65名著阅读
230.65名著阅读
七、作文
240.4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