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_________·题上卢桥

宋·辛弃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注】①此为作者闲居带湖之时所做。上卢桥:在江西上饶境内。 ②陵谷;高山深谷。
1.在标题空格处最不可能填入的一项是(     
A.清平乐B.山坡羊C.丑奴儿D.西江月
2.下列最能概括本词主要写作特征的一项是 (     
A.因小见大B.借古喻今C.对比映衬D.托物言志
3.这首词是如何做到将情、景、理三者合一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2023-12-2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

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逋。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注】①水芝:荷花的别名。②流霞: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后多指美酒。

卜算子·为人赋荷花

辛弃疾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明月鸳鸯浦。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


【注】①更衬句:《南史·齐东昏侯纪》:“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 ‘此步步生莲华。’”
1.根据两首词的字数,可以判断这两首词都是(     
A.长调B.中调C.小令D.双调
2.以下关于语言风格的评价对两首词都适合的一项是(     
A.清新自然B.质朴苍劲C.慷慨激昂D.深沉婉转
3.两词都写“荷”,但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区别,请围绕“荷”加以分析。
3 .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①鲈鱼堪脍:《世说新语》中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②求田问舍三句;《三国志》中记载,刘备曾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而不愿出门相见。刘郎,刘备。③树犹如此:《世说新语》中记载,“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1.本词按字数划分属于______
2.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天”句营造了江南秋季天高气爽,长江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广阔意境。
B.“遥岑”句运用比喻,把山比作美人头上的玉簪和发髻,引起亡国之恨。
C.“落日”句中诗人以“断鸿”的意象来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D.“休说”句中诗人借张翰的典故,表达自己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的愿望。
3.结合全词,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2022-03-26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廓之:编写《稼轩词甲集》的范开,辛弃疾的门人。其生平事迹不详。②“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
1.“春蚕食叶”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凉”字暗示廓之应试前的紧张心情。
B.“鹏北海,凤朝阳”描摹出廓之的满怀豪情。
C.词作多处用典,体现了辛词“掉书袋”的特点。
D.送别词作往往情感感伤,本词格调豪迈昂扬。
3.结合题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该词具有怎样的词风,并阐述理由。
2021-12-2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①廓之:编写《稼轩词甲集》的范开,辛弃疾的门人。其生平事迹不详。
②“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
1.“春蚕食叶”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凉”字暗示廓之应试前的紧张心情。
B.“鹏北海,凤朝阳”描摹出廓之的满怀豪情。
C.词作多处用典,体现了辛词“掉书袋”的特点。
D.送别词作往往情感感伤,本词格调豪迈昂扬。
3.结合题材内容,分析该词具有豪放风格的特点。
2021-08-12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辛弃疾,号________,南宋著名词人。“摸鱼儿”是这首词的________
2.词的上阕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设问     借代
B.设问     比拟
C.夸张     比拟
D.夸张     借代
3.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闲愁”指什么?词的下阕是怎样抒发“闲愁最苦”的?
2019-12-1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2-13高二下·上海金山·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①银胡碌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③,换得东家种树书。


①娖 [chuò]:戒备 ② 银胡碌:箭筒,一种戒备的器具。③平戎策:指向朝廷提出的一些抗战建议。
1.从字数看,这首词属词中的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追摹青年时代一段快意的战争经历,激昂发越,声情并茂。
B.诗中“燕兵”代指“金兵”,尽管敌人防备,诗人率军仍能射良箭突袭成功。
C.下片一“追”一“叹”,含不尽的岁月感怀,由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
D.整首词直抒胸臆,体现了辛弃疾词风豪放的特点。
3.下片着一“叹”字引领,请结合词句简析 “叹”的内涵。
2019-11-15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青浦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题。

________·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作于淳熙九年(1182年)作者被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从本作品的表达格式判断,标题空格处可以填入的是(    )
A.雨霖铃
B.水调歌头
C.八声甘州
D.山坡羊
2.以下说法对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盟鸥、白鹤皆是湖边栖鸟,作者与它们的结盟更表达出对自然自由的渴望。
B.上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尽写带湖美景和我之爱甚。
C.下片首句,描写词人泛舟湖边之景,表达自由闲适之趣。
D.作者虽被弹劾闲居,却并不忧愁苦闷,反而尽显快乐自得,豁达愉悦之情。
3.请从抒情的角度,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诗作,完成各题。

贺新郎·别茂嘉①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③、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④。更长门翠辇辞金阙⑤。看燕燕⑥,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释】①茂嘉:辛弃疾的堂弟,时因事贬官。②鹈鴂:【tíjué】指伯劳,在暮春时节啼叫的鸟,叫声很悲切。③未抵:比不上。④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⑤“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⑥燕燕:《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
1.下列对本诗相关表达技巧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通过描写在春去秋来之际,听到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营造了凄凉悲伤的氛围,并寄托了词人的悲痛心情。
B.“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运用了借代手法,句中说啼鸟只解春归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间的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随啼声眼中滴出的不是泪而是血了。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有力的铺垫。
C.“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汉代典故。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到河边桥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
D.“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运用典故,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相传荆轲冒着萧瑟秋风,寒冽易水,壮别去国,慷慨悲歌,送别的宾客素衣素冠像一片白雪。
2.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词作内容进行分析。
10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______
2.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运用衬托、比拟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B.这首词作者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而被迫退隐的消极之辞。
C.“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
D.辛弃疾的这首送别词,立意不俗,超出常境,作者借送别来表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2019-10-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