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B.“鹏北海,凤朝阳”,比喻廓之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
C.本词的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豪放大胆。“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意境开阔。
D.本词写于作者送人参加科考时,故既有哀婉不舍的离情,也有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
2.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请结合词的上片内容加以分析。
2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

辛弃疾

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

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论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注】①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夏,当时辛弃疾因带湖居所被焚,计划迁居但最终迁居未果。②《卜居》相传为屈原被放逐后所作。③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开篇表达了对屈原的仰慕与追思,“亦”暗示了自己与屈原被逐的相似遭遇。
B.词人借物抒怀,表明自己愿作一匹气宇轩昂的千里马,不愿作一只随波逐流的野鸭。
C.词人感慨幸好还携带了一束书,塑造了火灾后虽家徒四壁但心境乐观的词人形象。
D.结尾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词人决意放下功业,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
2.小序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从艺术手法角度简析“戏”体现在哪里。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第二年,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京口),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词人登上北固楼远望,为其壮丽景象发出赞叹,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叠词“悠悠”意为连绵不尽的样子,词中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C.“战未休”一词从侧面烘托出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的形象,引出下一问句。
D.本词围绕登北固亭这一内容,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大处落墨,视野开阔。
2.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下片都有一个问句,请分析其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
2023-06-1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辛弃疾

送徐抚干衡仲之官三山,时马叔会侍郎帅闽。

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城倾国。休更叹、旧时清镜,而今华发。明日伏波堂上客,老当益壮翁应说。恨苦遭、邓禹笑人来,长寂寂

诗酒社,江山笔。松菊径,云烟屐。怕一觞一咏,风流弦绝。我梦横江孤鹤去,觉来却与君相别。记功名、万里要吾身,佳眠食。

【注】①三山,福州称谓。②《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被拜伏波将军。③《南史·王融传》载南朝齐王融年轻时自恃才高,急于做到公卿,曾抚案而叹:“为尔寂寂,邓禹笑人。”东汉邓禹辅佐汉光帝得天下,二十四岁即封酂侯,官拜大司徒。④云烟屐,登山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绝代佳人”与“而今华发”对比,抒发无奈怅惘之情。
B.上片羡慕徐抚干年事虽老仍还能为国效力,慨叹自身功名迟暮。
C.下片联想到词人在山间赋闲寂寞的诗酒生活,恐无人畅叙幽情。
D.词作多处引用典故,抒写送别徐抚干到三山为官时的复杂情感。
2.《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与本词“明日伏波堂上客”,二句在用典目的上有什么异同之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鹧鸪天·代人赋[注]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南宋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本词即作于辛弃疾隐居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开头两句描写了桑树抽芽、蚕卵孵化的情景,一个“破”字传神地写出了桑叶萌发的情状,能够让人感到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B.三、四句的斜日、寒林、暮鸦构成空旷的背景,“点”字则为这种空旷的背景增添了一丝悲凉,为全词定下了基调。
C.五、六、七句写了远近的山头,纵横的道路,飘荡的酒旗,自然景物与农村人事相结合,画面清新而充满生活气息。
D.辛弃疾的词本以浑雄豪放见长,本词却很清丽素净,看上去作者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2.赏析词的最后两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6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注释】①谢家子弟:谢家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②相如:此处指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以风度才情出名。③太史公:指司马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开篇由远到近,从灵山雪峰写到飞瀑小桥,展现了一幅自然美景。词人犹如高明的画师,给壮阔的画面上增添了几分秀丽的情韵。
B.词人用诙谐的话语自嘲老天爷不放他悠闲,让他统率十万长松大军,其中隐含词人报国无门的孤愤。
C.词人结庐齐庵,皓月当空时可以看到状如龙蛇的松影,听到如风雨般的松涛声,能感受到别样的情趣。
D.这首词没有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是全用虚笔传神写意,体现大自然的内在精神。
2.词人在写景时,往往会把主观情感投射在景物中,主观情感会影响词人对外界的感知,请谈谈词中所写之景体现了哪些情感。
2022-11-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四县区(金堂、大邑、蒲江、新津)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汉宫春·立春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南渡闲居京口(今镇江)时。②春幡:旧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③西园: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称西园。④青韭堆盘:立春日,以葱、蒜、韭等鲜嫩之菜装盘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末尾两句,既含惜春之意,又寓故国之思,还有对南宋统治者不思北伐之怨。
B.“问何人会解连环”看似寻找解连环之人,实则是以比喻极言其愁难以消除。
C.“浑未办”三句,写作者立春时未曾备办酒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生活贫困。
D.开篇点题,并以“袅袅”描春幡摇曳,既可见春风吹来,又显女子之美态。
2.俞陛云曾评价本词下阕:“向东风调笑,已属妙语。更云人盼春来,我愁春至,语尤隽妙。”请谈谈其“妙”在何处。
8 .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思路清晰,前两句概括写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即使读到书中古人写的有趣的情节,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2-05-25更新 | 1087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

辛弃疾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月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注】①秦望山,一名会稽山,在会稽东南四十里处。②范蠡曾到若耶溪上请西施西去吴国,以美人计迷惑吴王,吴王和西施曾游于姑苏台。麋鹿姑苏:伍子胥曾因劝谏吴王而不被采纳,叹息吴国将亡,姑苏台就要成为麋鹿漫游的荒凉之地。③王亭谢馆:王羲之曾集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看”字领起,尽写秦望山云雨苍茫之景象。借“倒立江湖”来描绘暴风骤雨,生动形象。
B.须臾之间,万里长空,云雨散尽,词人借“月明”“天籁”“万窍”等意象营造出澄净安宁之境。
C.上片景象由乱云急雨到风雨散尽,在自然的变化中暗含着人事的更迭变迁,寓理于景,构思巧妙。
D.词作上片写景,意境开阔,笔力雄健,情随景迁;下片怀古,借古喻今,语言含蓄,情感深沉复杂。
2.词人善于用典,请概括下片典故的情感内涵。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辛弃疾

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

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无。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注]①此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夏,当时辛弃疾带湖居所被焚,而迁居瓢泉未果。②《卜居》相传为屈原被放逐后所作。③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
1.下列对这首宋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表达了对屈原的仰慕与追思,“亦”暗示了自己与屈原被逐的相似遭遇。
B.词人借物抒怀,表明自己愿作一匹器宇轩昂的千里马,不愿作一只随波逐流的野鸭。
C.词人感慨幸好还携带一束书籍,塑造了火灾后虽家徒四壁但心境乐观的形象。
D.结尾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表明词人决意在此结庐,享受村居生活。
2.小序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简析“戏”体现在哪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