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辛弃疾

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小渠春浪细无声。井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

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重记兰亭。强扶残醉绕云屏。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棂。


[注]①作者罢官闲居时,与朋友一起游园后写下了此词。②井床:井栏。③鸟丝:印有墨线的纸。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上阕意象密集,富有季节特征,如“莺啼”“高树”“井床”等。
B.词上阕有白天所见,也有入夜后的情景。既有听觉,也有视觉,层次清晰。
C.“碧草……”和“乌丝……”两句,描写了在春日和朋友聚会宴饮的景象。
D.词的最后两句写花朵伸进了窗棂之中,因为是雨后,花朵湿漉漉的。
2.有人评价此词描写了一个“孤独的灵魂”,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

辛弃疾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注】①这首词写于绍熙三年,辛弃疾为福建提点刑狱。西湖,此指福州西湖。经始,营建。②堆滟滪:长江中的滟滪堆,在瞿塘峡。说长江之险,民谣有“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③中有句,浩难写:整治西湖的种种责难,实在难以言明。赵汝愚曾二次知福州,整治西湖,建设福州,有议者以费多利少为疑。④故国:五代时,王审知受梁封为闽王,所据地即福州。后其子王延钧建国称帝,为当时十国之一。王延钧在位时修建“十里水晶台榭”,架复道,于此游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翠浪吞平野”“挽天河”极有气势,而“谁来照影”则增空灵之感。
B.作者化用苏轼诗句表现福州西湖景色空蒙、迷人却又凶险的特点,写得丰富而含蓄。
C.下片起句“例人”表示西湖诗社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写出西湖同文人的密切关系。
D.词中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相结合,与感情力量融合起来,能更深刻地表达思想。
2.通读全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思路清晰,前两句概括写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即使读到书中古人写的有趣的情节,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2-05-25更新 | 1086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借山写人,破题点明写作的缘由。群山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意同高雅之人交流,暗示出词人渴望追随叶衡,挥戈跃马驰骋疆场。
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出无限的怅惘。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叶衡主战,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的希望落空。
C.下阕前两句借白发直接点出愁,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愤懑已难以控制。后两句借鸥自笑:沙鸥全身雪白,怕是愁的最高境界了。拍手大笑实为词人的情感挣扎。
D.全词借用眼前青山、万马、烟雨、白发、沙鸥等自然之物,写出情感的变化:愁由无到有,由有到浓得无法消解。
2.在表达情感上,这首词除了借景抒情,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022-01-12更新 | 35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书咄咄〕晋代殷浩被废职后,心中愤愤不平,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划“咄咄怪事”四字。②〔且休休〕唐末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山西中条山,建造了一座“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记》。③〔一丘一壑〕用班嗣语,指寄情山水,隐居山林,自得其乐。语本《汉书·叙传上》。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病中所见夏日景色。起句写气候变化,“冷欲秋”虽未入秋,已感秋意袭来。枕簟变凉,溪堂乍冷,“冷”字既写出了身体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也是词人心绪的表现。
B.“断云”句写水面的风光。漂浮在水面的烟云随黄昏临近渐渐消散,呈现出一派开阔、苍茫的景象,引发了词人空虚、落寞和惆怅的情绪。
C.下阕开篇两个三字句、一对叠词,音节短促,表现诗人自适旷达的情绪。“一丘一壑也风流”表示隐居也自有其乐。最后的“衰”“懒”二字写病后衰弱之感,流露出归隐的意愿。
D.这首词表现出辛弃疾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词的下阕语言简短,寥寥数字却一连化用了多个典故,精微要妙,意味深长,不着痕迹。
2.“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①,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注释】①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敲”言主人公的心灵受到撞击,“碎”体现出主人公因与心上人离别而忧愁的心绪,风摇动翠竹的声音使主人公更加烦乱。
B.“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静寂,也描绘出主人公在心上人走后形单影只、独守空房、百无聊赖的情景。
C.“芳草不迷行客路”是说异地的“芳草”不能迷失“行客”的归路,也形象地写出主人公盼望心上人归来,望眼欲穿的情景。
D.“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是说最苦的是天天等到黄昏月下,站在弯曲的栏杆旁,翘首以望,运用夸张的手法,与上片“倚楼人独”相呼应,写尽离愁。
2.“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足”“掬”二字。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沁 园 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由近及远写景,既形象地描绘了灵山群峰的神韵,又突出了其清秀温馨的情韵。
B.词人面对眼前景物驰骋想象:这些长得高峻的松树多么像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战士。
C.词人在茅庐齐庵可看到状如龙蛇盘屈的松影,可听到声如风雨的万壑松涛,别有情趣。
D.作者力图透过山峰的外形写出其内在的精神,把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内在的美写出来。
E.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以问句作结,表现了作者虽“投闲”而关心国家命运。
2.本词中辛弃疾擅长用典写山,请结合下片具体词句选择三处简要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