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以“千古江山”开篇,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为下文缅怀历史英雄人物作铺垫。
B.“舞榭歌台”两句,感慨物换星移,沧桑巨变英雄人物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C.“可堪回首”三句,由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南宋百姓安于金人统治,在此祭奠拓跋焘。
D.下片中历史人物与事件穿插,与词人的思想感情相融合,形成作品深沉顿挫的独特风格。
2.辛词长于用典,紧扣题旨,贴切自然。请结合词句,试举一例加以分析。
2022-01-28更新 | 46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千古江山”起笔高远,怀古伤今,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B.词人对刘裕的赞颂既是对南宋当权者的一种激励,也是对自己报国壮志的一种含蓄表达。
C.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然年老,仍然希望为国效力。
D.下片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和亲身经历,表现出词人自己壮志难酬的郁郁寡欢。
2020-12-3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14-15高一下·上海杨浦·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
3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各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作。②偃蹇:高耸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选入高中教材的辛弃疾词作是《      ·       》 ,辛弃疾的字是
2.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
C.下阕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作者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这首词情辞宛转,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可谓格调清新,赏心悦目。
3.简析本词的思想感情。
2019-10-2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上海理工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抽查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①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 海,剑气已横秋② 。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③ ,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 说,来日且扶头④ !


【注】①更筹:古时夜间报更用的记时的竹签。②鲸饮未吞海:没有像长鲸吞海似地狂饮,表现豪饮没有尽兴。剑气:剑的光芒,常喻人 的才华和才气。③蕞(zuì)尔:微小貌。④扶头:形容醉后状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篇四句点题,叙事写景,融为一体,写出了与友人登楼吟赏的快乐,展现了词人性格的豪爽。
B.“唤起一天明月”三句写登楼所见的明月、冰雪、百川之景,表现词人内心的纯洁和胸怀的浩荡。
C.“谁念英雄老矣”三句抒发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愁:朝廷北伐遥遥无期,而自己年岁渐老,功业难成。
D.“来日且扶头”照应上阕的“鲸饮未吞海”,词人约朋友改天一醉方休,来消除心中的深重愁思。
E.全词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写景形象生动,抒情真实感人,反复咏叹中,愁苦之情贯穿始终。
2.“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是全词的关键句,请简要赏析此句。
2018-10-24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热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解:①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②逆旅:旅店。③只应:只以为,这里指“岂止”。

1.下列对两首宋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别”三句,写词人与朋友分别虽久,可相见甚欢,情谊深厚,如春日之和煦。
B.“惆怅”二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恰当地表现了词人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C.“浮天”二句,写水天相接,似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山掩埋了一半。
D.“今古恨”三句,运用了反问手法,表达了古往今来离别与相聚总是牵动着人们的悲欢之情这一感慨。
2.同是写送别友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与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中画线语句作简要分析。
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在古代,诗人往往借饮酒抒发心中的思绪。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   ___”,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对诗人们来说,不能饮酒,往往会使坎坷的人生更添惆怅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
2018-03-03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0·山东威海·一模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
6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读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注】 ①雪堂迁客:即苏轼
1.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有评者认为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相同,你认为呢?试作简要分析。
2017-06-28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09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6-11-18更新 | 855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精编版)
15-16高三上·山东菏泽·期中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辛弃疾中年遭谗劾,赋闲20年。
1.全篇围绕哪一个字组织内容?请简要分析。
2.“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6-11-17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统考(B)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