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于汴,字自梁,安邑人。万历十九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淮安推官。以治行高第,授吏科给事中。吏部郎赵邦清被诬,于汴疏雪之。谒告归,僦屋以居,不蔽风日。起历刑科左、右给事中。辽左有警,朝议增兵,于汴言:“国家三岁遣使者阅边,盛奖边臣功伐,蟒衣金币之赐,官秩之增,未尝或靳。今废防至此,宜重加按问,边道超擢,当于秩满时阅实其绩,毋徒循资俸,坐取建牙开府。”进吏科都给事中。给事中胡嘉栋发中官陈永寿兄弟奸,永寿反讦嘉栋。于汴极论永寿罪。三十八年典外察明年典京察屏汤宾尹刘国缙等而以年例出王绍徽乔庆甲于外其党群起力攻于汴持之坚卒不能夺 天启三年秋,吏部缺右侍郎,廷推冯从吾,以于汴副,中旨特用于汴。于汴以从吾名位先己,义不可越,四辞不得,遂引疾归。明年,起南京右都御史,辞不拜。时绍徽、应甲附魏忠贤得志,必欲害于汴,属其党石三畏以东林领袖劾之,遂削夺。崇祯元年,召拜左都御史。振举宪规,约敕僚吏,台中肃然。明年京察,力汰匪类,忠贤余党几尽,仕路为清。温体仁讦钱谦益,下钱千秋法司,讯不得实,体仁以于汴谦益座主也,并讦之。于汴亦发体仁欺罔状。帝终信体仁,谦益竟获罪。故御史高捷、史褷素憸邪,为清议所摈,吏部尚书王永光力荐之。故事,御史起官,必都察院咨取,于汴恶其人,久弗咨。永光愤,再疏力争。已得请,于汴犹以故事持之,两人遂投牒自乞,于汴益恶之,卒持不子。两人竞以部疏起官,遂日夜谋倾于汴。而工部主事陆澄源复劾于汴朋奸六罪。帝虽谪澄源,于汴卒谢事去。

(节选自《明史·曹于汴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八年典/外察明年典京察/屏汤宾尹刘国缙等/而以年例出王绍徽乔庆甲于外/其党群起力攻/于汴持之/坚卒不能夺/
B.三十八年典/外察明年典京察/屏汤宾尹刘国缙等/而以年例出王绍徽乔庆甲/于外其党群起力攻/于汴持之坚/卒不能夺/
C.三十八年典外察/明年典京察/屏汤宾尹刘国缙等/而以年例出王绍徽乔庆甲于外/其党群起力攻/于汴持之坚/卒不能夺/
D.三十八年典外察/明年典京察/屏汤宾尹刘国缙等/而以年例出王绍徽乔庆甲/于外其党群起力攻/于汴持之/坚卒不能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官,位次于判官,掌推勾狱讼之事,明清时兼有审计职能。
B.中官,这里指京官,古代京城专供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C.座主,明清时期举人、进士对自己的主考官或总裁官的称谓。
D.起官,因被罢免而家居或者丁忧回籍的官吏重新被朝廷起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于汴治理有方,政绩突出。淮安推官任上因政绩优异授吏科给事中;左都御史任上整顿法规,约束属吏,御史台中安定有序。
B.曹于汴勇于批评,敢于进言。他批评边防废弃,建议加重按察追究,同时破格提拔边防官员,打破只是根据资格给予俸禄的惯例。
C.曹于汴屡遭攻击,不为妥协。因为曾经是东林党的领袖而遭到魏忠贤党徒的攻击;因为是钱谦益的座主,而遭到温体仁的攻击。
D.曹于汴仕途曲折,几上几下。在官吏给事中任上,曹于汴拜见皇帝告老还乡,租赁房屋居住;后来又遭石三畏弹劾,被削夺官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家三岁遣使者阅边,盛奖边臣功伐,蟒衣金币之赐,官秩之增,未尝或靳。
(2)故事、御史起官,必都察院咨取,于汴恶其人,久弗咨。
2021-12-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沉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宋使者索还所赂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节选自《明史·沈有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倭,倭寇,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D.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有容热爱军事,深受赏识。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沈有容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沈有容富有智慧,善于谋划。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沈有容爱护百姓,不顾禁令。朗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2)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2021-12-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大地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B.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C.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D.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进士第一”即状元。
B.勤王,既可指为王事尽力,也可特指君王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文中指后者。
C.壬辰朔,文中年号月相兼用来纪日,年号置前,月相列后。“七月壬辰朔”是指农历七月初一。
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略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正直耿介、正道直行。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戴铣等人,上奏请求营救,触怒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宁王军队攻下九江、南康,因为安庆防守薄弱,有人请求救援,守仁不主张救援却主张攻打南昌。
C.王守仁性格温厚、待人友善。张忠、许泰两人轻视他是文人,故意逼迫他射箭,他多次射中靶心,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D.王守仁文聪敏好学,苦思潜修。他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读书人纷纷追从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2)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2021-12-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五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谦,字伯益,金坛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擢刑部郎中,知杭州府。建文中请限僧道田,人无过十亩,余以均给贫民。从之。永乐初召为大理寺少卿。时有诏,建文中上言改旧制者悉面陈。谦乃言前事请罪。帝见谦怖,笑曰:秀才辟老、佛耳。释弗问。而僧道限田制竟罢。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天津卫仓灾,焚粮数十万石。御史言主者盗用多,纵火自盖。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

八年,偕给事中杜钦巡视淮、凤抵陈州灾伤,免田租,赎民所鬻子女。明年,命督两浙、苏、松诸府粮,输南、北京及徐州、淮安。富民赂有司,率得近地,而贫民多远运。谦建议分四等:丁多粮最少者运北京,次少者运徐州,丁粮等者运南京、淮安,丁少粮多者存留本土。民利赖之。

仁宗即位,召还,改大理寺卿。帝方矜慎刑狱,谦等亦悉心奏当。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尝语人曰:彼无憾,斯我无憾矣。尝应诏上言七事,皆切中时务。有言其奏事不密,市恩于外者。帝怒,降少卿。一日,杨士奇奏事毕,不退。帝问:欲何言,得非为虞谦乎?士奇因具白其诬,且言谦历事三朝,得大臣体。帝曰:吾亦悔之。遂命复职。

宣宗立,谦言:旧制,犯死罪者,罚役终身。今所犯不等,宜依轻重分年限。报可。宣德二年三月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虞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B.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C.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D.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帝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生”,即国子监学生。“国子监”是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晋时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
B.“出”,指出京受任,官职可升可降。《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属于降职。
C.“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正职长官名为大理寺少卿,明时与刑部、御史台并称为“三法司”。
D.“秀才”,别称茂才,汉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隋、唐科举制曾设有秀才科,后废去,文中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谦深受三朝皇帝倚重。他因曾上奏改革旧制而向皇帝请罪,皇帝都没有追究他的过错。即使他因奏事不密而被贬,经杨士奇稍加劝谏,仁宗就将他官复原职。
B.虞谦关心百姓疾苦。亲自前往灾区赈灾,安抚灾民。为便利百姓,还根据丁粮的多寡制定了运粮远近的具体措施。
C.谦执法公正。处理案件时谨慎得当,依罪定刑。他向宣宗建议改变过去犯了死罪都要终身服役的做法,主张根据犯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划分服役年限。
D.虞谦敢于直言,善于说理。多次向皇帝进言,所奏之言有理有据,又能切中时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谦白其滥,得论减。
(2)凡法司及四方所上狱,谦等再四参复,必求其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为北寇所掠,使之牧。芳私以曲木为弓,剡矢射。俺答猎,虎虓其前,芳一发毙之。乃授以良弓矢、善马,侍左右。芳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数御寇有功,得官,以父贫,悉受赏以养。嘉靖二十九年秋,寇犯怀柔、顺义。芳驰斩其将,授阳和卫总旗。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奋勇跳荡,敌骑辟易十里。寇营野马川,克日战。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芳战益力,寇乃去。超迁都督佥事。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寻以功进左,赐蟒袍。三十六年,迁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薄界岭口,芳与总兵官欧阳安斩首数十,获骁骑猛克兔等六人。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太师也!连却。四十五年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入西路,芳迎之马莲堡。堡圮,众请塞之,不可。请登台,亦不可。开堡四门,偃旗鼓,寂若无人。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芳卧,日中不起,敌骑窥者相属,莫测所为。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勒兵追击,大破之。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家蓄健儿,得其死力。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获,寇大震。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论死,芳乞寝己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敕戒谕。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B.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C.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D.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用来纪年的名号,每个皇帝对应一个年号。 “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
B.“太师”,与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
C.“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行”。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
D.“荫”指因上辈地位而使得下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可以享受特殊待遇的一种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芳年少英勇,事亲至孝。马芳年少时被北寇掳去,后因一箭射杀猛虎,俺答让他随侍左右;他把抗敌所得封赏都拿来奉养父亲。
B.马芳巧破敌谋,名震边陲。威远之战,马芳识破敌人诡计大破敌军;界岭口之战,敌寇初以为马芳不在,后来见到他就惊吓而退。
C.马芳身先士卒,宽以待人。每次出战马芳都亲身前往,而面对不知感恩的旧部田世威,他也不计较,知道这些事的人很多。
D.马芳智勇双全,多次建功。马莲堡之战,马芳先采用疑兵之计,大开堡门,通宵鼓噪,次日中午又麻痹敌军,最终击破敌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超迁都督佥事。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寻以功进左,赐蟒袍。
(2)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勒兵追击,大破之。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明年正月,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后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殆矣。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B.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C.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D.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又称“春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勤王:指的是君主的统治地位受到内乱或外患的威胁而动摇时,臣子发兵援救,也指为王朝尽力。
C.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略有不同。
D.阳明学:是由明代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守仁十五岁时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二十岁考中乡试,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
B.王守仁正直敢言,因上疏论救戴铣等人而触怒了刘瑾,被廷杖四十后贬到贵州的龙场。任龙场驿丞时,受到当地民众爱戴。
C.王守仁巡抚南、赣时铲除横行几十年的巨寇;宁王叛乱,王守仁采纳属下建议直捣南昌,逼迫宁王回撤,从而击败叛军。
D.王守仁天资聪颖,不只是军事奇才,被人视为神明;学说也有建树,被贬龙场,悟出格物致知的内涵,创立了“阳明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明年正月,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后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

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B.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C.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D.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人:指少数民族的一种。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区分。
B.壬辰朔:指七月十五,“壬辰”采用了干支纪日法,“朔”指每月农历十五。
C.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与“致仕”略有不同。
D.阳明学:又称心学,是由明代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出身名门,年少有成。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守仁十五岁时就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二十岁考中乡试,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
B.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因上疏论救戴铣等人而触怒了刘瑾,被廷杖四十后贬到贵州的龙场任驿丞,受到当地民众爱戴。
C.王守仁有勇有谋,出奇制胜。巡抚南赣,率领弱旅铲除横行几十年的巨寇;宁王叛乱,王守仁假装退兵,出其不意直捣南昌,最终平定了叛乱。
D.王守仁天资聪颖,能文能武。他不只是军事奇才,还在龙场悟出格物致知应当求诸心的道理,创立了“阳明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急趋吉安,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2)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城,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携贵金币。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首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造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馆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赏敕印往赐之。比还,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备南京。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和历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藩邸,指藩王的宅第,藩王是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郡王。
B.惠帝,指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惠”是其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后、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
C.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意思相同的词还有驾崩、宾天等。
D.朝贡,指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来朝见君主,并敬献礼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和出使海外,使命重大。他受成祖之命出使,一是要追寻明惠帝,查知其逃亡何处; 二是要宣扬明朝的国威,显示中原的富强。
B.郑和善于作战,屡败敌寇。他俘获了想借诈降来抢劫明军的陈祖义,又擒拿了苏门答剌前伪王子苏干剌及其妻子儿女,显了军威保了安全。
C.郑和富有智谋,思虑周全。锡兰山国王诱捕郑和,欲索金帛,郑和对此作出详细的计划, 先破其城,后以伏兵打败其军,大获全胜。
D.郑和七次出使,功勋卓著。郑和历事三朝,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获得了许多宝物, 使明朝与海外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2021-05-3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西省晋中市新一双语学校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帝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即大恸,陨绝于地。既释,复故官。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故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B.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C.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D.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B.斋醮是道教设坛祭祷的一种仪式,即供斋醮神,借以求福免灾。
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
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生活俭朴,时时关心国事。他担任淳安知县时,布衣粗食,老仆种菜;任职户部时,见皇上深居西苑,不亲理朝政,又独自上奏劝谏。
B.海瑞劝谏皇上,不惧以死报国。皇上得疏大怒,命令火速捉拿,不要让他逃遁,但得知海瑞待罪于朝不会逃跑后,又细读疏文,并感动叹息。
C.海瑞严厉执法,受到小人诋毁。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因要求严明,部下怨恨,部属房寰惧遭揭发,又受怂恿,上疏诋毁,致使海瑞被迫退休。
D.海瑞为人刚直,身后穷困窘迫。他生平以刚为主,虽然一心为民,但行事却有偏颇;他一生清廉自律,家境贫寒,死后竟至靠人凑钱殓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2)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2021-05-29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康国际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畏知,宝鸡人。崇祯中,历官云南副使。乙酉秋,武定土官吾必奎反,连陷禄丰、广通诸县及楚雄府。畏知督兵复楚雄,驻其地。必奎伏诛,而阿迷土官沙定洲继乱,据云南,黔国公沐天波走楚雄。巡抚吴兆元不能制,许为奏请镇云南。定洲遂西追天波,畏知说天波走永昌,而己乘间清野缮堞、征援兵。定洲闻,不敢至永昌,还攻楚雄,不能下。畏知伺贼懈,辄出击,杀伤多。明年,孙可望等入云南,遂据会城。初,唐王闻畏知抗贼,进授右佥都御史。及可望等至,以畏知同乡,甚重之。寻与刘文秀西略,畏知拒战败,投水不死,踞而骂。可望下马慰之曰闻公名久吾为讨贼来公能共事相与匡扶明室非有他也畏知瞪目视之曰绐我尔可望曰不信当折矢誓乃与至楚雄,略定大理诸郡,使文秀至永昌迎天波归。迤西八府免屠戮,畏知力也。时永明王已称号于肇庆,而诏令不至。前御史临安任僎议尊可望为国主,以干支纪年。畏知愤甚,有所忤,辄抵掌谩骂。可望数欲杀之,李定国、刘文秀为保护得免。岁已丑,可望遗畏知及永昌故兵部郎中龚彝赴肇庆进可望表,请王封。畏知乃曰:“今晋之上公,而卑李、刘侯爵可也。”会郧国公高必正等入朝,召使者言:“本朝无异姓封王例。自今当与我同心报国,洗去贼名,毋欺朝廷孱弱,我两家士马足相当也。”又致书可望,词义严正。使者唯唯退,议遂寝。可望不得封,益怒。其年九月,亲率兵至贵州。明年二月,乃真封可望秦王。畏知旋至自劾,语多侵可望,可望面数之。畏知大愤,除头上冠击可望,遂被杀。楚雄人以畏知守城功,为立祠以祀。

(节选自《明史·杨畏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望下马慰之曰/闻公名久/吾为讨贼来/公能共事/相与匡扶/明室非有他也/畏知瞪目视之曰/绐我/尔可望曰/不信/当折矢誓/
B.可望下马慰之曰/闻公名久/吾为讨贼来/公能共事/相与匡扶明室/非有他也/畏知瞪目视之曰/绐我尔/可望曰/不信/当折矢誓/
C.可望下马/慰之曰闻公名久/吾为讨贼来/公能共事/相与匡扶明室/非有他也/畏知瞪目视之曰/绐我/尔可望曰/不信/当折矢誓/
D.可望下马/慰之曰闻公名久/吾为讨贼来/公能共事/相与匡扶/明室非有他也/畏知瞪目视之曰/绐我尔/可望曰/不信/当折矢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官,指封建王朝封赐的、独霸一方的、能世袭的官员或统治者,后此官职用于称呼统治少数民族的官员。
B.巡抚,指京官巡察地方,后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古时这种京官先外派后成为地方长官的还有刺史、总督等。
C.干支,即天干地支。干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地支”
D.异姓封王,是指在中央集权时代,当朝皇族以外的、有功社稷的人受封王爵。封异姓为王始于西汉的皇帝刘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畏知平定叛乱,胸有谋略。吾必奎反叛时,他督率军队平叛,等贼寇懈怠才出击,杀死很多贼寇,最后恢复楚雄,使其伏法。
B.杨畏知兵败投水,坚守节操。孙可望和刘文秀向西攻伐时,他抵御失败,想要以死明志,投水自杀不成后,就蹲坐着骂他们。
C.杨畏知忠于朝廷,诚心可嘉。他和孙可望平定大理等郡后,派人到永昌迎回沐天波;在任僎提议尊可望为国主时,他气愤不已。
D.杨畏知守城保民,受民爱敬。他让迤西八府免遭受战乱屠戮;他守城护民有功,楚雄百姓因此感念他,为他建立祠堂并祭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畏知说天波走永昌,而己乘间清野缮堞、征援兵。
(2)畏知旋至自劾,语多侵可望,可望面数之。
2021-05-19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