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莫泊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蛮子大妈

【法】莫泊桑

普法之间已经正式宣战的时候,小蛮子的年纪正是三十三岁。他从军去了,留下他母亲单独住在这所房子里。

那是坐落在树林子边上并且和村子相隔很远的一所房子。她并不害怕,这位蛮子大妈在她的茅顶房子里继续过着通常生活。每周,她到村子里走一次,买点面包和牛肉以后就仍旧回家。当时大家说是外面有狼,她出来的时候总背着枪,她儿子的枪,锈了的,并且枪托也是被手磨坏了的。

某一天,普鲁士的队伍到了。有人把他们分派给居民去供养,人数的多寡是根据各家的贫富做标准的,大家都晓得这个老太婆有钱,她家里派了四个。

那是四个胖胖的少年人,虽然他们到了这个被征服的国度里,脾气却也都不刁。早上,有人看见他们四个人穿着衬衣绕着那口井梳洗,而蛮子大妈这时候却往来不息,预备去煮菜羹。后来,有人看见他们替她打扫厨房,揩玻璃,劈木柴,削马铃薯,洗衣裳,料理家务的日常工作,俨然是四个好儿子守着他们的妈。但是她却不住地记挂她自己的那一个,每天,她必定向每个住在她家里的兵问:“你们可晓得法国第二十三边防镇守团开到哪儿去了?我的儿子在那一团里。”他们用德国口音说着不规则的法国话回答:“不晓得,一点不晓得。”后来,明白她的忧愁和牵挂了,他们也有妈在家里,他们就对她报答了许多小的照顾。她也很疼爱她这四个敌人。当地的人谈到蛮子大妈家里的那四个德国兵,总说道:“那是四个找着安身之所的。”

谁知有一天早上,那老太太恰巧独自一个人待在家里的时候,远远地望见了乡村邮差向着她家里走过来。他拿出一张折好了的纸头交给她:

蛮子太太,这件信是带一个坏的消息给您的。您的儿子威克多,昨天被一颗炮弹打死了。差不多是分成了两段。我们在连队里是紧挨在一起的,他从前对我谈到您,意思就是他倘若遇了什么不幸,我就好当天告诉您。现在我亲切地向您致敬。

第二十三边防镇守团二等兵黎伏启

她看了并没有哭。她呆呆地待着没有动弹,很受了打击,连感觉都弄迟钝了,以至于并不伤心。她暗自想道:“威克多现在被人打死了。”随后她的眼泪渐渐涌到眼眶里了,悲伤侵入她的心里了。各种心事,难堪的,使人痛苦的,一件一件回到她的头脑里了。

但是这时候,她听见一阵嘈杂的说话声音了。正是那几个普鲁士人从村子里走回来,她很快地把信藏在衣袋里,并且趁时间还来得及又仔仔细细擦干了眼睛,用平日一般的神气安安稳稳接待了他们。

她和那四个兵同桌吃饭了,但是她却吃不下,甚至于一口也吃不下,他们狼吞虎咽般吃着并没有注意她。她一声不响地从旁边瞧着他们,满脸那样的稳定神情。

忽然,她问:“我连你们的姓名都不晓得,然而我们在一块儿又已经一个月了。”他们费了好大事才懂得她的意思,于是各人说了各人的姓名。这办法是不能教她满足的;她叫他们在一张纸上写出来,还添上他们家庭的通信处,末了,她在自己的大鼻梁上面架起了眼镜,仔细瞧着那篇不认得的字儿,然后把纸折好搁在自己的衣袋里,盖着那封给她儿子报丧的信。

入夜,她搬了许多干草搁在他们睡的那层阁楼上,她对他们说明这样可以不会那么冷。四个德国人都踏上那条每晚给他们使用的梯子,爬到他们那四面都是草墙围着的舒服寝室里了。那块做楼门用的四方木板一下盖好了以后,她就抽去了上楼的梯子。她赤着脚在雪里一往一来地走,从容得教旁人什么也听不见,她不时细听着那四个睡熟了的士兵的鼾声,等到她判断自己的种种准备已经充分以后,就取了一束麦秸扔在壁炉里。它燃了以后,她再把它分开放在另外无数束的麦秸上边,随后她重新走到门外向门里瞧着。

不过几秒钟,一阵强烈的火光照明了那所茅顶房子的内部,随后那简直是一大堆骇人的炭火,一座烧得绯红的巨大焖炉,焖炉里的光从那个窄小的窗口里窜出来,对着地上的积雪投出了一阵耀眼的光亮。一阵旋风样的火焰冲上了阁楼,烧穿了茅顶,如同一个巨大火把的火焰一般升到了天空;最后,那所茅顶房子整个儿着了火。雪白的原野被火光照得像是一幅染上了红色的银布似的闪闪发光。

许多人都到了,有些是农人,有些是德国军人。他们看见了这个妇人坐在一段锯平了的树桩儿上,安静的,并且是满意的。

一个德国军官问她:“您家里那些兵到哪儿去了?”

她用一种洪亮的声音回答:“在那里面!”

大家团团地围住了她。那个普鲁士人问:“这场火是怎样燃起来的?”

“是我放的。”

大家都不相信她,以为这场大祸陡然教她变成了痴子。她就从衣袋里面取了两张纸,口里说道:“这张是给威克多报丧的。”又拿起另外一张,偏着脑袋向那堆残火一指:“这一张,是他们的姓名,可以照着去写信通知他们家里。您将来要写起这件事的来由,要告诉他们的父母说这是我干的。请您不要忘了。”

一道口令喊过,立刻一长串枪声跟着响了。

她那只拘挛不住的手里,依然握着那一页满是血迹的报丧的信。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写普法之间正式宣战,为小说创设了时代背景,并把主人公放置于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中,交代了这个平淡无奇的普通人的生存现状。
B.小说用“疼爱”一词概述蛮子大妈对四个敌人的照顾,主要是想体现他们会让她联想到自己也在外征战的儿子。
C.蛮子大妈在听到士兵们回来时,把信藏起来、把眼泪擦干,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是为了不打草惊蛇,其实复仇的序幕在此时已经拉开了。
D.儿子的战死终于唤醒了蛮子大妈作为一个法国人民的斗志,她不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设计烧死了住在她家的敌人,捍卫了自己民族的尊严。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多处设下伏笔,比如蛮子大妈以保暖为由,当晚给四个德国士兵睡的阁楼搬了许多干草,并在离开时抽走梯子,就是为后文放火烧死他们埋下了伏笔。
B.蛮子大妈“架起了眼镜,仔细瞧着那篇不认得的字儿,然后把纸折好搁在自己的衣袋里,盖着那封给她儿子报丧的信”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体现了她复杂而痛苦的内心活动。
C.故事结尾处蛮子大妈拘挛的手仍紧握的报丧信,和《百合花》结尾的“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都是小说的线索,结尾再次出现,设计精巧,深化主题。
D.《百合花》和《蛮子大妈》都是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但作者选材都非常讲究,没有正面去描写战场的惨烈,而是把故事安置在战场背景下的前沿包扎所和农村茅草屋。
3.请赏析文中画线部分对“火”的描写。
4.小说中蛮子大妈的性格有何变化?请根据这一变化概括小说主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家子

[法]莫泊桑

三十年来,没有什么能改变卡拉望先生的生活规律,因为除了升职和奖金,任何事件都与他无关。

这天,卡拉望回家时,晚饭已准备好,他拿起扫帚把,往天花板上捅了三下,通知他母亲下来吃饭。老太太九十岁了,卡拉望想到母亲的高寿就很激动,因为母亲高寿也是他长寿的预兆。可是左等右等,不见老太太下来,卡拉望让女儿玛丽去叫奶奶。

门开了,只有女儿一个人回来:“奶奶倒在地上了。”

卡拉望猛地站起来,楼梯上响起他沉重而急促的脚步声。老太太趴在屋子中间,翻过身来,只见她两眼紧闭,牙关紧咬,干瘦的身躯已经发硬。卡拉望跪在她身边,一边呜咽一边喊:“妈妈呀,我可怜的妈妈呀!”卡拉望太太端详了一会儿,肯定地说:“得啦,她又晕过去了,没什么大事,不过是耽误咱们一顿饭罢了。”

他们把老太太抬到床上,给她揉搓身子,费了半天劲,也不见她苏醒。随后赶来的舍奈医生给老太太量了脉搏,听了心脏,然后宣布:“人不行了。”卡拉望扑在母亲身上,伤心痛哭,眼泪像水滴似的洒在死者的脸上。卡拉望太太也适可而止地哭嚎了几声。

在卡拉望太太的挽留下,舍奈医生留下来吃了晚餐。里昂风味的牛肚散发着洋葱的香味,卡拉望太太也决定尝一点。卡拉望喝了好几杯酒,他那被打击和悲伤搅乱了的头脑,已经变得轻飘飘的。医生喝起酒来更像个无底洞,临走时他抓住卡拉望的胳膊说:“出去走走,新鲜空气对您有好处。”对方听从了劝告,两人臂挽着臂,在星光下向塞纳河走去。

河水迎面送来清风,对面堤岸上漂浮着淡淡的白雾。卡拉望戛然止步,河流的气息将他内心深处的记忆搅动起来。他蓦地又看见母亲,在他童年的时候,在流经园子的小溪边洗一大堆衣裳。悲情哀思重又袭上心头,他扒着医生的肩膀,肥胖的身躯随着哭声哆嗦着:“妈妈,我可怜的妈妈呀!……”但是,他那个醉醺醺的同伴,被他猛然发作的哀伤弄得很不耐烦,借口给人看病,撇下他走了。

卡拉望哭了很久,眼泪哭干了,也可以说痛苦全流走了,他感到一种轻松。月亮升起了,高大的白杨树泛着银光,河面仿佛铺满了珍珠。空气和煦,微风馥郁,大地进入温柔的梦乡。卡拉望深深地呼吸着,一股清新宁静的感觉,似乎也随之渗透他的全身。

等他回到家的时候,妻子身穿睡衣等着他:“你妈立过遗嘱吗?”

他迟迟疑疑地说:“我……我看没有……大概没有,她没有立过。”

卡拉望太太盯着丈夫的脸,愤愤不平:“真不像话!我们辛辛苦苦服侍她,供她住,供她吃!我是白辛苦、白忙活了!真卑鄙!啊!真卑鄙!”

卡拉望心烦意乱。

她数落了半天,渐渐平静了下来:“明天上午应该通知你妹妹了。”

他一下子蹦了起来:“我居然没有想到,天一亮我就去发电报。”

“不,10点至11点之间再发;在你妹妹到来以前,咱们得有时间把要做的事情安排好。”

卡拉望太太忽然又变得烦恼起来:“你妈已经把她的座钟给你了,对不对?”

他想了一会儿,说:“是的,她确实说过,‘如果你待我好,这个座钟将来就归你了。’”

卡拉望太太吃了定心九,愁眉顿时舒展了,说:“既然说过,就应该拿过来;等你妹妹来了,她就不让我们拿了。”

他有些迟疑,说:“你真的这样想吗?……”

她生气了:“当然!只要神不知鬼不觉搬到这儿来,就是我们的了。她屋里的那个大理石面的五斗拒也一样。有一天她脾气好的时候答应过给我。”

他就这样被说服了,于是两人悄悄上楼,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老太太在那里直挺挺地躺着,佣人罗萨丽躺在扶手椅上早睡着了。

卡拉望捧起座钟。“给我,”他的妻子说,“你搬五斗柜的大理石面。”他遵照吩咐,气喘吁吁,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大理石面扛到肩上。

夫妇二人往外走,卡拉望抖着腿,提心吊胆地下楼梯;他妻子倒退着走,一手拿着蜡烛给他照亮,一手抱着座钟。

到了自己的屋里,她松了一大口气。“最难的办完了,”她说,“再去搬剩下的。”

他们把五斗柜抽屉里老太大的衣裳取出来,放进一个松木箱里,接着先把抽屉都搬下去,然后又一人抬一头把拒体搬下去。他们花了很长时间琢磨五斗柜的摆放位置,最后决定放在卧室里。五斗柜刚摆好,卡拉望太太就把她的衣物放了进去。座钟放在饭厅的壁炉台上,两口子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布置的效果,他们感到满意极了。

卡拉望睁开眼时,天已经大亮了。等他办完相关手续,已是晚上八点钟光景。卡拉望上楼来看母亲,已经很平静了,他看惯了那具尸体。

吃晚饭时,没有灯油了,于是玛丽上楼去拿蜡烛。

突然,玛丽急急忙忙地跑下楼,脸色煞白:“爸爸,奶奶在穿衣裳!”

卡拉望一下子蹦了起来,疯了似的奔向楼梯,大惊失色的妻子紧随其后。屋子中间一个高瘦的人影在走动,是老太太。她从昏睡中醒来,见五斗柜不翼而飞,有些迷惑,后来在木箱里找到了她的衣裳。儿子和儿媳进来的时候,她穿好了衣裳,正准备下楼。

卡拉望冲过去,抓住她的手,拥吻她,热泪盈眶;他妻子在他背后虚情假意地连声说着:“太好啦,真是太好啦!”

但是老太太的脸绷得像一座雕像,目光冰冷冷:“晚饭好了吗?”他已经昏了头,结结巴巴地说:“早好了,妈,我们正等你吃饭呢。”他殷勤地挽住她的胳膊。卡拉望太太端起蜡烛,像夜间替扛大理石柜面的丈夫照路一样,一级一级地倒退着引路。

到了二楼,她差点跟正在上楼的人撞个满怀。原来是卡拉望的妹妹到了,布罗太太见此情景,吓得目瞪口呆,她丈夫却没有大惊小怪,只是低声说:“咦,怎么回事?活过来啦!”

卡拉望打个圆场说:“老太太有点不舒服;不过现在好了,完全好了。是不是,妈妈?”

老太太一边继续往前走,一边回答:“一下子昏过去了。不过你们做的事我都知道。”她说话的声音那么微弱,就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似的。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卡拉望对母亲的高寿感到激动,一方面是因为他深爱母亲,另一方面因为母亲的长寿对他来说是个好预兆。
B.面对变故,卡拉望太太“适可而止地哭嚎”和“决定尝一点”牛肚的举动,表现出了她冷静与理性的一面。
C.舍奈医生真诚善良、乐于助人,他替卡拉望着想,建议他出去走走,虽然已有醉意,但依然不忘给人看病。
D.卡拉望太太嘱咐10点至11点间发电报这一情节,既刻画了她的形象,也和后文布罗太太的到来形成照应。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围绕老太太的昏厥展开,讲述了卡拉望家一天两夜的故事,在情节发展中铺叙了一家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B.小说画线部分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营造了温馨宁静的氛围,烘托了卡拉望在痛哭之后轻松平静的心情。
C.小说中物具的安排富有匠心,如布设“座钟”“大理石面的五斗柜”来写出卡拉望夫妇二人争夺遗产的丑态。
D.小说以“一家子”为标题,打破了读者对一家人相亲相爱、美满幸福的情感期待,看似寻常,却饱含讽刺意味。
3.小说以老太太“死而复苏”为结局,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4.关于小说创作,莫泊桑曾说,“莫做珍奇辞藻的收集者”“避免一切复杂的解释和一切关于动机的议论,限于使人物和事件在我们眼前通过。”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2-01-30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幸运的贼

[法]莫泊桑

那晚,我们三个年轻狂徒在索里尔家聚餐,最后都喝得有几分醉意了。普瓦特文头脑还清醒些,索里尔仰面朝天躺着,讨论什么战争和服装之类的事情,说着说着他突然一跃而起,拉开抽屉,将一套轻骑兵制服穿在身上,又拿出一套掷弹兵的制服给普瓦特文,他说什么也不肯穿,于是我俩硬给他套上,衣服太大,几乎把他包起来。我把自己打扮成甲骑士,然后,索里尔开始操练我们,他大声地说:“当了军人,得喝出个军人的样子。”

我们拿出大碗,高唱军歌,再次开宴。尽管已喝得酩酊大醉,我还是突然举起一只手说:“静一静,我敢保证隔壁画室有走动的声音。”

“有贼!”索里尔晃晃摇摇地站起来,唱起《马赛进行曲》,“拿起武器,公民们!”然后从墙上摘下几件武器。我得到的是火枪和长剑,普瓦特文拿到一支上刺刀的长枪,索里尔没找到称心武器,抓起一把手枪插到皮带上,手里握着一把大板斧,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画室的门。当我们走到画室中央的时候,索里尔说:“我是将军。”又指着我俩:你,甲胄骑士,负责切断敌人的退路。你,掷弹兵,作我的护卫。”

我们足足用了20分钟查看每个角落,没发现任何可疑。普瓦特文认为应该检查碗橱。我端着蜡烛过去查看,可把我吓坏了,一个人,一个活人站在里面看着我,镇定下来后,我忽地一下锁上柜门,然后我们退后几步商量对策。

索里尔想用烟呛,普瓦特文想用饥饿制服,我则想用炸药炸。最后还是采纳了普瓦特文的意见。我拿来酒烟,坐在碗橱前,为俘虏的健康开怀畅饮,普瓦特文还警惕地背着枪;又喝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索里尔建议把俘虏押出来瞧瞧。

“对!”我大声地附和。我们抓起武器,朝碗橱疯狂地冲去,索里尔端着手枪冲在前面,我俩疯子似的叫嚷着跟在后面打开柜门押出俘虏,那是个白发苍苍、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老头。我们捆上他的手脚,将他放在椅子里,他没有吭声。

“我们审判这个恶棍。”索里尔厉声说。我也认为应该审判这个家伙,普瓦特文被任命为辩护人,我被任命为执行人。最后俘虏被判处死刑。

“现在就枪毙他!”索里尔说,“不过,不能不让他忏悔就死啊。”他又有所顾虑地加了一句。“我们去给他请一个神父来。”

但深夜不便去打扰神职人员,他让我代为行使神父职权,并命令俘虏向我忏悔罪过。老人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他不知道我们是怎样的暴徒,开口讲话了,声音空洞沙哑:

“你们要杀死我吗?”

索里尔逼他跪下,往他头上倒了一杯兰姆酒说:坦白你的罪过吧,不要把它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救命啊!救命!”那老头在地板上打滚拼命嚎叫,怕他吵醒邻居,我们塞住了他的嘴。

“来,我们把他结果了吧!”索里尔不耐烦地说。他用手枪对准老头勾动了扳机,我也勾了扳机,可惜我俩的枪没有子弹,枪只是空响了两下。在一旁看着的普瓦特文说:“我们真有权力杀死这个人吗?”

“我们不是已经判处他死刑了吗?”索里尔说。

“那倒是,不过我们没有权力枪毙一个公民,我们还是把他送到警察局去吧。”

我们同意了。那个老头不能走路,我们把他绑到一块木板上,我和普瓦特文抬着他到了警察局。局长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爱搞恶作剧,他认为我们闹得太过分,笑着不让我们把在押犯抬进去。索里尔非要往里抬,局长沉下脸来,说你们不要再发傻了,赶快回家去清醒一下头脑。无奈我们只好把他再抬回索里尔的家。

“我们拿他怎么办呢?”我问道。

“这个可怜的家伙一定很累了!”普瓦特文怜悯地说。

他看上去已经半死了,我也不禁起了隐之心,把他嘴里塞的东西掏了出来。

“喂,你感觉怎么样啊?”我问他。

“哎呀,我实在受不了。”他呻吟着说。

这时索里尔的心也软了下来,给他松了绑,开始像对久别的老友一样款待起来。我们马上斟满了几碗酒,递给我们的俘虏一碗,他连让都没让,端起碗一饮而尽。我们几人觥筹交错痛饮起来。那老人真是海量,比我们三个人加在一起还能喝。天蒙蒙亮时,他站起来心平气和地说:“我得告辞了”

我们再三挽留,但他坚持不依,我们怀着惋惜的心情送他到门口,索里尔高举着蜡烛说:“你的晚年可要当心啊!”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三个年轻人把一位老年人捆绑、审判并“处决”,作者正是想通过他们荒唐的举动,来表现法国社会的法制混乱,对此进行辛辣的讽刺。
B.人的善良本性及人类相亲的本能,在这三个年轻人后来的举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小说结尾的安排,使人捧腹之余又能感受到一丝温暖。
C.小说故事情节起伏有致,结尾出入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为刻画人物,作家运用了大量的动作、心理和语言描写,使形象栩栩如生。
D.索里尔“有所顾虑”地建议“请一个神父来”,表现他知道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裁断错误,但是碍于面子想为自己洗罪的复杂心理。
2.小说开头三人穿不同军装扮演不同角色的场面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有人认为,本文以“三个醉汉的故事”为题,更为妥贴。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2021-03-2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小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害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9-06-09更新 | 8958次组卷 | 41卷引用:安徽省潜山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场决斗

莫泊桑

战争结束了,德军暂时仍旧驻在法国,全国张皇得如同一个打败了的角力者压在得胜者的膝头下面一样。

杜步伊先生在巴黎被围的整个时期中,是一直在城里的国民防护队服务的,现在他剩了列车到瑞士去找他的妻子和女儿了,在敌人未侵入以前,由于谨慎起见,她母女俩早已到了国外。

列车在一个小城市的车站上停住了,一个普鲁士军官,在佩刀和客车的两级踏脚板相触的巨大响声里,从车厢的门口上了车。他的高大的身材紧紧裹在军服里,胡子几乎连到了眼角。下颏的长髯红得像是着了火;上唇的长髭须的颜色略微淡些,分别斜着向脸儿的 两边翘起,脸儿好像是分成了两截。

杜步伊先生却假装看报没有去理会。列车上两个英国人继续谈天,寻觅着当日打过仗的确实地点,他们当中有一个忽然举起胳膊向着远处指点一个小镇的时候,那个普鲁士军官伸长了他那双长腿把身子在座位上向后仰着,一面用一种带德国口音的法国话说:“在那个小镇里,我杀死过12个法国兵。我俘虏过两百多个。”

英国人都显得很有兴致,立刻就问:“噢!它叫做什么,那个小镇?”

普鲁士军官答道:“法尔司堡。”

他瞧着杜步伊先生,一面骄傲地在胡子里露出了笑容来。

“倘若我担任了总司令,我早就攻破了巴黎,那就会什么都烧掉,什么人都杀掉。再不会有法国了!20年后,整个儿欧洲,整个儿,都要属于我们了。普鲁士,比任何国家都强大。”

两个担忧的英国人再也不答话了。这时候,普鲁士军官开始笑起来。他讥诮那个被人制伏的法国;侮辱那些业已倒在地下的敌人;他讥诮奥地利,往日的战败者;他讥诮法国各州的奋激而无效的抵抗。他讥诮法国那些被征调的国民防护队,那些无用的炮队。末了,军官抽出了自己的烟斗,眼睁睁地瞧着这个法国人说:“您身上没有带烟吗?

杜步伊先生答道:“没有,先生!”

德国人接着说:“等会儿车子停了的时候,我请您去给我买点来。”

在一座被火烧毁了的车站前经过,列车随即便完全停住了。

德国人打开了车厢的门,随即抓住了杜步伊先生的胳膊向他说:“您去替我跑腿吧,快点,快点!”

车头已经呜呜地叫起来预备开车了。这时候,杜步伊先生突地向月台上一跳,尽管站长做了好些手势,他连忙跳进这辆客车的一个邻近的车厢里了。他独自一个人了!他解开了坎肩的钮子,心房真跳得厉害,于是又喘着气去擦额上的汗。

那个军官忽然又在杜步伊先生的车厢门口出现并且又进来了:“您刚才不肯替我去跑腿。”

杜步伊先生回答:“不肯,先生!”

军官说:“那么我剪您的胡子来装我的烟斗吧。”

德国人已经抓住了他嘴唇上的一撮胡子拔起来,在这当儿,杜步伊先生只反手一下就托起了德国人的胳膊,抓住了他的脖子,把他推倒在座位上。接着,他气得发狂了,鼓起腮帮子,睁圆着两只冒火的眼睛,一只手始终扼住他的嗓子,另外一只手握成拳头开始愤不可遏地向他脸上打个不住。普鲁士人猛力挣扎了,想去拔自己的刀,想箍住这个压在自己身上的对手。但是杜步伊先生用自己那个大肚子的重量压住了他,并且打着,不住手,不换气,也不管什么地方,老是打着。血出来了,那个嗓子被扼的德国人只是干喘,咬牙切齿,极力想推开那个气得发狂对他乱打的大汉子,但是毫无用处。

末后,杜步伊先生一言不发地重新坐到了原来的座位上。

那个普鲁士人由于惊惶和疼痛弄得一直摸不着头脑,后来在缓过气来之后他才说:“倘若您不肯用左轮手枪来和我决斗,我就要宰掉您!”

杜步伊先生回答:“只要您愿意。我完全同意。”

德国人接着说:“我们立刻就要到斯特拉斯堡了,我可以找两个军官来做公证人,在这趟车子离开斯特拉斯堡以前,我是来得及的。”像火车头一般呼啸的杜步伊先生,向那两个英国人说:“您两位可愿意替我做公证人?”

列车停住了。

在一分钟之内,这普鲁士人找到了两个带着左轮手枪而来的同事,于是这一干人证都走到了城墙底下。

杜步伊先生从来没有用过手枪。现在却被公证人把他牵到一个和对手相距二十步的地点了。有人问他:“您预备好了吗?”

他口里正回答:“预备好了,先生。”

一道声音发出了命令:“放!”

杜步伊先生不等瞄准,信手放了一枪,后来莫名其妙地望见那个站在他对面的普鲁士人摇晃了一两下,接着就伸起了两只胳膊,直挺挺地扑着倒在地下了。他已经打死了他。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谈论战争兴致较高的两个英国人在听到普鲁士军官说到他们20年年要独霸欧洲后,对法国及欧洲的未来充满担忧。
B.从未使用过枪的杜步伊在决斗时却能信手一枪毙敌,这个情节安排得十分突兀,不合常理,是小说的败笔。
C.普鲁士军官趾高气扬地要杜步伊先生给自己买烟,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动手侮辱杜步伊先生,结果反而被揍。
D.小说题为“一场决斗”,但并没有详写决斗的过程,而是详写决斗前的冲突,这样安排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巧妙。
2.文中详细写杜步伊先生痛打普 鲁士军官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杜步伊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13-14高二上·吉林长春·阶段练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
(法)莫泊桑
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瓦尔特·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他身体肥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
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这时,他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这样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化为乌有。
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有一天,他奉命跟一支小分队外出侦察。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一支游击队从一个巴掌大的小林子里直扑而来。
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才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
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
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
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一直到战争结束。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呀!
他突发奇想:“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
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
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
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
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屋里有八个仆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一阵混乱。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
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
当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的时候,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E.作品表达了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士兵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发动战争只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人民爱好的是和平。
A.《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是一篇以一名普鲁士士兵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作者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
B.作者从普通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描绘出了一个贪恋安逸、畏惧死亡、在战场上思亲念子的厌战者形象。
C.小说通过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D.小说结尾施那夫斯面带微笑,但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国军看出。
2.小说取名为“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请你简述作品中瓦尔特·施那夫斯经历了怎样的奇遇。。
答:                                                               
3.小说多次写到夜幕降临的场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                                                                  
4.有人认为主人公施那夫斯的人物形象是可悲的,有人认为施那夫斯是可爱的,请探究文本,概括分析。
答:                                                                         
2016-11-18更新 | 136次组卷 | 8卷引用:2013-2014年安徽省芜湖市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11-12高二下·内蒙古·阶段练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 ,您瞧,绳子在这儿。”(有删改)       


坍台:吴方言,丢脸。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C.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2.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2016-11-18更新 | 787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2届安徽省太和一中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