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莫泊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1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1)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2)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3)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4)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5)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

(6)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7)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8)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9)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10)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11)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12)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13)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1.结合(8)、(10)两节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作品是如何刻画奥士高纳形象的?
2.第(1)、(2)两段属于环境描写,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小说若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4.本文所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散步

莫泊桑

记账员勒腊从店里出来的时候,他的眼睛被夕阳的光辉照昏了好一会儿。原来他是整天在煤气灯的黄色火土下面工作的,工作地点在店房后面顶头的部分,刚好对着一个又深又窄像是一口水井的天井。那间小屋子正是他40年以来一直度过白昼的地方,即使在盛夏也只有11点到3点这段时间不必点灯。

40年以来,勒腊每天8点钟就走到这“监狱”里,接着就一直坐到傍晚7点钟,对着账簿弯着腰,用一种忠实店员的勤奋作风记账。他一直过着单身生活,他的收入不容许他娶亲。他从来毫无享受,也没有什么大的欲望。然而,偶尔他也发表理想式的希望:“活见鬼,倘若我每年有五千金法郎的利息进款,我就要舒舒服服地花掉它。”实际上,他从来没有为了自己舒舒服服花过钱,并且,除了每月领得的工资,从来没有其他收入。

21岁那一年,他就进了公司。以后,他一直没有离开过。1856年,他死掉了父亲。他母亲是1859年死的。此后,他只在1868年搬了一次家,理由是他的房东要增加租价。

每天早上六点整,他的闹钟就用一阵如同船上放松铁锚链子一样可怕的喧躁,使他从床上跳起来。然后花一个半小时穿衣裳,铺被盖,揩桌椅,扫屋子。他一辈子的生活,简直完全在那间窄小晦暗而且壁上糊着同样颜色折花纸的办公室里消磨了。

所有的日子、星期、月份、季节、年岁,全是彼此相似的。

40年已经溜过去了,长久而又迅速,空虚得像是一个整天发愁的日子,或者简直就是失眠者的漫漫长夜!40年之间,他什么都没有留下,甚至连一个回忆也没有,甚至自从他父母去世以后,连一点噩运也没有。总而言之,绝对空虚。

这一天,勒腊先生在公司的大门口被夕阳的光辉照昏了好一会儿。后来,他想起暂时不必回家,可以在晚饭之前去兜一个小圈子。这种兴致他一年中大约有五六次。

他走到城基大街上了,那一带,人潮在新绿的树荫下流着。时候正是暮春的一个黄昏,一个使人陶醉,使人心弦动荡的黄昏。勒腊先生用他那种老翁式的小而急促的脚步走着,他带着愉快的眼光走着,由于大地的欢欣和空气的温暖,他感到幸福了。

他走到香榭丽舍大街了,微风中荡漾着的青春气息恢复了他的活力,他继续走了下去。

天色整个儿红得像是着了火似的。凯旋门隔着地平线上的绯红背景浮出它的乌黑的体态,俨然是一个立在火灾现场的巨人。等走到了这座巨丽的建筑物跟前,这个年老的记账员觉得自己的肚子饿了,于是他走进一家酒馆吃晚饭。

等到付过账以后,他觉得自己很快乐,很活泼,并且略带醉意。末了他暗自说道:"今晚真是一个好天气。我索性继续散步直到布洛涅森林的入口为止吧。这于我的身体是有益的。”

他重新走动了。一首在从前被他一个女邻居唱过的古老曲子,总是萦绕在他的脑子里:

林子新绿时,情人向我语;我望吾爱来,同往花棚下。

他不停地哼着这首曲子,哼完了又哼。夜已经降到巴黎上空了,一个微风不动夜,一个很和暖的夜。勒腊先生沿着布洛涅森林大道向前走,瞧着大道上的那些马车走过去。车子带着一对眼睛样的风灯,一辆跟着一辆走到近边,使人在一刹那间望得见车子里成对儿的人搂在一处,女的穿着浅颜色裙袍,而男的穿着黑颜色礼服。

那是一个由情侣们组成的长行列,在一个满是星星而且很热的天空之下兜风。车子不断地来,不断地来。爱人们不断地过,不断地过,躺在车子里,静默地彼此互相搂着。他们已经沉溺在幻觉之中了,沉溺在欲望之中了,沉溺在因拥抱而起的颤抖之中了。热烘烘的阴影像是充满了飘着的吻,浮着的吻。一种温存意味的感觉使得空气变得更让人窒息。这一切互相搂着的人儿,这一切被相同的期待、被相同的思想所陶醉的人儿,引起了一种狂热的气氛。这些满载着爱抚的车子,如同一种淡淡的、然而恼人的放射物似的,在它们的路线上闪过。

车子不停驶过。一对对在揭开顶盖的轿式马车里静悄悄地互相搂着的人,在他眼前显露出来又消失过去。他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像是受着喜悦、快乐,幸福地陶醉在他跟前排成了队伍走过。他自己是个孤零零的,完全孤零零的旁观者。到明天,他也许依旧是孤零零的,始终孤零零的,孤零零到谁也没有尝过这样孤零零的滋味。

勒腊先生走到末了有点倦了,如同他新近赶完了一个长距离的徒步旅行一样,他重新又在第二条长凳上坐下了。

他等待什么?他指望什么?什么也不等待什么也不指望。他想起一个人在年老的时候,回到家里,看见许多小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话,应当是有滋味的。

后来,他想起了自己那间空的卧房,想到了自己那间清洁而愁惨的小卧房,除了自己从来没有谁进去过的那间卧房。谁也没有到那儿去过,也从来没有谁在那儿谈过天。它是死了的,哑了的,没有人声的回响的。旁人可以说房子若是被人住过,那么它把住过者身上的东西多少保留一点在它的墙壁里边,保留一点点姿态、形象和言论。所以凡是被幸福家庭住着的房子都比不幸的人住着的房子快活。他那间卧房正同他的人生一样,是绝没有任何纪念的。后来,想到要回到那间卧房里,孤零零地躺在自己的床上,照着老样子重新去做每天夜晩的种种行动和工作,真使他很害怕。末了,如同为了使自己和那间不吉祥的卧房以及那个必然要来的时刻离开得更远些儿似的,他又站起来了,并且,忽然遇见了树荫下的第一条小径,他为了到野草上去坐,就走到一座轮流采伐的小树林子里了……

他听见了他的周遭,他的头上,四面八方,有一种模糊的、无限际的、连续不断的声浪,一种由好些数目很多种类很杂的噪响构成的声浪,一种微弱而远近皆有的声浪,一种不确定的和巨大的生命活动:那正是巴黎的鼻息,呼吸得像是一个巨灵。

已经上升的太阳在布洛涅森林上面罩着一层光浪。三五辆车子开始流动了;后来骑着马散步的人们都快快活活地到了。

有一对人儿在一条没有游人的树荫小径上散步。突然间,那青年妇人抬起脑袋,望见了枝叶当中有一件棕黑色的东西。她吃惊了,不放心了,伸起手指着:

“你瞧……那是什么?”

看公园的警士立刻被人找来了,他们解下了一个用背带自缢的老人。

有人证明自杀是在前一天晚上完成的。那些从他身上找出来的证件,表明了他是拉比时公司的记账员勒腊。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人公的麻木看似是个人的生活状态,其实更是社会的缩影,是个人对上层社会压榨、剥削的一种消极反抗。
B.巴黎暮春傍晚的微风令人陶醉,使得勒腊欢欣鼓舞,也点燃了他原本麻木的内心,唤醒了他对幸福的渴望。
C.“勒腊先生走到末了有点倦了”,其实也是因为外界给了勒腊内心的冲击,使他产生了对生活的绝望和诅咒。
D.觉醒后的勒腊开始害怕原来麻木、单调和孤独的生活,于是开始逃离,选择了不回家,而是要到草地上去坐。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细致描写勒腊的工作环境——狭窄、潮湿、霉臭的办公室,客观真实地展现出了他堪忧的生活状态。
B.文章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就将主人公一生的生活状态概括出来,精准勾勒出了主人公的单调和刻板。
C.从被唤醒后的喜悦,到觉醒后的逃离,莫泊桑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层进式地演示出来,刻画生动形象。
D.恋人们的喜悦快乐,有钱人的热闹幸福与勒腊的孤单落寞形成对比,以小见大,揭露出社会的弱肉强食。
3.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写到了太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为什么以主人公自杀身亡结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比埃洛

莫泊桑

乐斐佛太太是个乡下太太,一个寡妇,那种半城半乡式的太太之一。她用的一个女佣人名叫洛斯,是个头脑很简单的纯朴的农家妇人。主仆两人住在一所不大的房子里,她们的房子前面有一个窄窄的园子,她们利用它种了些蔬菜。谁知某一天夜里,有人偷了她们十几个洋葱头。

那简直是一种令人伤心又令人恐怖的事。

这两个惊惶失措的人观察起那些脚印,想起未来的事她们不禁害怕起来。现在怎样能够安安稳稳睡觉!

一个住在近边的农庄主人给她们献了一个主意:“您两位应当养一条狗。”

这句话是真的,她们应当养一条狗。乐斐佛太太长久地讨论这个养狗的意思。经过了考虑,她被一只满盛着狗食的盆子的影子弄得大起恐慌,所以用尽方法反对。洛斯却是欢喜动物的,她们终于决定要养一条狗,一条很小的狗。她们开始寻狗了,但是只找得一些大的,一些有骇人食量的。罗尔村的杂货店老板却有很小的一条;但是他非得有人出两个金法郎做饲养费不肯让出来。

某天早上,面包店老板带来了一条异样的黄毛小畜生,乐斐佛太太却认为这条怪狗很好看,并且不花一个钱。洛斯抱着它,随后又问它叫什么。面包店老板说它名叫“比埃洛”。

它却素来是只为要求口粮而叫的,无论是谁,都可以走到她们的园子里。然而乐斐佛太太却和这畜生弄得熟了。她并且竟到了爱它的地步,给它握握手,有时还给它好几小片在肉汤里浸过的面包。

但是她却绝没有想到养狗是要纳税的;终于有人为着这条不叫的狗向她讨八个金法郎了,说是:“八个金法郎,太太!”这时候,她几乎吓得晕过去。

于是她立刻打定了主意要推开比埃洛,不过谁也不肯要它。她没有旁的办法了,只好决定教它“去吃石灰质粘土”。

那地方的人每逢淘汰一切不想再留下的狗,用的总是教它“去吃石灰质粘土”的办法。在一片广大的平原中央,我们望得见一种茅棚子,那就是石灰质粘土坑道的竖坑入口,竖坑是个深达二十来公尺的往下垂直的井,井底和一组长的横坑道相通,那里面的土壤是石灰质粘土。

每年到了肥田的季节,就有人到井底下去取石灰质粘土做肥料,其余的月份,它就给一切被人判处了死刑的狗做坟墓。

每一条狗到了那里面,靠那些先到者的恶臭遗体做食物可以挣扎十一二天光景,以后就有一条格外肥一些的当然格外强一些的狗忽然被人扔下去,末了那条强一些的就吃了那条弱一些的,活活地吃了它。

把比埃洛送了去吃肥泥的那个办法固然已经决定,她们忙着寻找一位执行人。那个修理驿路的工人要半个金法郎的工钱才肯走这么一趟。那个住在隔壁的泥瓦匠学徒虽然只讨五个苏,却还是贵了一点;末后,洛斯认为最好是她们自己去送。

吃晚饭了,她们给了它一盆好汤和一点奶油。

她们从平原上穿过去。流着眼泪的洛斯抱住它吻着,随后就扔了它到坑里,她们都伏下身躯去侧耳静听。

它叫着,唉!它叫着!

她们后悔了,害怕了,于是她们都跑着逃走了。

她们这一晚做了许多恶梦。

乐斐佛太太梦见自己坐在餐桌前预备吃汤,但是揭开了汤盂的盖子,比埃洛却在汤盂里。它腾起身子扑过来,咬住她的鼻子。又觉得自己在一条没有尽头的大路上走。忽然,她瞧见路当中有一只被人丢下的篮子,她揭开了它的盖子,于是伏在篮子里的比埃洛咬住她的手不肯放松;末了她张皇失措地逃走了,那只不肯松口的狗却悬在胳膊上。

黎明的时候,她醒来了,几乎发痴了,末后再跑到那个肥泥坑的边儿上去。

它叫着;它依然叫着,它叫过了一整夜。她开始呜咽了,向它许了一个心愿,暗自答应使它到死为止都是快快活活的。

她跑到了那个以取肥泥为专业的掏井工人的家里对他说起情形。他说:“您想您的狗?这要四个金法郎。”

她吃了一惊;她的痛苦一下子都吓跑了。

洛斯说道:“倘若把食物扔给这条可怜的狗吃,使它不这样的死掉,那行吗?”乐斐佛太太很欢喜地答应了这个办法;她们带着一大块揩了奶油的面包又动身到那儿去了。

她们把面包切成很小的片儿,一片一片扔到坑里。

她们到傍晚时候回家了,随后第二天又去,以后每天如此。

谁知某一天早上,她们刚好把第一片面包扔下去,忽然听见坑里有一道洪大的狗叫声音。它们已经是两条了!有人另外又扔了一条狗,一条大狗!她们开始扔下食物了;不过每一回,她们都清清楚楚听见了一阵可怕的扰乱,接着就是比埃洛的许多哀鸣,它被它的伙伴咬了,那伙伴力气大,把什么都吃掉了。

乐斐佛太太用不高兴的声音说道:“然而我却不能喂养一切被人扔在这里面的狗。这非停止不行了。”

她把剩下的面包带在身边走开了,自己一面走一面吃。洛斯在后面跟随,不住地拿自己的蓝布围裙擦着眼角。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项链》《漂亮朋友》和《最后的常春藤叶》等,本文体现了他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B.乐斐佛太太收养狗有两个条件,一是要小,因为大狗食量太大,二是不要花钱,所以最后她收养了长得异样的小怪狗比埃洛,这说明她经济拮据
C.比埃洛长得丑,也没有起到看家护院的作用,但是乐斐佛太太却竟到了爱它的地步,给它握握手,给它在肉汤里浸过的面包吃,可见乐斐佛太太的善良。
D.小说中乐斐佛太太经历了多次选择:要不要养狗,养大狗还是小狗,让谁把比埃洛“送去吃石灰质粘土”,要不要救起比埃洛,要不要继续喂养等。
2.洛斯在文中多次出现,简析她对乐斐佛太太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3.小说以“比埃洛”为题,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2020-07-2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月色

【法】莫泊桑

(1)马理尼央长老是一个瘦长而笃信宗教的教士,性情虽然激烈,却是正直不阿。但是他却不自觉地恨女人,并且由于本能作用看不起女人。在他看来,上帝之造女人不过是为了引诱男人和考验男人。

(2)他有一个外甥女儿,她和她的母亲同住在邻近一所小房子里。他一心指望她能够做一个服务于慈善事业的童贞女。每逢这位教士说教,她就笑起来;而每逢他对着她生气,她就热烈地拥抱他,紧紧地箍住他,于是他便不知不觉地极力设法来解脱这样的包围,然而这样的包围,却使他尝着了一种甜美的快乐,在他心里唤醒了那种在世上男人心里沉睡了的父性感觉。

(3)他时常带着她在身旁从田地里的小路上走,一面走一面对她谈到上帝。她几乎没有听见他的话,只去望望天色和花草,眼光里显然露出一种由于生活而起的幸福。有时候她为了追赶一个飞的虫儿就跑起来,随后把虫儿带回来喊着:“看呀,舅舅,这东西真好看,我很想吻它一下。”末了,这种想和蜜蜂或者花苞吻一下的热望,竟使这教士不放心了,生气了,激怒了,原来他又从这些地方,发现了这个无法除根的温情总要在所有女人的心里萌发出来。

(4)后来,某一天,教堂里看守法器的职员的妻子——她是替马理尼央长老管家务的——小心地告诉他,说是他的外甥女儿有了一个情人。

(5)他当时正在家里刮胡子,听见那句话,他感到了一种可怕的惊慌,板着那张涂满了肥皂的脸好半天透不过气来。等到他的心镇定下来能想能说的时候,他就嚷着:“这是假的,你说谎,梅拉尼!”

(6)但是那个乡下女人把自己的手搁在胸前:“上帝应当审判我是不是说假话,堂长先生。我告诉您,每天晚上,她只等您姐姐睡了觉便去找他。他们总在河边上会面。您只须在十点到十二点之间到那里去看一看就够了。”

(7)他不刮脸了,激动地走着,如同他平常有重大的思虑时候所表现的动作一样。到了他后来重新着手刮胡子的时候,一连在耳鼻之间割破了三刀

(8)在整个白天,他一直不说话,满肚子怒气。吃过了晚饭,他想勉强去看一点儿书,但他没有能够达到目的;终于越想越气到了钟表报过十点钟以后,他拿了他的手杖,一根粗大的榆木棍子,一根每逢他在夜里去看病人必定带着防身的粗棍子。随后他那只粗大结实的手掌拿起粗棍子像风车儿一般有威有势地抡起来,一面瞧着它微笑。末了,他忽然擎起了它,咬牙切齿用它敲着一把椅子,那椅子的靠背开了坼,倒在地板上了。

(9)为了到外面去,他拉开了门;但是走到檐前便停住了脚步,看见了那片几乎从没有见过的月色清辉,他竟因此吃惊了。

(10)在他这个被清辉浸透的小园子里,成行的果树,在小径上映出它们那些刚刚长着绿叶子的枝柯的纤弱影子;那丛攀到他住宅墙上的肥大的金银花藤,吐出一阵阵的美妙甘芳的清气,使一种香透了的情感在这温和明朗的夜色里飘浮。

(11)他深深地呼吸着,如同醉汉饮酒一般吸着空气,并且从容地信步往前走去,心旷神怡,几乎忘了他的外甥女儿。

(12)一径走到了天地里,他便停住脚步去玩赏那一整幅被这种温情脉脉的清光所淹没的平原,被这空明夜色的柔和情趣所浸润的平原。成群的蟾蜍不住地向空中放出它们的短促而响亮的音调,远处的夜莺吐出它们那阵使人茫然梦想的串珠般的音乐,吐出它们那阵对着诱人的月色而起的清脆颤音,简直像是为了拥抱亲吻而唱出的歌声。

(13)长老这时候又开始走动了,心里失掉了勇气,但是却不知其所以然。

(14)远处,一大行白杨树随着小溪的波折向前蜿蜒地伸长着,一层薄霭,一层被月光穿过的,被月光染上银色并且使之发光的白色水蒸气,在河岸上和周围浮着不动,用一层轻而透明的棉絮样的东西遮住了溪水的回流。

(15)教士又停住自己的脚步了,一阵温柔的感觉,一阵越来越扩大而且无法抵抗的温柔感觉冲进了他的心灵。

(16)他看见远远的处所,草滩的边上,那些罩在发光薄霭里的树丛底下,有两个并肩而行的人影儿冉冉出现了。男人比较高大一些,挽着他那女朋友的脖子,并且,偶然还吻一吻她的额头。那副罩着他们,如同为他们而设的仙境般的景物本来是静止的,现在突然由于他们而充满生气。他们,两人像是一个单独的生命那个领着天意来享受这个静悄悄的夜景的生命。

(17)他逃走了,如同闯入了一所他不应当进去的异教庙宇中似的

(有删改)

1.对小说中景物描写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0)段从视觉嗅觉角度刻画了月光下植物新生的可爱,书写了月夜的温和美好。
B.第(12)段着重写月光下的动物,突出月夜的生机勃勃,与第(10)段描写形成对比。
C.第(14)段中作者使用比喻手法描写了白杨、小溪在月光下呈现轻柔梦幻的色彩。
D.第(16)段描写青年男女相互依偎的景象,营造了宁静美好意境,烘托了小说主题。
2.对小说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理尼央长老是教士,作者再三强调他对宗教的虔诚态度,是为结局蓄势。
B.作者多次写外甥女的笑,主要突出她的美丽善良,与后文环境描写相呼应。
C.长老讨厌女人,主要是因为他笃信的宗教教义让他对女性产生了偏见和不尊重。
D.外甥女的笑和拥抱,唤醒了长老的父性感觉,这使得下文的叙事更具合理性
3.概述文中划线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状态。
(1)到了他后来重新着手刮胡子的时候,一连在耳鼻之间割破了三刀。
(2)他逃走了,如同闯入了一所他不应当进去的异教庙宇中似的。
2020-06-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施圣水的人

莫泊桑

修车匠比哀尔和他的妻子贞妮上了饭桌后,发现唯一的儿子让不在家,他们到园子里去找,没有找到5岁的儿子。这位父亲在路边使劲喊着:“让!”——夜来临了,天边充满棕色的雾气,一切都隐进阴暗怕人的远处,没有一点声音回答,但空气里隐约有呻吟声。这位父亲听了很久,总觉得听到什么东西,于是昏头昏脑地在黑夜里不断地叫着:“让!让!”他这样一直叫到天明。他的妻子则坐在门前石头上,一直啜泣到天明。

他们卖掉了房子,动身去找儿子。很快他们就没有钱了,他们白天靠别人的剩饭过日子,晚上睡在地上忍受风寒。有一天,一个听他们申诉过不幸的旅馆老板对他们说:“我知道有个人丢失了女儿,后来在巴黎找着了。”他们立刻上路去巴黎。当他们走进那个大城市的时候,被它的庞大和往来行人的熙攘骇呆了。他们不知道如何着手寻找,还有,他们怕认不出儿子来,因为已经有15年没有见到他了。他们访问了所有的地方,所有的街道,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他们常常漫无目的地朝前走,互相依傍而神情那么忧郁。有几次他们相信认出让了,但总是错了。

在一个教堂门口,一个施圣水的老人成了他们的朋友,他的身世也很悲惨,他们对他的同情使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三个人一起住在一所破烂房子里。有几次,当老人病了的时候,修车匠便去替代。冬天里,托圣水器的老人死了,教区神甫指定修车匠来顶替——神甫听过他的不幸。

修车匠每天早晨坐在教堂门口的同一把凳子上,定定地看着进去的那些人。

他变得很老了,在拱门的潮湿下变得更虚弱。

有一天,来了两位太太。一位年老,一位年轻。她们后面出现了一个男子。男子在献过圣水后,挽了那位年老太太的胳膊。

这个修车匠一直到晚上都在从记忆里搜寻,以前在哪儿可能见过一些像这位男子的人。可是他想起的人现在应当是老人了,因为那人像是他年轻时在老家那边认识的。这遥远而又熟悉的隐约相似,竟使这位老人烦扰不安,他找来妻子帮助恢复衰退了的记忆。

一天太阳落山的时候,这三个陌生人又来了。当他们走过的时候,施圣水的老人问道:“喂,你认识他吗?”

妻子心绪不宁地尽力回忆。忽然间,她用很低的声音说:“是……是……只是他更黑更大了,更结实了,穿着得像个先生。可是,你瞧,就是你年轻的样子。”

这个老人吓了一跳。

这确实,是像他,并且像他死去了的兄弟。他们如此地激动,找不出什么话来说。这三个人下来了要出去了。那位男子用手指碰了一下圣水器。这位老人的手抖得这么厉害,圣水洒了一地,他叫道:“让?”

那个男子站住了,看着他。

他压低了一点声音说:“让?”

那两个女人看着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于是他第三次抽噎着说:“让?”

那个男子弯下身,弯得很低很低,距离老人的脸很近很近,于是一缕童年的回忆点醒了,他回答道:“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

他完全忘记了家乡的名字,但是他总是记着曾经反复叫过的这两个名字: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

他跪下来,脸贴在老人的膝上,哭了,一个接着一个地拥抱他的爸爸和妈妈,他因为无法衡量的欢乐而透不过气。

他们到了让的家里,让讲述他的故事。

一个杂耍班子将让拐走了。三年之间他跟他们跑了许多地方。后来那个班子散了。一个宅邸里的老太太出钱把他留下了,因为看到他可怜。那位老太太没有孩子,给让留下了她的财产。他也找过他的双亲,但是因为只记得这两个名字: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没有能找到他们。

当这两位老人述说他们的痛苦和疲劳时,让又拥抱了他们一次。他们这一晚一直不敢躺下,怕抛弃了他们这么久的幸运会在他们酣睡的时候悄悄逃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事件的起因和修车匠夫妇寻找儿子的情景,突出他们丢失儿子的痛苦,为下文寻找儿子作了铺垫。
B.“这位老人的手抖得这么厉害,圣水洒了一地,他叫道:‘让?’”写了老人不相信面前的男子是自己离散多年的儿子。
C.相认情节中,老人第三次抽噎着说“让”,写了男子一片茫然,老人因失望而痛苦,但没有放弃希望,哭泣着再试探。
D.莫泊桑在刻画小说中的人物时采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2.小说中的修车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2020-05-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空中课堂效果检测(4月)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小题。
穷 鬼
莫泊桑(法)
15岁那年,在通往瓦维尔的大道上,他的腿被一辆大车碾碎。从那以后,他便架着两根拐子要饭为生。
他叫尼古拉·众圣,本是神甫在一条沟里捡着的弃婴。村里的面包房老板为了取乐,请他喝了几杯酒,害得他成了残废。
四十年来,他那残废身体在各家破屋里进进出出,人们早已感到厌烦。可是他呢,一点也不想走开,因为他并不认识别的地方。那些乡下人遇见他,常常高声问:“为什么你不到别的村子走走,老在这儿拐来拐去?”他总是一言不答走开,心里突然涌起一种对陌生世界模糊的恐惧。陌生的面孔,素不相识的人的斥骂和疑虑的眼光,大道上成对走着的宪兵,都叫他害怕。
当他远远望见阳光底下亮光闪闪的宪兵时,他的行动突然间变得特别敏捷,像猛兽躲藏时那样敏捷。他会从木拐上很快地出溜下来,跟一堆破烂布似的落在地下,把身子缩做一团,变得非常小,就好比缩在窝里的野兔紧挨着地皮趴着,那一身棕色的破衣服也跟土色不相上下,简直看不见他了。
他尽管生活在人群中,却在那些乡下人中间只引起一种冷酷的轻蔑和无可奈何的反感。大家给他起个绰号叫“吊钟”,因为他在两根木棍当中摆来摆去,活像悬在木架中间的吊钟。
两天以来,他一点东西也没有下肚。农妇们一看到他,就老远地喊道:
“你还不走开,你这个下流东西!”
他于是架着木拐转过身去,走到旁边的人家,那里,他受到了同样的接待。
他走遍了圣底赖尔、瓦维尔和皮埃特,没有讨得一个小钱或一块面包皮。现在只有都诺勒一处希望了。可是他累得再也不能挪动。
不过他还是出发了。
那时正是十二月,寒风在田地里刮着,在光秃秃的树枝间呼啸着。低暗的天空里云块飞驰,匆匆地不知要奔向何方。他慢慢地走着,很费力地一先一后移动着两支拐棍,一面用留下的那条弯曲的腿支着身子,这条腿的下端还留着一只畸形的脚,裹着一块破布。
他奔波了三个钟头,居然看见村里的树木了,于是加快了动作。
他遇见的第一个乡下人,当他张嘴向他乞求时,这样回答他:
“你又来了,老主顾!我总也躲不开你了!”
“吊钟”只好走开。他挨门讨过去,大家都这样粗暴地对待他,任何东西也不给他就把他赶走,他还是挨家求乞了一遍。一个铜子也没有讨到手。
他只好到村外农庄去,疲倦得简直拿不起他的拐子。人们总是把他赶走。天气是这样一种又冷又愁惨的天气,人们遇到这种天气,心里便觉得凄凉,脾气变得容易激怒,心灵变得阴沉,既懒得伸手施舍东西,也懒得伸手援助别人。
等他走完了他所认识的几家人家,他便瘫倒在希盖老爹庭院外面一条长沟的角上。寒风横扫,一群黑母鸡从他身旁经过,时时刻刻用嘴啄起一粒或是一条人们看不见的虫。
“吊钟”先是心里什么也不想地看着它们,后来发生了一个念头:如果用枯枝生火,把这些动物弄一只过来烤熟,一定很好吃。
他抄起了手边的一块石头,一下子就把离他最近的那只鸡打死了。他刚走到那个头上带着血迹的小黑东西旁,就觉得有人在背上重重地推了他一下,身子便跌翻在十步开外。希盖老爹怒火冲天地向这个小偷扑了过来,在这个无力抵抗的残废人身上拼命地打起来,一面派人去叫宪兵。
正午的时候,宪兵出现了,希盖老爹声称受到穷鬼的攻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保护住自己。
小队长一声叱喝:
“站起来!”
可是“吊钟”已不能转动。他们以为这个小偷在假装,于是毫不客气,抓住了他的肩膀,硬把他架在他的拐子上。
他非常害怕,这种恐惧是对黄色军用皮带的天生的恐惧,是飞禽走兽遇见猎人时的恐惧,是老鼠遇见猫时的恐惧。他使出了超人的气力,竟能站稳了。
“动身吧!”小队长说。他也真的走了起来。庄园的全体人员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出发。妇人们举着拳头威吓着他,男人们满面狞笑不住地骂他。
傍黑的时候,他们来到了府的首镇。
他被关到镇上的监牢里。宪兵们想不到他会需要吃东西,就这样把他撂到第二天。
不过等到一清早,人们来审讯他的时候,却看见他已经死在地上。这多么出人意外!
(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 简要概括“吊钟”之死的原因。
2.文中第4节有关“吊钟”的动作描写与上下文的叙写有何关联?
3.文中有几处自然环境的叙写,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4.请探究本文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取向。
2016-11-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丹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15-16高三上·江苏盐城·阶段练习
7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玩笑

法国 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了,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象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都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我并且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阵耳光,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倒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了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有删改)

1.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2.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
3.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2016-11-17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卷
13-14高二上·吉林长春·阶段练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
(法)莫泊桑
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瓦尔特·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他身体肥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痛得他苦不堪言。
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这时,他总要久久地思念着留在家乡的妻子儿女。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这样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就化为乌有。
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有一天,他奉命跟一支小分队外出侦察。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一支游击队从一个巴掌大的小林子里直扑而来。
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才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
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
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
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一直到战争结束。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呀!
他突发奇想:“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奋地跳动起来。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
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出了响声,险些吓得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
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
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
于是,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屋里有八个仆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一阵混乱。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莫名其妙。
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
当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的时候,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个结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E.作品表达了作为侵略者的普鲁士士兵对战争也很厌恶的主题。发动战争只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人民爱好的是和平。
A.《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是一篇以一名普鲁士士兵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作者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
B.作者从普通人性的角度去塑造人物,描绘出了一个贪恋安逸、畏惧死亡、在战场上思亲念子的厌战者形象。
C.小说通过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表现了他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D.小说结尾施那夫斯面带微笑,但内心却十分痛苦忧伤,他只是不想让法国军看出。
2.小说取名为“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请你简述作品中瓦尔特·施那夫斯经历了怎样的奇遇。。
答:                                                               
3.小说多次写到夜幕降临的场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                                                                  
4.有人认为主人公施那夫斯的人物形象是可悲的,有人认为施那夫斯是可爱的,请探究文本,概括分析。
答:                                                                         
2016-11-18更新 | 136次组卷 | 8卷引用:2014届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