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化常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0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1 . 下列对文化常识描述错误的一项为(     
A.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的说法。
B.《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是说七月天气正炎热,好像下了火一样。
C.《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D.参商:参宿在西,商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宿中此出彼没,因此常用来比喻人的分离不得相见。
2021-12-11更新 | 3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2 . 下列对文化常识描述正确的一项为(     
A.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北、水南为阳,以山南、水北为阴。如《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汉水的北面。
B.三秦:指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故得名。
C.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衡山,南岳恒山。
D.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划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省。古称别称: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021-12-11更新 | 6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课内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
B.六艺,文中指《诗》《礼》《书》《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后《易》失传,剩余五部称为“五经”。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时期儒家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
2021-12-11更新 | 5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下列对课内有关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伶人,是封建时代对歌舞或戏曲演员的称谓,又称伶官、优伶。
②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③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称“太牢”,用牛、猪各一头称“少牢”。
④《书》即《尚书》,与《诗经》《礼记》《乐》《易》并称为“五经”。
⑤《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也属纪传体,记载了梁、唐、晋、汉、周五代的史实。
⑥庄宗,文中为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⑦《记念刘和珍君》选自鲁迅的《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纪念》选自《华盖集续编》。
⑧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属于书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则为赠序。
A.①③④⑦B.②③④⑤C.②⑤⑥⑧D.①④⑥⑧
2021-12-10更新 | 4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5 . 下列各项中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庶民、苍生、氓等。
B.古代对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C.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五六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D.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2021-12-08更新 | 3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泛指城墙。
C.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家、舍。
D.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2021-12-08更新 | 3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下列对于文化文学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魏征,字玄成,唐代政治家,以直言敢谏著称。
B.司马谏议,指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曾写信给王安石反对变法。
C.阿房宫,秦宫殿,遗址在今陕西西安西郊,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亡时尚未完工。
D.“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中的胡越指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两个民族。
2021-12-08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海客谈瀛洲”中的“瀛洲”是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外两座是蓬莱和方丈。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
C.“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霓裳》和《六幺》均为唐代的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D.“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是指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9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大夫,古代的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等。
B.委质,呈献礼物。“质”,同“贽”,指见尊长所送的礼物。
C.左徒,楚国官名,主要职责是参议国事、应对外交、制定法令等,职位在“令尹”之上,左徒相当于后世的“丞相”。
D.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流派的总称,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
2021-11-23更新 | 4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普通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从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古人云‘世乱则谗胜’,诚非妄言。朕每防微杜渐,用绝谗构之端,犹恐心力所不至,或不能觉悟。前史云:‘猛兽处山林,藜藿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为之寝谋。’此实朕所望于群公也。魏征曰:《礼》云:‘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诗》云‘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同极,交乱四国。’又孔子曰:‘恶利口之覆邦家’,盖为此也。愿陛下深慎之!

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朕心,改旧态也。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

贞观中,太宗谓房玄龄、杜如晦曰:朕闻自古帝王上合天心,以致太平者,皆股肱之力。朕比开直言之路者,庶知冤屈,欲闻谏诤。朕历选前王,但有君疑于臣,则下不能上达,欲求尽忠极虑,何可得哉?而无识之人,务行谗毁,交乱君臣,殊非益国。自今以后,有上书讦人小恶者,当以谗人之罪罪之。魏征为秘书监,有告征谋反者。太宗曰:魏征,昔吾之仇,只以忠于所事,吾遂拔而用之,何乃妄生谗构?竟不问征,遽斩所告者。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比来记我行事善恶?遂良曰:史官之设,君举必书。善既必书,过亦无隐。太宗曰:朕今勤行三事,亦望史官不书吾恶。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斥弃群小,不听谗言。吾能守之,终不转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从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
B.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从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
C.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
D.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从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李世民的庙号,庙号是指古代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的名号。
B.刺史,中国古代中央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史”为御史之意。
C.股肱,股是大腿,肱是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股肱这里指辅佐帝王的重臣。
D.元龟,即大龟,在古代用于占卜。文中用来比喻可以用来提供借鉴的往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执政者对谗言的辨别能力非常关键,他时时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明君,防微杜渐,杜绝谗言的根源,但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B.魏征对于唐太宗杜绝谗言的态度表示支持,他引经据典,使用了《礼记》、《诗经》以及孔子的话来劝诫唐太宗要保持高度的谨慎。
C.蒲州刺史赵元楷意欲献媚讨好,大肆装饰官署,还准备鱼羊送与贵戚。但唐太宗毫不领情,斥为“亡隋弊俗”,他因此羞愧害怕而死。
D.褚遂良负责撰写起居注的工作,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仅要记录皇帝的善行,也不能隐瞒其过失,太宗也认为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猛兽处山林,藜藿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为之寝谋。
(2)魏征,昔吾之仇,只以忠于所事,吾遂拔而用之,何乃妄生谗构?
5.本文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杜谗邪》,文中介绍了哪些杜绝谗言的方法,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