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化常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列对课文《苏武传》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取字,女子十五岁取字。
B.《苏武传》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
C.胡、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D.天汉,和下文的元平一样,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人们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2024-01-01更新 | 3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帝喾,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其他四位是黄帝、颛顼、尧、舜。
C.委质,呈献礼物。“质”,同“蛰”,指初见尊长所送的礼物。
D.在文中,出现了很多官职名称,如“上官”“三闾大夫”“左徒”“太史公”等。
2023-11-02更新 | 5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语文试题
3 . 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政事。
C.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D.参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
2023-08-17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六国论》中“邯郸为郡”的“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
B.称谓前加“先”,表示已去世,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称已去世的刘备为“先帝”,《六国论》中“思厥先祖父”中的“先”也是这种用法。
C.《促织》中“假此科敛丁口”的“丁”指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女子及未满十八岁的男子称“口”。
D.童子,即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2023-06-2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校素养评估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关于课内文意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是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李密是优秀人才,但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B.《陈情表》中“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写作者“退”的艰难,“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写出作者“进”的困难。
C.《孔雀东南飞》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此文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烘托了全篇的气氛。
D.“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若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应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
2023-04-11更新 | 6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下列对《过秦论》中相关文化常识和文意理解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叙述史实,说明秦由兴到衰的过程,再列举大量的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收到了水到渠成之效,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B.陶朱:即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C.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鲰生”“氓”等。
D.文章最后一段从领袖的地位和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装备和素质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进行对比,指出后者实际上力量不如九国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7 . 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试”,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又称“御试”。
B.“丁母艰”,指遭逢母亲丧事。“丁艰”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后世往往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
C.“宗人府”,官署名,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婚嫁等事。
D.“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赋税财政等事。长官为尚书。
2022-07-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各项中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罗复斗帐”中“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的样子,所以称为“斗帐”;“箱帘六七十”中的“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B.“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中的“纨素”,洁白精致的绢;珰,耳坠。“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中的“床”这里指供人睡卧的器具。
C.“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的“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十九为下九,这一天,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十二时辰之一,即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德宗建中元年秦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观察使、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唐初,赋敛之法日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各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贞元三年。时关东防秋兵大集,国用不充。李泌奏:“自变两税法以来,藩镇、州、县多违法聚敛。继以朱泚之乱,争械率、征罚以为军资,点募自防。泚既平,自惧违法,匿不敢言。请遣使以诏旨赦其罪,但令革正,自非于法应留使、留州之外,悉输京师。其官典逋负,可征者征之,难征者释之,以示宽大。敢有隐没者,重设告赏之科而罪之。”上喜曰:“卿策甚长,然立法太宽,恐所得无几。”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上曰:“善。”以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为河南、江、淮南句勘两税钱帛使。四年二月,元友直运淮南钱帛二十万至长安,李泌悉输之大盈库[注]。然上犹数有宣索,仍诸道勿令宰相知。泌闻之,惆怅而不敢言。

臣光曰:王者以天下为家,天下之财皆其有也。阜天下之财以养天下之民,己必豫焉;或乃更为私藏,此匹夫之鄙志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


[注]大盈库:唐朝皇帝私有的仓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
B.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
C.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
D.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官名,司地方纠察的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
B.关东,有“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和“山海关以东”等说法,文中属前者。
C.藩镇,文中指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其形成地方割据后常对抗朝廷。
D.敕,本来是通用于下属对长官、晚辈对长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初期实行租庸调赋役制,征收赋税的部门各自随意增加课税,设立各类税收名目,贫困家庭难以承受苛捐杂税,纷纷逃徙。
B.在国家供养防秋兵经费不足之时,李泌建议采取宽大之策,让地方官员在保留合法的数目后,将其余非法聚集的钱财全部上交。
C.李泌将从滩南地区所得钱帛全部送入大盈库,但唐德宗仍屡次向地方索取财物,且不让宰相知道,李泌听说此事,心里很懊恼。
D.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论认为,君主不应该将天下的财物据为私有,批评了唐德宗贪财无度而大肆聚敛的短视行为。
2022-05-24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填空题 | 较易(0.85) |
10 . 文化常识填空。
①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体全为________,色纯为________。《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周代诸侯朝见天子时,“春见曰________,秋见曰________”,此为定期朝见。
③《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________
2021-12-16更新 | 3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