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化常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容易(0.94) |
名校
1 . 日本古都奈良仿照唐都长安城修建而成,不仅其皇宫、寺庙类似于长安城内的建筑,而且其城内也有一条朱雀大街。那么奈良城的朱雀大街处于奈良城的(       
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
2024-01-08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基础大检测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2 . 《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材料中的“元旦”指的是(  )
A.公历元月一日B.阴历正月一日C.阴历正月十五D.阴历三月一日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社稷常指国家。
B.山东又称齐鲁。齐、鲁是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齐长城以北为齐国,以南为鲁国。
C.“始而立、既加冠、今虽耄耋”中加点词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列的。
D.古代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比如“更定”指的是晚上八时左右,“漏断”指深夜。
2023-10-1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是古代的官名,不同朝代刺史的职权不同。在晋朝时,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B.飧饔,晚饭和早饭。周朝时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飧,客始至之礼;饔,即将币之礼”。
C.士大夫是中国古代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官吏的统称,既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同时自身的文化素养也决定了他们是社会上层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
D.县尉,官名,秦、汉制度,与县丞同为县令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宋县尉以阅羽弓手、禁止奸暴为职责。辽、金、元均沿设,明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晋文之事》中“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的“中国”和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意义不完全相同。
B.《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故幸来告张良”两句中的“幸”意义不同。
C.《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太宗”是皇帝的庙号,开国第二位君主都以此称呼,而开国帝王则用“太祖、高祖”这些庙号。
D.《答司马谏议书》中“以授之有司”中的“有司”与《出师表》中“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中的“有司”意义相同。
2023-06-1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中,通过童试录取的称为生员,俗称秀才;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因在秋天举行,又叫秋闱,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员。
B.古人对年龄的雅称甚是有趣,如“花信年华”指女子24岁,“豆蔻年华”指的是女子16岁,“弱冠之年“指男子20岁,“不惑之年”指男子四十岁。
C.古人取名字很讲究,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名一般由父亲或长辈取定,名便于他人称呼自己,字为自称。
D.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只有帝王和高品阶的大臣才能有谥号。一般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与。
2023-06-15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中的“乘”与“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中的“乘”读音和意义均不相同。
B.盟:两国或两人以上相互约定协同办事称“盟”。会盟时一般要举行杀生、歃血,并宣读誓书,向神发誓。国家遇急难时,诸侯间临时约定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互相援助,称“会盟”。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到汉代,最高一级学校叫“太学”,后来改为“国子学”“国子寺”或“国子监”。
D.“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为古代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高低的爵位。爵位形成于周代,共公、侯、伯、子、男五爵,历代爵位设置虽偶有不同,但都是以周朝的五爵为基础的。
2023-04-2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
B.桐城派,是清代中期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散文家姚鼐、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其中,姚鼐世称“惜抱”先生,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
C.“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其中“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芣苢》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兴”。
D.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古文运动以后,这种文体更趋向于散文化,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自由,称作“文赋”。《赤壁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22-23高三上·广东深圳·阶段练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上古重要器物制成后,要杀牛、羊、猪等,把它们的血涂在新器物上行祭,称作衅。如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衅钟。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指的是农历十五,“既望”指的是农历十六,而“晦”“朔”分别指农历每月的第一日和最后一日。
C.“司马青衫”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形容极度悲伤。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
D.“出”和“入”在古代可以用于表示官职变动,“出”,指古代在京城担任职务的官员前往地方担任职务,也称“外放”,与地方官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2023-01-05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22-23高三上·广东深圳·阶段练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B.拱手礼,又称作揖,是古时汉民族的相见礼。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
C.再拜,拜两次,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再拜也是一个敬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结尾。
D.先秦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毂”“寡人”“朕”。“朕”先有“我”之意,后秦嬴政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的“朕”为后者意。
2023-01-01更新 | 46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