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化常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社稷常指国家。
B.山东又称齐鲁。齐、鲁是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齐长城以北为齐国,以南为鲁国。
C.“始而立、既加冠、今虽耄耋”中加点词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列的。
D.古代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比如“更定”指的是晚上八时左右,“漏断”指深夜。
2023-10-1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华大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少学《》,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

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薨,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宜有以损夺其权。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晃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上施行其策。

相敕掾史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

(节选自《汉书·魏相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B.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C.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D.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即《易经》或《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B.雒阳,即洛阳,中国古都之一,东周、东汉、西晋都曾在此建都。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为“有司”。
D.封事,是密封的奏章的意思,古代臣下上书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相才识卓异,却遭无妄之灾。魏相任茂陵县令时,茂陵治理得非常好;任河南太守时,因得罪了前丞相之子,且有人状告其滥杀无辜,魏相被关进监狱。
B.魏相知恩图报,心系朝廷安危。魏相受到重用担任要职后,提出了应想办法削弱霍家权势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汉宣帝的采纳,朝廷隐患最终得以消除。
C.魏相殚精竭虑,辅佐皇帝治国。魏相通晓《易经》,喜欢研究汉朝旧事和大臣奏章,选择当朝建国以来处事的妥善方法以及贤臣言论,奏请皇帝施行。
D.魏相广布耳目,了解各地情况。魏相命令下属查访各地的事务,还让他们利用休假的机会了解各处的奇闻异事,返回后进行汇报,因而地方官无法欺骗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君实或见恕也。
5.武库令辞官而去为什么令魏相十分紧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士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曰:“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古。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召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
B.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
C.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
D.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明清时期每三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为举人。
B.文中的“崇祯”是庙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也成为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
C.“历法”指推算日月星辰之运行以定岁时节候的方法,计量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人们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光启涉猎颇多,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等技术,又遍习兵机、盐策、水利等书籍。
B.徐光启有治国经世之才,他曾向崇祯帝提出屯盐善策,并参与修正历法的工作,还入阁参与机要事务。
C.徐光启仕途不顺,他在军事方面上书多次,皇帝并未采纳,且被丘兆麟、魏忠贤等人弹劾,丢掉官职。
D.徐光启博学强识,曾监督西洋人推算历法,其所遗留的著作《农政全书》被皇帝下诏刊布,流传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2)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
2020-08-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 僖公三十年》)

(二)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善人。”

(《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函陵                       军:驻军
B.越国以                    鄙:鄙视
C.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
D.且善人                       旌:表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古代君主的谦称。孔颖达疏:“寡人者,言己是寡德之人。”
B.执事,指管事的人,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
C.东道主,客人由西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D.侯,古代封建制度中的一种爵位,春秋有公、侯、伯、男四等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临危受命,深明大义。他年轻时并未得到郑伯重用,但在国家安危面前,他不计私怨,捐弃前嫌,毅然应命。
B.烛之武奔赴国难,有勇有谋。烛之武在晋秦两国军队的重重包围下,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下城墙突围,为游说秦伯提供了可能。
C.烛之武不卑不亢,善于辞令。他抓住秦穆公心理,晓之以厉害,说辞里处处表现为替秦国着想,说服了秦伯撤军。
D.介之推不求名利,品行高洁。介之推的母亲多次让介之推向晋文公求封赏,都被他拒绝,母亲只好独自归隐山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2020-05-3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彭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