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文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放置起来。到了清明之后,自然风干了,将酱块身上已经脆了的报纸撕下来,把酱块掰开,放到酱缸里,兑上水和盐,酱就开始了发酵的过程。酱缸放在阳光充足的窗跟前或者菜园的中央。用不了多久,酱就由浅黄变为乳黄直至金黄,并且自然地把酱汁调和均匀了,香味隐约飘了出来,一些贪馋的人受不了它的诱惑,未等它充分发酵好,就盛着它吃了。

酱缸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它讨厌蚊虫,因此脸上总是蒙着一层白纱布,防止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还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把白醭撇出去;它惧怕雨水,所以身旁通常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给它盖上去。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一听到雷声隆隆地响起,会一路飞奔回家。酱没被淋着,我却会在返回的路上被雨水打湿。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鱼来自草甸子中的水泡子。父亲用一根柳条杆为我做了杆鱼竿,虽然它不直溜,但钓起鱼来却不含糊。水泡子中的鱼都是小鱼。我钓回来的鱼,基本都是把它连着骨头剁成泥,舀上一碗黄酱,炸鱼酱吃了。

1.下列句子中的“含糊”和文中加点的“含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他的话语含糊不清,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意图。
B.这个实验非常重要,一定要规范操作,不能有半点含糊。
C.你别门缝里看人,要比就比,我绝不含糊。
D.别看他年纪小,那手毛笔字写得可真不含糊。
2.文中画横线句“直至”前可以加逗号断开,而作者没有断开,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如要为文中第一段撰写语言鉴赏札记,请列出鉴赏要点并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记称“洞庭多橘柚”,橘柚生产地方,实在洞庭湖西南,沅水流域上游各支流,尤以辰河中部最多最好。树不甚高,终年绿叶浓翠。仲夏开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后,缀系在枝头间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远望但见一片光明。每当采摘橘子时,沿河小小船埠边,随处可见这种生产品的堆积,恰如一堆堆火焰。在橘园旁边临河官路上,陌生人过路,看到这种情形,将不免眼馋口馋,或随口问讯:“嗳,你们那橘子卖不卖?”

“乡亲,我这橘子卖可不卖,你要吃,尽管吃好了。这水泡泡的东西,你一个人能吃多少?十个八个算什么。你歇歇气再赶路,天气老早咧。”

到把橘子吃饱时,自然同时也明白了“只许吃不肯卖”的另外一个理由。原来本地是出产橘子地方,沿河百里到处是橘园,橘子太多了。且照风俗说来,桃李橘柚越吃越发,所以就地更不应当接钱。

两千年前楚国逐臣屈原,乘了小小白木船,沿沅水上湖,一定就见过这种橘子树林,方写出那篇《橘颂》。两千年来这地方的人民生活情形,虽多少改变了些,人和树,都还依然寄生在沿河两岸土地上,靠土地喂养,在日光雨雪四季交替中,衰老的死去,复入于土,新生的长成,俨然自土中茁起

1.画波浪线的句子突出了橘子的鲜亮诱人,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在日光雨雪四季交替中,生生不息”,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4-05-21更新 | 5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做成的果蔬干零食口感酥脆,不少商家宣称它们更营养更健康,所以年轻人都很喜欢。那么,?相关专家表示,果蔬零食不能代替新鲜果蔬,还可能带来额外的健康负担。

果蔬零食的加工有两个主流技术:一个是以真空低温油浴脱水为核心,。真空低温油浴脱水温度约80-110℃,在真空作用下,果蔬内的水分迅速气化被抽走。它加热时间短、营养保持较好,而且因为是缺氧环境,油脂氧化被抑制。这样加工出来的果蔬干,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泡在油里加工出来的,比如用红薯、南瓜、香菇等加工的果蔬干,脂肪含量大都在30%左右,比大家认为不健康的饼干、辣条都高。再看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加工的果蔬干,真空冷冻干燥利用了冰的升华原理,冰不融化就直接变成蒸汽流失,可较好地保存果蔬的营养、色泽和味道。这种果蔬与低温油浴加工的果干相比,虽然,但碳水化合物含量多数在80%左右。所以,这种水果脆片食用也需要适可而止。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本体现了科普类文章语言准确性的特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近中午,车终于停在了七彩丹霞的入口,大家都松了口气,这下山可跑不了了。笑逐颜开地起身,__①__地下车,和我一样不够矜持的几位同仁已经雀跃了。我腾腾腾地快步登上木栈道,栈道咯吱咯吱地仿佛在取笑我。取笑就取笑吧,可顾不得这些了。只是才爬了几步,腿就不听使唤地停下了,抬眼看去,天空碧蓝清澈,山石浮翠流丹,连绵兮__②__,殊异兮宛若梦境,一时让人忘了身处何时何地。往上走吧,那里的景更好!后方有人喊着,把我从梦里拉回了现实。

七彩丹霞,诚不我欺也!站在与山等齐的高度,四周绚丽多彩的颜色漫出来,包围了我的身体,流进了我的眼,渗进了我的血液,占领了我的心。这哪是七彩,这真正是奇绝的中国色。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第一眼看去,以为是赤色山岩上装点着飘扬的彩带,洋溢着虔诚和神圣;第一眼看去,又觉得是淡雅绢纸上画满了鲜亮的丹青,浸透着天工和诗意;如若再看上一眼,必要笃信那是铺满山野、洒满垛塬的揉碎了的天上虹,必要赞叹那绝不是自然的鬼斧,而是精灵的神工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写作者“三眼”望七彩丹霞,请赏析作者情感的不同。
2024-03-1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大家用完饭一般会说“吃完了”,而陕西话与河南话则可能会说“吃毕了”或“吃毕咧”。普通话里大多将“完”“毕”连用,或单取“完”字,很少搭配使用“毕”字,但。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这里“毕”表示“完成”,“寿毕”即“祝酒完成”。 而杜牧挥洒自如写下的《阿房宫赋》里,亦有“六王毕,四海一”之句为证。 由此可见,陕西、河南的朋友真是开口就有“古人之风”。

古语是别于今语的存在,方言对标的则是普通话。,证明其具备的强大生命力。只要我们留心一瞥,就会发现今天口耳之间的古语确实很多。

古语的方言不仅有趣,还很美,甚至能够打破各地方言的刻板印象。“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江南烟雨之感,在活泼可爱的四川朋友口里,。如此诗意的叫法,实则来自《诗经·采薇》所说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飞飞”即“霏霏”,就是描述毛毛雨之细小的情状。 此外,还有类似“纸飞飞儿”的说法,指碎纸或小纸片。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吃毕咧”的“咧”与《荷花淀》中“小华哩”的“哩”都是地方方言,但意思不同。
B.“寿毕”中“毕”字在古语中“完成”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如:礼毕、锋芒毕露。
C.“挥洒自如”应改为“洋洋洒洒”,两者虽意思相近,但是“挥洒自如”不能作状语。
D.“口耳之间”的“间”读jiān,和《祝福》中“眼珠间或一轮”中“间”的读音不同。
3.《红楼梦》中的方言词语表现力极强,有雅俗共赏之效。请简要分析加点词语的含义及妙趣。(任选一例)
(1)凤姐笑道:“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坐车,岂不好?”宝玉听说,忙下了马,爬入凤姐车上,二人说笑前来。
(2)贾母啐道:“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凤丫头成日家说嘴,霸王似的一个人,昨儿唬得可怜。要不是我,你要伤了他的命,这会子怎么样?”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繁星》(七一)

冰心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2.请按照画波浪线的诗句,完成仿写。
仿写: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2024-03-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地呼喊。“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猡!”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钮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作了她的名字。

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B.“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地呼喊。
C.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D.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作了她的名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几个蓬头、赤脚、睡眼惺忪的‘懒虫’一边扣着钮扣,从楼上冲下来了”,与原文相比,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3.文中对一群十五六岁正值花季的少女有多种称呼,感情色彩各不相同,请结合文段分别进行分析。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有删减)

1.本段文字使人直观地感受到宝玉的“多情”。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
2.黛玉初见宝玉,为何觉得“眼熟”?请结合文段内容与《红楼梦》相关知识予以分析。
2024-02-19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夜已经很深了,黑孩温柔地拉着风箱,风箱吹出的风犹如婴孩的鼾声。河上传来的水声越加明亮起来。河滩上影影绰绰,如有小兽在追逐,尖细的趾爪踩在细沙上,声音细微如同秀毛纤毫毕现。河的那边明亮的音乐夹杂着欢笑声穿过来。闸北边的黄麻地里,“泼刺刺”一声响,麻杆儿碰撞着,摇晃着,好久才平静。全工地上只剩下这盏汽灯了,开初在那两盏汽灯周围寻找过光明的飞虫们,经过短暂的迷惘之后,一齐麇集到铁匠炉边来,为了追求光明,把汽灯的玻璃罩子撞得“噼噼啪啪”响。小石匠走到汽灯前,捏着汽杆,“噗唧噗唧”打气。汽灯玻璃罩破了一个洞,一只蝼蛄猛地撞进去,明亮的石棉纱罩撞掉了,桥洞里一团黑暗。待了一会儿,才能彼此看清嘴脸。黑孩的风箱把炉火吹得如几片柔软的红绸布在抖动,桥洞里充溢着地瓜熟了的香味。小铁匠用铁钳把地瓜挨个翻动一遍。香味越来越浓,终于,他们手持地瓜红萝卜吃起来。扒掉皮的地瓜白气袅袅,他们一口凉,一口热,急一口,慢一口,咯咯吱吱,唏唏溜溜,鼻尖上吃出汗珠。小铁匠比别人多吃了一个萝卜两个地瓜。老铁匠一点也没吃,坐在那儿如同石雕。

①毳毛:cuì,鸟兽的细毛。

1.请指出三处加点的“明亮”的语意。
2.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拟声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出场景感的?请简要分析。
2024-02-13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67年,拉丁美洲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版《百年孤独》,短短三四十年间,《百年孤独》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世纪狂潮。

《百年孤独》采用人们鲜以为见的魔幻现实主义写法,让作品在追求虚幻与现实中达到了一个高度的契合。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这一手法的选择与作者的成长环境是息息相关的。马尔克斯从小就在外祖父家里长大,外祖父的家时时处处充满着魔幻色彩,那里的祭坛供着众多神像,它们的眼睛在黑暗中熠熠发光,使人觉得它们都活了起来。童年时奇特的生活环境、亲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马尔克斯认识到,虚构与真实之间、幻想与感知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界限。

《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但作者的文字并不是狭隘的,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人类历史、移民文化、生命宿命的赤裸裸的整个世界的世纪孤独。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发展等级有四项特征,共计16点: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⑪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⑬材料新鲜⑭构思精巧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⑯有个性特征。

请从16点中任选2点对文段突出特点进行评价。要求:所选2点不属于同一项特征。(不超过10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