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文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江南园林的青石砖缝中,我看到了鲜嫩的绿苔,怡人又可爱。它们真是勇敢。当一只只大脚如雨点般落下时,真让人替它们捏把汗。我蹲在地上,看砖隙里见缝插针生长的绿苔,竟然入了迷,不知同伴都去了何方。等到他们找来,大叹我顾此失彼,因为一处闲草,错过美丽的景观,实在是 A 。回到新疆,那座江南园林的故事已经忘得七七八八,偏那缝隙中的青苔,犹在眼前。

这是些看似 B 的生命,生长在城市步道的砖缝里,人走人的,它长它的。它自然而然地生长,做该做的事,那份骄傲与理直气壮,不输任何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奇花异卉。它们生长在露天停车场上的空心砖间,车轮在它们头顶上来来回回。车停过来,它们匍匐在车轮之下;车一开走它们就回到天空下,争取阳光雨露,顽强生长。它们还生长在台阶的缝隙里,在石板的罅隙里,甚至在墙体的夹缝里……它们不动声色地生长着,人和车来来往往, C ,却始终不曾打断它们的生长。

对草来说,一生没有几桩大事——落土,扎根,生长,结籽,风吹草动,已足够轰轰烈烈。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处的逗号是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的。
3.选文第二段写青苔分别用了“它”和“它们”,表达意味有何不同?
2024-03-26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部分学校高考素养调研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就在此时,雪鸮悠然而来。它驻足在桦木杆上,昂首挺立,神色淡定,像一个目无下尘的巡视大员。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雪鸮,不由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它身长70厘米左右,羽毛灰白相间,花纹简约,一双翅膀婀娜而刚健。作为唯一白天活动的鸱鸮科猫头鹰,雪鸮生就一张圆圆的娃娃脸,眼睛像透明的琥珀珠,根据朝向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颜色,眼球不会转动,却可以看清一公里之内的各种猎物。它的超级武器是脖子和耳朵。它的脖子可以旋转270度,耳朵隐藏在眼睛后面,靠鼻翼上浓厚的绒羽传导各种声音,甚至土层下极细微的声音也不会忽略。雪鸮的五官独具表情功能,有时喜悦,有时甜美,有时严肃,有时呆萌。人们看到它,总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婴儿,身体中会悄然分泌慈爱的多巴胺,直想把它抱在怀里爱抚。

此刻,雪鸮在我置身的无形蛋壳里划过,忽而像巨大的蝴蝶,忽而像逆浪的飞鱼,忽而像长臂的银鸥,忽而像强悍的鹰隼,看着它的翅尖,我找回了天和地的边界。

1.下列句子中的“作为”和“作为唯一白天活动的鸱鸮科猫头鹰”中的“作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游戏障碍”作为新增疾病,纳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疾病单元中。
B.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长者食堂要良性持久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惠民利民便民之效。
C.轻型战机不仅在国土防空领域有所作为,还可与重型战机能力互补、轻重搭配。
D.评论一个人,不但要根据他的谈吐,还要根据他的作为。
2.请解释文中加点词语“超级武器”的具体含义。
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绿草如茵的旷野上,我可以独自一人,静静地享受着阳光的洗礼。阳光穿过稀疏的云层,投射在大地之上,将远处的山峦映照得更加苍劲有力。那是一幅美妙的画卷,如同诗人的诗篇,唤醒了内心深处的感动。

在这片草原的深处,我发现了那些野马。那些野马强壮而矫健,拥有着流畅的线条和浓密的鬃毛,它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它们在阳光下奔跑着。那是一种毫无束缚的自由。然而,在这片草原上,马并不是唯一拥有这种自由的生物。还有那些游牧的人们,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如同飘荡的云彩,不受任何束缚;他们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移,逐水草而居;他们以简单而朴素的方式生活,却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在这片草原上,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那就是追求自由,尊重自然。无论是野马而是游牧的人们,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最真实的对世界感受。这些感受让我深深地感动,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1.下列句子中的“可以”和“我可以独自一人”中的“可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我对你这样已经够可以的了。B.动作是可以模仿的。
C.你真是闲得可以。D.他的作文写得还可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替换成“那些强壮矫健又拥有着流畅线条和浓密鬃毛并且眼神中闪烁着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的野马,在阳光下奔跑。”语义大致相同,为什么原文更好,请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1-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打在这铁皮上,就打出声音来。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起鹘落,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1.同样是听雨,季羡林老先生的心境是怡然自乐,而《红楼梦》第45回中,黛玉邀宝钗晚间叙话,宝钗却因下雨失约,此时黛玉的心境更符合诗句(       
A.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B.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文中加点词语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两个分析其中的妙处。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摹写雨声?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核桃坪是野生木姜籽和柴桂的乐土。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如少女般温柔缠绵,正丛林木间散发出来,在你眼前浮游。很长一段时间,这固执的意象,始终挥之不去,它,黏附在我的眼帘甚至梦境里。那段时间,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行走的木姜籽树。在山路边一道缓坡下,我看到一棵枝叶茂密的柴桂与一丛丛不知名的灌木挤在一起,柴桂雍容,而灌木则形象猥琐,这大自然的野趣,使我想起了梭罗的自然笔记,他笔下那些精美绝伦的句子,从容,优雅,但又瞬间直抵事物的内核,梭罗说:如果一种植物不按它的自然本性生长,那么它就只有死亡。雍容抑或猥琐只存在于人心在植物王国里则没有善恶美丑之分。梭罗是智者,他巧妙地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融入笔端,化在词句之间,这让他的语言有了穿透时空的光芒。柴桂又名香桂,当地人称为桂皮,它与木姜籽一样,都是天然香料。为了躲避人类的肆意滥伐,它们不得不一退再退,在这崇山峻岭中隐伏下来。这片山野,因为它们的存在,天空变得无比湛蓝,鸟雀的鸣叫声也因此特别清丽。

朋友自诩为自然达人,他喜欢野外和一切野性之物,他的生命,因无数次山野奇遇而绽放异彩。为了观看绝顶日出,他瞒着家人夤夜出发,独自驾车翻越几十里山路,爬上突兀的巉岩,脚下是千仞孤峰,咫尺处是万丈深渊。岩峦喧响,山风肆虐,他攥着贴地蔓生的灌木丛,蜷伏在仅够容身的方寸之地,居然能目不转睛,一刻不停地盯着天际。当问及他时,他总是地嘟囔一句:人要保持自然天性,只有经常到野外去!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正从林木间散发出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你是如何理解“雍容抑或猥琐,只存在于人心;在植物王国里,则没有善恶美丑之分”的?请结合文段简要说明。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快递进村带来了创业、就业的新机会。一方面,随着快递末端网点备案制度的实施,不少快递小哥返乡开办快递末端网点,给当地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农村电商发展 ① ,由此兴起了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模式,这既为农村群众提供了创业的平台、就业的机会,又为优质农副产品找到了销路。

同时,也要看到并挖掘快递进村的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不可能 ② 。目前,快递进村还面临着集约化程度低、运营成本高、网点盈利难等问题,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和快递企业一起持续发力。比如,面对快递进村成本高的情况,政府部门不妨 ③ ,让邮政车辆、公交车装载快递进村,在保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快递时效的基础上,帮助快递企业和基层网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只有补齐短板,破解难题,才能让农村快递进得去后又能稳得住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快递行业进村的热潮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3.作为群众,请为如何更好让快递行业更受欢迎,提出你的建议。
2023-10-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下列关于课文相关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对党八股》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为党八股画像,态度鲜明,语言诙谐幽默。
B.《拿来主义》一文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比喻来阐明抽象的道理,是本文写作上突出的特点。比如将文化遗产中的糟粕比作“鸦片”,告诫国民应销毁,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C.《师说》作者从古学师道中提出观点,接着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再以孔圣崇道的事例进一步论证了“圣人”无常师。
D.《读书:目的和前提》主要论述了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2023-08-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里的“红”字用得极妙。“红”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这里有了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里,人们常常吟咏的是“碧”与“流”的动静结合。其实,“漫”字也很有特色:“漫”是“不受约束”的意思,放眼望去,满江碧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的感受。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得欢愉自在的情景。
D.词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9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本安于服刑,表现出性格中“忍”的一面;当他山神庙得知高俅等人的阴谋时,忍无可忍,最终走上了反抗道路。
B.《祝福》中的“我”是具有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与封闭保守的鲁镇格格不入,“我”同情祥林嫂的遭遇,耐心为她解答灵魂有无的问题。
C.《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科瓦连科和华连卡对生活充满热情,敢于追求新生事物,不惧闲言碎语,与“套中人”别里科夫形成鲜明对比。
D.《促织》语言简洁传神,如“蟹白栗黄,备极护爱”写成名对促织的珍惜,“夫妻向隅,茅舍无烟”表现成名夫妻面对虫毙儿死的悲哀。
2023-07-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意象——意境——意图(主旨),这是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而联想在其中起着统摄的作用。联想的过程一般是从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从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例如一提到木叶我们就会想到秋意,想到萧瑟苍凉的气氛。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它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落叶纷飞,秋意正浓,从诗句中我们看到波浪涌起的洞庭湖面秋风飒飒,落叶飘荡,一派萧瑟的景象,这正是语言的符号意义使然。而此情此景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读者的思维一下子便从木叶的清秋气息跳跃到离人的愁情别绪,由具象信息到抽象信息,由感觉到感知,我们体会到了(     ),人生不易,这就是联想的作用。

诗歌欣赏,起始点是意象,着眼点是意境,落脚点是意图。灵魂则在于联想,因此诗歌的审美价值取决于这种联想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的语言形象是,它的暗示性是,因此诗歌只有形神兼备,才会境界全出,才会产生美的效果。反过来说,我们只有抓住了诗歌的形和神,才能更深入地领略诗歌美的精神要义,从而触摸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歌艺术的神圣殿堂。

1.请问画横线处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请问括号处所缺的成语应为“世事无常”还是“岁月不居”?请谈谈你的理解。
3.请你结合文段关于联想在诗歌鉴赏中作用的论述,分析《红烛》中意象的“形”与“神”。

红烛

闻一多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