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9-10高三·安徽·阶段练习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2022-12-08更新 | 292次组卷 | 94卷引用:2011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文艺界需要真正的优质偶像》)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

材料三: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

材料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美为“审丑”。
B.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
C.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
D.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正常。
B.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C.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联系。
D.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
3.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11-27更新 | 185次组卷 | 34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3 . 鲁迅用“鱼翅”“鸦片”“烟灯烟枪”及“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哪四种组成部分?并指出比喻论证的作用。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2021-07-22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问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②《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③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铿,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选自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

1.对本文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划线句微妙地写出了这位企业家虽然毕生对于工匠精神不懈追求,可惜始终没有能够实现愿望的遗憾之情。
B.第②段划线句说明:同《说文》中“匠”字的本义相比,今天“匠”字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C.第③段主要是辩证分析,廓清了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偏见误解,在反驳错误认识中立论,以对坚守工匠精神意义、作用的认识深化议论,重点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D.第⑤段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发扬工匠精神,对于个人、企业、社会、国家都有重要意义,强调了成功不是旨归,磨练意志才是工匠精神最为可贵之处。
2.请赏析第④段中的划线句。
3.如何理解本文标题中“雕琢”一词的含义?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021-03-24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多数出版社一直重视“塑造品牌”,进行“品牌化经营”。业界流行“睹书思社”的说法,美国著名出版家史密斯·贝利说:“出版社并不因它的经营管理出名,而是因它所出版的书出名。”可见,那些能让出版社出名,进而引发读者“睹书思社”的书,就是那些能够体现出版社品位的特色品牌书。品牌图书可谓出版社的立社之本、强社之本、优社之本。一个出版社如果没有品牌产品,早晚会被市场淘汰。

事实上,品牌图书不是专家们投票评出来的,更不是出版社刻意贴标签自封的,而是在图书市场中形成的,是通过时间隧道过滤、积淀的结果,是读者心中的口碑。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但凡称得上是强社和名社的,都有品牌图书作支撑、作招牌、作标志。商务印书馆以出版工具书和学术名著在国内出版界独占鳌头,赢得“工具书王国”和“学术出版重镇”的美誉。《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自出版以来就受到全国读者的广泛欢迎,这两本品牌工具书给商务印书馆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早年推出的“万有文库”也是商务印书馆的品牌图书。这些承载大国深厚文化和世界进步思想的招牌书、品牌书铸就了商务印书馆的历史荣光。

三联书店与哈佛燕京学社共同策划的《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明确定位于国内中青年学者的原创性著作。追求的境界是只求有利于学术,不求闻达于世间。他们以推动学术进步为目的,严格评选,鼓励创新,提倡开放。“书比人长寿。”这是出版界的一句箴言。当代编辑理应有这种追求。但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大量的平庸之作充斥市场,有的甚至是垃圾书。何以出现这种让人汗颜、担忧的局面?原因虽多,但编校人员缺乏工匠精神是一个重要因素。

何为工匠精神?就是止于至善、精益求精、执着专一,着力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融于日常的编辑工作中,就是要对文字抱有敬畏之心,如履薄冰,始终坚守文化的价值,树立文化自觉的意识在把握文化品质、思想内涵、学术价值、语句规范、知识准确等方面,力求做到字斟句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复推敲,精准定位。

古往今来,我们的先哲执着专一地践行工匠精神的事例不胜枚举。战国末年,吕不韦主持编撰《吕氏春秋》,为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让人把全书誊抄一遍,悬挂于咸阳城门,“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典故的来历。这个经典故事,就是对以工匠精神打造文化精品的最好诠释。

实践证明,精品力作都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而成的,品牌图书的打磨更是如此。当今,在出版这个行业里,有一些不显山、不露水、不张扬,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辑,堪称践行工匠精神的楷模,值得敬仰和效仿。如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邓蜀生,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黄绍湘《美国简明史》的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那份手写的总计78页的审读意见中,邓老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认真的态度令人叹服,作为学者型编辑的典范,值得我们每一位编辑学习。

(摘编自乔还田《品牌图书是强社之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经过了时间的过滤和考验,在读者心中形成了口碑的图书,才能称得上品牌图书。
B.许多人在购买字典时往往优先选购《新华字典》,这其实是一种“睹书思社”的行为。
C.三联书店与哈佛燕京学社共同致力于推动学术进步,只出版国内中青年学者的著作。
D.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邓蜀生是学者型编辑,堪称践行工匠精神的楷模,值得我们学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运用引用论证,论证了出版优秀图书才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否则就会被淘汰的观点。
B.文章多次以国内出版社的优秀案例为论据,目的是论证我国出版社很重视“塑造品牌”。
C.文章用“一字千金”的典故,论证了要打造精品图书就必须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书比人长寿”是说一本好书可以长久流传,意在阐明一个好编辑要具有工匠精神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商务印书馆曾因出版“万有文库”而闻名,如今又被称作“工具书王国”,称得上是强社和名社。
B.目前大量的平庸之作充斥图书市场,最根本的原因是编校人员缺乏扎实的学术功底。
C.工匠精神在不同行业有不同体现,编辑的工匠精神就体现在要对文字抱有敬畏之心。
D.《吕氏春秋》因采用了“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的方法,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面对上一轮经济全球化产生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跨越不同国家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历史传统、不同文化宗教、不同风俗习惯,正在实践中焕发出蓬勃生机,为世界带来多重惊喜。

第一重惊喜,来自经济的发展。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关心的时点是当下,最在乎的事是早晨醒来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因此,如果一个倡议或理念能够让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生意越来越多、腰包越来越鼓,那么它的朋友圈就注定越来越大。从“西欧中国西部国际公路”基本建成,到巴基斯坦卡西姆港1320兆瓦电站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从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再到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一个个不争的事实,反复验证着5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惊喜。

第二重惊喜,来自人心的凝聚。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时,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更加突出。此时,如果进行零和博弈,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就会把世界经济推向“死胡同”。面对经济全球化遇到的挫折,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带一路”倡议,并在实践中使之成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如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一系列顶级会议、对话机制和国际组织,正在重新凝聚人心,为世界经济治理带来惊喜。

第三重惊喜,来自合作的紧密。随着生产力发展与科技进步,世界各地民众彼此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世界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体系公正性、平等性、开放性、包容性的追求,顺应了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公共产品,更是世界各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平台与载体。“一带一路”将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廉洁之路。这无疑为“地球村”居民共绘美好蓝图带来新的惊喜。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尽管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和平、发展、合作依然是时代潮流和历史趋势。不难预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这“三重惊喜”将以更深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广的范围为人所感所知。

(摘编自王俊岭《望海楼:“一带一路”为世界带来三重惊喜》《人民日报》2019年4月2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在实践中焕发出蓬勃生机,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B.五年的实践验证了不争的事实:“一带一路”建设已为相关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惊喜。
C.世界经济治理需要凝聚人心,“一带一路”倡议在重新凝聚人心中起到重要作用。
D.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的潮流和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愿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带来的多重惊喜为立论基础,把论证推向深入。
B.文章从经济发展、人心凝聚和紧密合作三方面阐明了“一带一路”带来的惊喜。
C.文章按照提出论点、分析阐述、总结上文的顺序展开论述,论证思路十分清晰。
D.文章围绕中心论点,灵活运用摆事实、讲道理、打比喻等论证手法,观点鲜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具有针对性,体现着新时期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智慧。
B.“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经验表明,未来这一倡议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福祉更多。
C.只要“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让人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朋友圈就会越来越大。
D.世界经济下行期时,要想使世界经济远离“死胡同”,就不能进行零和博弈。
2020-11-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分析论述文本的论据和语言特点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寻找失去的家园”成为一种旅游时尚。古村古镇旅游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遗迹等受到游客喜爱。但是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传承与商业化的博弈等,也给景区发展带来了诸多限制。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古村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乌镇对此做了有效的探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乌镇模式”。

乌镇的具体做法可归纳为“迁、拆、修、补、饰”五个字。“迁”,搬迁历史街区内必须迁移的工厂、大型商场、部分现代民居;“拆”,拆除不协调建筑;“修”,用旧材料和传统工艺修缮破损的老街、旧屋、河岸、桥梁等;“补”,恢复或补建部分旧建筑,填补空白,连缀成整体;“饰”,各类电线、管道全部地埋铺设,空调等现代设施全部遮掩。这“五字法”较好地恢复和保持了古镇的原真风貌,是乌镇的创意之举。

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乌镇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

景区专门开设30余个展馆、工场和作坊,如高公生糟坊、叙昌酱园、乌香堂等,游客置身于延续百年传统的老作坊,亲自参与古老的工艺品制作流程,仿佛自己已回到那遥远而古老的年代。水上社戏、高杆船、花鼓戏、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展演众多,书场戏台等分布于景区的不同节点,游客可以驻足观看,也可以参与体验。拳船表演、堂会表演、打更体验等,通过演艺、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民间传统生活方式,让茅盾笔下的家乡风情鲜活地展现出来。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间寿俗、婚俗等,既是传统文化的凝练,也为人们开启了体验古镇生活的路径。

历史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的保留复制,古村古镇文化旅游区一方面要传承经典,另一方面还要融合现代元素,对文化资源进行提升。如张艺谋导演的印象系列文化实景演出,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以演艺界、商业界大师为创作团队,创造了全新的演出形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中国旅游业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转型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材料二:

浙江省是中国民宿业发展的先行者,截至2017年年底,该省民宿达16233家,参与就业创业农民近10万人。“国家级生态县”丽水市云和县民宿业日渐崛起,散发着“磁吸魅力”。从2013年政府主推,到近两年村民主动要求,云和县以闲置农房、乡土文化、绿水青山为“本”,兴起民宿产业。

以闲置农房为底色,2013年,云和县开始鼓励乡村发展民宿业;至2016年,云和县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使闲置农房有了“换颜”的条件。人们善用空闲农房,将山水之间充满田园野趣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还原为天然憩息之所。在云和,带有当地特色的民宿大量出现,如雨后春笋。据调查,中国农村约有四分之一的住房处于闲置状态,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使老房子有依托,湖光山色更有活力。

伴随民宿热浪,民宿粗放式管理、同质化等问题也不断出现。在“千店一面”的背景下,2018年7月,云和正式发布《云和云居·六头民宿要求与评价》团体标准,这是全国首例民宿团体标准。该标准对民宿的基本要求、等级划分、品牌使用等进行了统一规范。“六头”指门头、灶头、床头、木头、石头、田头。“六头民宿”与其他民宿最大的不同在于植入了地方文化,形成了系统、规范的民宿体系。在海拔300米的赤石村,18幢风格迥异的独栋木屋——“云栖木屋”依山而建,与之浑然一体。其建设灵感源于云和本地的木玩文化。此外,抗战文化、船帮文化等诸多本土文化也与木玩文化交相辉映。

坐拥山光水色、“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云和县的生态画卷,而这画卷只是“浙江绿谷”丽水市的缩影:莲都区复活古村落兴起民宿业;青田县以华侨特色推动民宿业;景宁县以畲族风情带动民宿业……多年来,丽水市立足生态禀赋,以本土特色为根基,“争奇斗艳”地发展民宿产业。据统计,目前该市已有农家乐民宿4000余家,从业人员4.7万人。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31%。

(取材于项菁的文章,有删改)

材料三:

尽管地处长三角城市群中心腹地,拥有760多年历史的南浔古镇历史风貌仍得以完整保护。其保护特别重视“以人为本”,目前仍有约7300户、20000名原住民枕水而居,实现了传统文化生态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共生,其积淀的传统文化也历久弥新,滋养后人。

千年古桥、百年民居,以一镇之规模,坐拥超过20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这是南浔古镇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懿德堂、尊德堂、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众多大气宅第和典雅园林有序分布,当年名门大族的气势犹可窥见一斑。古镇北部富有江南特色的沿河民居建筑群“百间楼”依河岸分布,骑楼的进深、界墙的设置、石库门的规模、门额的装饰以及河埠的样式等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又互通一脉。骑楼建在路面上方作居室,下方地面留出供路人行走,体现的正是当地人“让了一尺地,借得一方天”的大度气质。

对古镇的保护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80年代开始,各方主动保护意识逐渐增强。2011年,南浔区成立古镇管理委员会,并于2016年启动古镇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当地还展开区域整体水系与生态修复,还原古镇水城相依、街巷曲折的江南水乡特色。通过建筑保护与开放,古镇名人崇文重商、信义向善、开放包容、敢闯进取的价值观念和处世哲学,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早晨,浔溪中学的教室里传来阵阵读书声,学生朗诵的正是《礼记》中的《大学》片段。学校深入挖掘南浔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开设拓展性课程,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得以更好地亲近历史,传承古人思想精髓。

静水流深,优秀的精神文化财富在南浔正无声传递,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南林花园,家风长廊前经常有社区居民驻足观看。“孝老爱亲”“邻里和睦”“诚信做人”等平实的话语在长廊内集中展示,这些都是小区内居民的家风家训。

国务院参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认为,古镇保护不应背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初衷,要让被中华文明滋养的每一个现代人,都能建立起与历史、国家、他人之间紧密的文化联系,拥有建立在深厚历史根基之上的文化底气。

暮色四合,小镇逐渐结束了一天的喧闹,重归静谧。骑楼下,连绵亮起的灯笼延伸向远方,在灯影的流转中,偶有行人悠然踱过,低声细说着水乡古镇的变迁……适度开发的南浔古镇保留了原汁原味,江南“大家闺秀”的优雅风姿犹在眼前,人文积淀触手可及。

因为保护与发展得力,南浔古镇近年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等荣誉,并成为国内首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镇。

(取材于何玲玲、魏一骏等人的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间寿俗、婚俗等,抛弃了部分传统文化,却为人们开启了体验古镇生活的路径。
B.丽水民宿业蓬勃发展印证了云和的“磁吸魅力”。
C.合理利用闲置农房就是将湖光山色转化为资本。
D.南浔古镇成为国内仅有的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镇。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推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一,推知高公生糟坊、叙昌酱园、茅盾笔下的家乡风情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根据材料一,推知高杆船、花鼓戏、皮影戏、拳船表演、堂会表演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C.据材料二可知,木玩文化在云和县民宿业的发展中一枝独秀。
D.系统、规范的民宿要符合“六头民宿”的标准。
3.材料三中南浔古镇的保护重视“以人为本”。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做法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以人为本”观点的一组是(     
①始建于明代的北京皇家粮仓如今成为一座文化会所,承办多种商务活动。
②介休张壁古堡深入挖掘军事文化、星象文化、可汗崇拜文化、宗教文化。
③地处汉魏故城遗址的河南洛阳平乐村发展起农民牡丹画产业,闻名全国。
④云南团山村将部分民居第一进院落对外开放,第二进院落保留居住功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阅读材料一,古村古镇成为旅游热点的原因有哪些?
5.“乡村振兴战略”是当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条概述振兴乡村的可行途径。
2020-11-04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七 包身工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对变革与变乱并存的世界,国际社会怀着期待与迷茫交织的心情,期盼能够出现引领人们开拓前进的坚定信念和可行方案。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结合中国思想、中国理念、中国实践,为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奔跑的人们指明方向、注入能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蕴含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必将有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任何重大的理论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实践发展起来的。回顾人类发展史,人类社会演进是一个由较小群体形成较大群体、由信息封闭走向信息共享、由相互隔膜走向相互依存、由观念差异走向观念融合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提出并系统阐释共同体思想,他们把作为无产阶级奋斗目标的共产主义社会命名为“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思格斯的共同体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并改变世界。它不仅改变世界的面貌,而且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只有随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通交往把区域性、民族性的历史带入全球范围,不同的文化在相遇相知中交流互鉴。随着自由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推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过去那种孤立片面、相互对立的旧观念逐渐被整体、全面、相互联系的新理念取代。旧观念容易引发冲突、战争,新理念倡导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代表着人类先进的世界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信奉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哲学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源远流长,无内无外、天下一家是其核心原则,协和万邦、世界大同是其终极目标。这种“天下观”与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等“和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中国人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准则。

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做关中国前途命运的中国梦与攸关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的世界梦紧密连接在一起,让世界各国共享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既让世界发展成为中国的机遇,又让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的机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解答“世界之问”的中国智慧。

(摘编自王德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先进世界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世界变革与变乱并存,国际社会期盼中国有引领人们开拓前进的坚定信念和可行方案。
B.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继承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实践发展起来的理论。
C.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提出并系统阐释的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坚实理论基础。
D.中国传统文化中信奉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思想与当今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一致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理论基础、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及中国实践三方面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先进性。
B.文章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创新。
C.文章对比论述了新理念和旧观念的不同,从而得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代表着人类先进世界观的结论。
D.文章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观”的目的仅是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理论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B.整体、全面、相互联系的新理念与过去孤立片面、相互对立的旧观念不同,它倡导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不易引发冲突、战争。
C.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信息化的推进使各国人民交往日益加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共识。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是以无内无外、天下一家为核心原则,以协和万邦、世界大同为终极目标的哲学观,它将使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更融洽。
2020-11-03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同步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9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藏富:传统与现实的困境

“藏富如防贼。”在我国,藏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有钱人总是想尽办法,把钱藏着披着,说什么也不肯暴露。财富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隐私,如同自己私密处有个胎记一样,决不能示人。这一点,单从历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发布后,上榜富豪们的反应就可以看出一二来。他们的反应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愤怒。

富人为什么会愤怒?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备的个人资产统计制度和税务稽查制度的情况下,富人榜的公布无异于新闻媒体对其丑行的曝光,将带给他们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税务部门将拿着这份“指南”上门核收税款,地方政府将会据此要求他们投资公益事业,甚至会有一些素不相识的人上门来游说和乞讨,这都将使他们的经济利益受损,还有可能使他们苦心孤诣营造起来的公众形象蒙尘,甚至使他们的人身安全受到伤害。因此,富人们“严防死守”地藏富的背后,是财富中隐含着的见不得光亮的灰色财富。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因为有这些难言之隐,因为财富的透明度不够,中国富人的藏富举动的存在也就是合理的了。

藏富并不是一种正常的财富观。把财富隐藏起来,实际上是在逃避社会责任。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纳税、解决就业,富人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社会的走向所产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富人需要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财富的合理流动和使用,会对社会发展产生良性的影响,将会为收入差距的缩小,并为最终实现社会成员间的共同富裕创造条件。而藏富、守富只会使财富的流动趋于停滞,使贫富分化更为悬殊。

文明社会的现代化视财富为文明的成果,其间的人无不得到社会的尊敬。的确,如一位专家所说,规范、成熟的市场经济下,富豪们的财富干净且“成色”足,经得住考验,自然不用担心曝光。也正如中国一本财经杂志刊登的一篇名为“走出‘隐身’岁月”的文章指出的那样:只有当裸露在阳光下的财富及其拥有者感觉是安全的,在心灵上是坦然的,我们这个民族才算真正进入创富民族的行列。所幸金融实名制已在国内开始实施,个人收入资料和个人信用资料都将不断完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转航的航船逐渐驶入法制化、规范化、完善化的航道,富人挣的钱将更“干净”。到那时,“藏富”将完成一个词语的历史使命,心安理得地退隐到词典的册页里。

(选自《我们需要怎样的财富观》,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建立健全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富豪们的财富,使之干净且“成色”足,经得住考验才有利于解除“藏富困境”。
B.只有致富者获得财富后,能有一种满足感、安全感,我们的民族才叫“创富民族”。
C.要解除“藏富困境”需实施金融实名制,不断完备个人收入资料和个人信用资料。
D.要解除“藏富困境”,应建立健全完备的个人资产统计制度和税务稽查制度。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财富意味着社会责任,通过展示自己合法所得的财富,获得社会的尊敬,体现人生的价值。
B.富人要积极纳税为集体事业做贡献,要积极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C.财富意味着社会责任,展示自己合法所得的财富,也就是展示成功,能引导众人奋起追赶。
D.富人应该让财富合理流动和使用,这样会缩小收入差距,并最终让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3.根据原文内容,试分析上榜富人愤怒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述。
4.试分析第四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2020-11-0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5 人应当坚持正义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分析其在论证上的特点。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近日,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但另一方面,有的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的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

生活中有顺境也有挑战,流行语中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2019年评选出的“我太难了”是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但从2016年的“蓝瘦香菇”到“扎心了,老铁”“我太难了”,不少流行语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有通过网络社交抱团取暖的含义。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进而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其选择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投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流行语选择越多样、变化越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摘编自《流行语中的时代活力》)

2020-10-1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