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青年成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外国留学生小艾在中国某大学学习了四年,临近毕业,他想留在中国开启崭新的生活和工作,但是,他还不知道如何将自己融入到这个国家,便去请教自己的中文老师。老师因小艾的中文全名中有一个“格”字,于是用毛笔写下此字赠送给小艾。

假如你是小艾的中国朋友小华,你将如何向小艾解读老师写下的这个“格”字,请给小艾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4-05-3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五四青年节期间,《人民日报》发布了雷军的演讲,他鼓励青年人要“敢做梦,敢想敢干,敢拼敢闯”,认为每个青年都应该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挑战,实现自我价值,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责任。

你作为学生代表,将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发言,请以“敢”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注意演讲稿格式;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2024-05-25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调查语文学科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3月,一些受过高等教育但陷于无法获得理想工作困境的年轻人开始以脱不掉长衫自嘲,由此衍生的孔乙己文学走红网络。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人物,在小说里他是酒铺中唯一站着喝酒但始终穿着标识自己是读书人的长衫。

长衫作为2023年劳动热词,对它的解读各有不同:有人说它又一次叩问读书的意义,有人说它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多元就业的探索,也有人说它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仔细想想,长衫的多个解读间并不矛盾。读书的意义是年轻人可以获得穿或不穿的选择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被赋予了新时代意义,多元就业将是未来趋势;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人能不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踏实、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让理想照进现实。

作为高考在即的青年一代,今后要做穿还是长衫的年轻人?

以上材料给你带来了哪些感悟与思考。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⑧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4-05-20更新 | 41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也有人说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这些话语浓缩着人生成长的经历与经验。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4-05-20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句话出自清代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说的虽然是“为学”之道,却能带来多方面的启示与思考。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中心明确,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少于800字。

2024-04-27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理性是人类最重要的朋友,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理智。

——罗素

材料二:

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像你们这样的当代中国青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用血性来浇铸与锻造自己的意志与灵魂。

——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

“理性”和“血性”,一个理智冷静,客观审慎;一个正气浩荡,奋勇争先。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如何看待“理性”和“血性”。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之智慧。可以说,“善言”在劝谏、冰释前嫌甚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中屡建奇功。鲁迅曾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鼓励青年“敢言”。

同学们,我们将来也会走进社会,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

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权衡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4-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8 . 按要求作文完成作文。

当下,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已势不可挡。人工智能技术已然渗透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对此,有人欢呼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捷;也有人担心人工智能在未来是否会最终取代人类……

历史上的科技革命,一次次地成全了人,也一次次给人类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据此,有人说,人工智能时代,“我”将成为最稀缺的资源。而能够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表述“我”、更新“我”的人,才是不可替代的。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有什么体验?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2024-04-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年轻人大多有这样的迷茫和困惑:选专业该选喜欢的还是热门的?爱好能当饭碗吗?喜欢的东西不被看好怎么办?屡试屡败后,还有机会追求梦想吗?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是这样回答的——

她说:如果不亲自试一试,很难相信热爱的力量有多大。

他说: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钻进去,冷门也可能变得热门起来。

他说:如果你有自己的热爱,就好好去拼一把。

她说:一朝选定,就专注地把热爱进行到底。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足材料,选准角度;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 800 字;④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⑤不要抄袭,不要套作,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等信息。

2024-04-05更新 | 356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民日报》献给春天的演讲《向前》中,90岁高龄的演员游本昌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18岁进入文工团开始演话剧,52岁才碰上人生中很重要的角色——济公,88岁又以爷叔这个角色再续辉煌,如今90岁的他依然努力追寻“繁花盛开”。他说“人生如登山,上一山,过一山,山山相连……而人生的乐趣就在这一山又一山之间……”

阅读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作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2024-04-05更新 | 43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