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青年成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卷现代文阅读材料二指出 “创新位列新发展理念之首”, 阐述了创新在国家经济转型乃至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当下中国有着独特的价值。

复兴中学团委准备开设以“创新与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关于“创新”,你有过哪些难忘的经历与感悟?请写一篇发言稿,在校园主题论坛中跟同学分享。

②有同学说:“创新是科学家的事,与我何关?”请针对这一说法,阐述你的观点并向校刊投稿。

要求:结合材料,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5-29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问号的形状像人的脑袋,也似一把钥匙。问号蕴含学问,常打问号是一种清醒,会打问号是一种智慧,解开问号是一种能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5-11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 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 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4-04-2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曾建议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选择相应的有壁垒的专业,此事引起人们热议。壁垒原指古时军营的墙壁,泛指防御工事,也用来比喻对立的事物或界限。实际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壁垒,如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心理壁垒等,壁垒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使自己更加闭塞,影响效率和创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4-1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中学、石光中学、季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与目标之间距离的远近,往往看我们的执行力如何。一直拖延懈怠,即使目标唾手可得,也终难完成;脚踏实地,奋力向前,即使目标远在天边,也终会到达。

与其逃避困难,不如先迈出第一步;与其犹豫退缩,不如勇敢前行。只要不停下前进的脚步,我们就能向着目标更进一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尚书》有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而《史记》却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4-15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的一大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我也曾想过”。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频回首者,恐难远行;不回首者,亦难远行。

正值高三的你,常有“回首”与否的困惑,请你结合自身的学习感悟,给自己写一封信,鼓励自己更好地前行。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4-0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联考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国藩《冰鉴》有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意思是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4-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正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身为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学习困境:比如学习被动,疲于应试,感到学习枯燥、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等;又如手机、网络的普及使学习的主体性越来越弱,过多的视听娱乐使专注的学习越来越远,学习的功利化使坚守学习的价值越来越难……通过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之道”的学习,相信你一定在某种程度上领悟了学习的意义和方法,体会到了一些学习的价值与乐趣,形成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感受。

必修上册的语文学习已经结束,语文老师组织同学们召开班级讨论会进行总结。请你结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某一篇或几篇课文,联系自身经历及感受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