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坚持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时空和作用上的差异,但在内容领域、观点见解、思维方式等方面又有诸多通达相融之处。毛泽东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传统“民为邦本”思想进行改造,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将《汉书》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实证与考据方法进行创新转化,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用以揭示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与理论论述中,巧用中华文化名言名句,激活其内蕴的合理因素,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如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等。这既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嫁接联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呈现出愈加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以唯物辩证法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应有的当代气韵与时代风采。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第二个结合”对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2)“第二个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至上性和优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强调“实践”的古语,请你列举两句。
2 .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八个字,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       
A.为新时代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物质力量
B.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C.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D.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3 . 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龙文化以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发展
②要以高度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④龙马精神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24年3月1日,“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启动。活动围绕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带动全城全域全面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下列为此活动拟写的新闻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B.坚持守正创新发展文化产业
C.彰显英雄本色实现自我价值D.厚植家国情怀丰富文化产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4年春晚创意节目《年锦》将汉、唐、宋、明四个不同朝代的传统纹样与华丽的舞美技术相融合,为全球观众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服饰变迁图卷。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正在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能超越时代限制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增强文化自信
②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推动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③在创新中发展,更好满足海内外日益提升的文化需求
④不断创新传承的手段和方式,其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22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哲学与文化 考前选择题50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自古尊崇仁德博爱。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当今世界人类文明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蒙内铁路对肯尼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中欧班列累计运输货值超3000亿美元,菌草技术在100多个国家创造了数十万个绿色就业机会,澜湄甘泉行动计划为7000多名居民提供安全饮水保障,中老铁路实现了老挝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夙愿,“鲁班工坊”帮助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年轻人掌握了职业技能…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相关投资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如何彰显文化自信的。
(2)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证明,“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予以说明。
(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请列举两个与此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常德等地考察。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习近平考察时强调,湖南要牢牢把握自身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要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上下更大功夫,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要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湖南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中如何作为。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考察时强调,湖南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这里不仅是湖湘文化的重镇,更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等一大批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走向历史的舞台,群星璀璨,蔚为大观。

进入新时代,学校依托独特的校本红色资源优势,开发了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等12门校本红色课程,全面推进红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探索了一条以大思政大先生、以红色血脉红色师魂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创新之路。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现实意义。

【答好两道融合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提出两道融合命题: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据国家统计,2023年,我国国内游客出游人数已接近49亿人次,旅游总消费支出接近5万亿元;我国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2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答好这两道融合命题,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

(3)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的特征”的知识,以“答好两道‘融合’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新’翅膀”为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左右。
8 . 国内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呈现水墨国风的诗词动画,讲述中华经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和人间真情,首播收视率在所有上星频道动画片中高居第一。由此可见,该片首播告捷得益于(     
①利用科技创新,增强国人对古典文学的情感共鸣
②坚持现代与传统双向奔赴,展现中华文脉勃勃生机
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传播
④真实还原古诗词场景,表达古诗词的悠远意境和国风色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孕育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价值取向、精神品格、思想精华、道德精髓,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2)结合材料,说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持守正创新,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内在要求。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我国文旅行业加速复苏,传统文化之风劲吹。在江苏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们在古色古香的院落中听评弹、看演出;在重庆,非遗民俗展精彩不断,万盛金桥吹打、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等表演让游客感叹不虚此行;在江西龙虎山景区,团扇、灯笼等现场手作和独竹水上漂等传统技艺惊艳亮相。人们在一个个文旅项目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当然,守正不是守旧,更不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需要与创新相结合,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近年来,从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系列文具、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信笺等文创产品广受欢迎,到《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等蕴含中华文化气度风范的作品不断涌现,再到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广东潮州牌坊街等“老街巷”变为“新地标”,一个个案例无不启示我们要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属性”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在守正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2024-05-15更新 | 145次组卷 | 5卷引用:押新高考卷第15-25题 哲学与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