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自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40年,大国铿锵的足音。

【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千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中国的发展注定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前进,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摸着石头过河”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40年,也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40年。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而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保持对自身文化的高度信心”的理解。

【唯有改革才有出路】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40年前,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的精神,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状,率先实行农业生产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最终18户农民的想法转变成整个国家的希望,进而确认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进入新时代,农村改革又面临着如何适应较高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等问题。于是,40年后的小岗村又在进行着一场新的土地经营变革农民以多种形式(转包、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村60%的土地实现了向粮食、葡萄、蘑菇、花卉等种植大户流转、集中,非农收入已成为小岗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3)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2019-03-15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海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选修)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2 . 2016年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来临之际,中山装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中式礼服 的中山装,它承载着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传承着礼义廉耻、祖国统一等中国传统文化含义,体现“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的理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人审美意识发生了变化,中山装在民间逐渐淡出,但其民族复兴精神却得以保存。当年中国人脱下中山装是因为在强调个性的年代里,中山装无法给予人们个性的表现。而如今的中山装将大量流行元素与经典版型结合,在保持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文化以及艺术的元素,无论是从材质还是从做工上都有前所未有的改变。中山装不再是单一的制服,而是成为了文化的一种载体。“既不落后世界潮流,又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征”,这些变化使得中山装被视为众多品牌中难以取代的经典。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国人对中山装态度的变化。
(2)对于恢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让国人找到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自信心,你认为最需要注重的是什么?(至少提出两点建议,要求言简意赅)
2016-11-2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佛山一中等高二下学期联考政治试卷
3 . 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习近平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以选民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矗立于世。
习近平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心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坚定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影响。
2018-01-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4 .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材料表明(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2-07-11更新 | 26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材料表明(     
①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9-09更新 | 205次组卷 | 4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期中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自信来白对传统文化的完全肯定和接受
②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③文化自信决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④文化自信表现之一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9-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7 . 2021年10月2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同心”一经发布便引来网友一片热议:


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     正面                         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     反面

冠军申申:太有中国文化味啦!牌体由圆环加圆心构成,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五环同心,同心归圆。典雅的“中国式”细节让奖牌更具立体质感,其中奖牌正面做了祥云纹和冰雪纹,均来自中国传统纹样,其中祥云纹跟2008年的祥云纹相呼应,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冰雪纹表现了冬奥会的特征。奖牌背面圆环上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取意古代天文图。有24个星星表示24届奥运会,一方面它能够体现中国人文与天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冬奥运动员在赛场上驰骋赛场的激情,群星璀璨的意象。

冬奥妞妞: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象征全世界人民,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团结一心,共享冬奥盛事。

牛年阳光:奖牌盒以大漆和竹子为主要材料制作,既突出了中国文化特征,又符合“绿色办奥”和可持续性的理念。奖牌挂带采用传统桑蚕丝织造工艺,冰雪底纹上印有北京冬奥会会徽、核心图形以及“Beijing2022”字样等相关信息。挂带选用红色,与中国春节文化特色相契合,表达对运动员的节日祝福。


运用文化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冬奥会“同心”奖牌巧妙构思和精彩创意所蕴含的任意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其设计理念。
2022-03-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政治开学考试
8 . 材料一:从古至今,通商先得通话。语言是沟通的载体,语言先行,才能打破藩篱,让文化直抵人心。丝绸之路璀璨的历史,无数次印证了这一点。从14世纪开始,就有外国汉语研究者,编纂了很多对外汉语教材,培养了一批会说汉语、理解中华文化的友好人士。在他们的助推下,古丝绸之路商贸兴盛繁荣,人文交流源源不竭,绘就了一幅恢宏壮美的丝路画卷。而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学习汉语正在成为一股热潮。汉语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催化剂,成为加快丝路列车前行的润滑剂,更是联通丝路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海行靠舟,陆运需车”,语言看似最“软”,却是思想之舟舆,不仅“达意”,还能“表情”,可以“通事”,更能“通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汉语既是丝路列车前行的润滑剂,又是联通丝路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
材料二:北冰洋冷饮雪糕实现“一小时达”,五芳斋万种定制粽任君选择,百雀羚新媒体广告圈粉“90后”……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目前全国有超过半数的中华老字号上线网店。老品牌,新姿态,老字号们正敞开怀抱迎接新零售时代。
老字号承载了厚重的生活与文化记忆,常被视为城市的精神地标,但也曾艰难度日,甚至抱憾终结。如今,人们喜欢老字号,不仅因其历史悠久,手艺精湛,也在于它们能跟时代接轨、与需求合拍。
近来,老店“广州酒家”挂牌上市,上海计划将经营不善的老字号放进“品牌池”、招募更合适的经营者……老字号不再死守“酒香不怕巷子深”,大胆走出舒适区,争当下、赢未来。
市场不相信眼泪,“倚老卖老”没有出路。只有善用互联网思维激活老字号的商业基因,巧用市场力量壮大老字号的发展实力,才能打造“不老传说”,相信未来将有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华老字号能赢得未来的原因。
材料三:央视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火了。这档耗时两年制作的诚意之作,号召九大最具分量的国家级博物馆(院),每家甄选出3件镇馆之宝亮相。每件国宝都有一个“保护人”,由明星演员演绎国宝的前世故事。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守护中华文明的基因宝库。《国家宝藏》从博物馆“文物”入手破题文化综艺,以一种全新的原创模式,即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国家宝藏》之所以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思路,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大量使用“自带流量”的当红明星,台词中还穿插了不少网络流行语,虽然不乏争议之声,但极大地吸引了大众的注意。与传统的文化科普节目不同,《国家宝藏》不是简单地介绍文物,而是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这让节目更加打动人心。
《国家宝藏》成功的原因值得深思。文化传承,不能守旧僵化,更不能拒绝创新。只要选对了表现方式,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同样可以传达传统文化之美,感悟传承文化的自豪。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家宝藏》的成功对于树立人们的文化自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018-07-06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国际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对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消除误解和疑虑,彰显好国家形象日益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时指出,希望海外版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主席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在墨西哥演讲时,引用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递中国外交的义利观,还谈到米卢带领中国足球闯进世界杯和墨西哥跳水队在中国教练指导下拿到好成绩的事例,非常接地气、平民化。他在法国访问时引用拿破仑的话提出了“新狮子论”,巧妙反驳了“中国威胁论”,传递出中国梦的世界价值。
材料二:在文化交流中,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是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1)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借鉴意义。
(2)将中国声音传递出去,不但要讲好故事,还要让对方愿意听。请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如何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愿意听中国故事?
(3)对于“如何利用中外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请你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2017-07-3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浏阳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 政治
10 .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对于资源利用,环境、人口、产业与民生问题等带来积极影响。但是,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也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人口向外迁移,迁向农村和小城镇,出现了与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的现象,即“逆城市化”。现在我国不少地方也有体现,如不断兴起的“古镇”热,春节期间,不少大城市出现“空城”的场景,以及节假日出现的“固城”现象。
古镇旅游与消费逐渐成为热点,这就是一种逆城市化的表现,你是如何认识这一现象的?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