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核心价值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点赞,港珠澳大桥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在大桥开工之前,工程师们对大桥沿线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并作出可行性报告;其中,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可抗16级台风、八级地震及三十万吨巨轮撞击,这种支座不但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还能吸收地震能量,大大降低了地震对大桥的破坏力;港珠澳大桥还是一座“生态”桥,为不影响白海豚的生长环境,施工前就对白海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观测,施工过程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立于大桥上,可见白海脉水中跃起。白海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肥沃的土壤中。我们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需要传承港珠澳大桥精神。港珠澳大桥精神是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是永不停歌的创新精神,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担当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秉承和发扬港珠澳大桥精神,前赴后继、不懈奋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关。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论角度说明港珠澳大桥是如何体现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统一的。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秉承和发扬港珠澳大桥精神。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19-05-07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到“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从“祖国如有难,汝当作前锋”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

今天我们当如何爱国?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开山岛守岛人王继才,用32年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在网友的热议中,有人说,“爱国是理性绵长的情感,读懂我们的祖国就是爱国”;有人说,“爱国是具体可见的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爱国”……爱国既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具体而微,时时处处、一举一动都能尽显爱国情怀。


(1)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网友观点的理解。
(2)某校举行向王继才学习主题班会。请你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说明举行这一主题班会活动的意义。
2019-04-1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山西省临汾一中、翼城中学、曲沃中学等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中央1号文件和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面部署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要紧紧围绕“五个振兴”重点任务,积极动员全党全社会形成合力,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其中指出,围绕促进文化振兴,加快建设现代乡村文明。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孝老爱亲、扶危济困、诚实守信、邻里守望等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提振农村精气神的宝贵财富。近些年来,少数农村地区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盛行,有的地方农村黑恶势力、宗族势力抬头,严重影响了乡村社会风气。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转化为农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乡村真正成为具有乡土气息、传承乡村文明的幸福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促进文化振兴加快建设现代乡村文明的重要意义。

4 . 中央电祝台推出的文化读书类节目《朗读者》播出以来,以高而不冷的气质赢得观众的喜爱,取得了极大成功。节目采用讲述个人的经历——朗读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人们精神需求的契合点,将高尚的精神追求、民族的精神气质、先进的价值引领融入看似平凡朴实的朗读中,给人温暖、启迪与力量。节目中的朗读者有把大半辈子献给改革开放的先锋人物,有白手起家闯出一片天的民营企业家,有以壁画为伴的考古学家,也有备受瞩目的话剧演员,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读者。朗读以最简单朴素的形式使所有观众建立一个情感和价值的共同体,高质量地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同时,也再现了一个活力四射的文化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简要分析《朗读者》取得成功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阐释中国特色”时谈到四个“讲清楚”:一是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二是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三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四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总之,四个“讲清楚”是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的责任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四个“讲清楚”对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哪些启示。
6 . 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人类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壮举,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材料一: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在今天新长征路上,发展的任务紧迫繁重,改革的攻坚艰苦卓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丝毫不亚于当年的万里长征。今天我们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就必须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矢志奋斗;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统揽大局、统筹全局,把我们的军队建设好,把我们党这个领导核心建设好,把改革发展的全局维护好。
材料二:虽然长征已经过去80年,但长征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继续前进。
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有了这样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英勇奋斗。长征的胜利是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
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也是我们走好新长征路的力量之源。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一次新长征,是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要求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保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让理想信念的灯塔始终在心中闪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该如何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探究今天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的原因
(3)请就如何弘扬长征精神拟两条宣传标语(每条10—20个字)
7 .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于201610月11日至26日在山东省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让我们走进“十艺节”,领略文化的魅力。
材料一:“十艺节”期间,各类艺术精品异彩纷呈,广大群众在尽情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自身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山东省旅游局开展“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活动,以“喜迎十艺节”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十艺节”的成功举办,让山东人更有底气和责任寻求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裂变,凝聚起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力量。
材料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下图),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如意为载体,既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 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CHINA首字母“C”字形状,寓意中国艺术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材料三:“十艺节”中,吕剧《一个钱包》感人肺腑,好评如潮。该剧根据山东省道德模范、文登市环卫工人李玉坤爱心助学的事迹改编而成。十几年来,李玉坤几乎将自己微薄收入连同捡破烂的所得全部捐助贫困学生,默默奉献。她用朴实的行动阐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诉说着新时期的价值观。她的爱心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哪些作用?
(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十艺节”标志的创作思路说明如何实现我国文化的创新。
8 . 近期,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广场舞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近年来在全国蓬勃开展,在丰富城乡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展示群众良好精神风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广场舞活动场地和设施结构性欠缺、部分广场舞活动配乐选择低俗化、噪声扰民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不利于广场舞活动的健康发展。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关系到广大基层群众进本文化权益的保障,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是,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工作方案。下一步将及时总结推广各地良好作法,大力宣传广场舞工作的好作法、好经验,营造健康、文明、规范、有序参与广场舞活动的良好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推动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
2017-02-04更新 | 2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周考(12.4)政治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2月4日,13亿中国人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要求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让法治信仰蓬勃发展。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等。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根据材料阐述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应该如何践行宪法实施的要求。
10 . 2014年2月,南宁女孩石芳丽撞伤老人韩建后勇于承担责任,得到老人的谅解,老人的儿子还帮她重新找了一份工作。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报道,以影响和教育世人,促进正能量传递和良好氛围的形成。当媒体问起这事时,两人是这样回答的:石芳丽:“我想过要赔多少钱,想过怎样照顾老人,也想过辞职后怎么找工作,就是没有想过撂下老人偷偷跑了。”韩建:“这姑娘一家人都挺厚道,家里也的确困难,我有医保,就不用她赔了。儿子能给她张罗一份新工作,我也挺开心。”媒体播出后,该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在当今这个“扶不扶”都需要思考的社会,石芳丽和韩建的行为借助新闻媒体这块平台,向人们传递了和谐向上的正能量。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应怎样让和谐向上的正能量得到更好的传递。
2016-11-26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