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了禁绝毒品,无数缉毒警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线缉毒,神秘又危险重重,他们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奋战在缉毒一线,就意味着隐姓埋名不得不以“马赛克”示人。2022年6月25日,云南警方公布60张禁毒英雄照片。这60张不用再打“马赛克”的面容,已经牺牲在禁毒一线。此前,他们大多只能以“马赛克”示人。“边境多缉一克毒,内地少受十分害。”为了这个承诺,无数缉毒民警风餐露宿、隐姓埋名、卧底擒凶,冒着枪林弹雨与毒贩生死搏杀……只能以“马赛克”示人,当我们能看到面容时,已经是他们在人世间的最后一面。战斗在第一线的缉毒警察,用其伟大平凡的一生告诉我们什么叫做人民公仆的好警察。据不完全统计,牺牲在缉毒岗位上的警察平均年龄不到四十岁。把自己的生命默默无闻奉献在战场上的足可称为英雄,特别是我们的缉毒英雄。西方的毒品文化,起源于美国影响深远的嬉皮士颓废派运动时期,大量的吸毒者特别是青少年吸毒者在美国出现,产生了一种与主流文化相对立又并存的亚文化形式,这便是毒品亚文化或称吸毒亚文化。这种亚文化包括一定的社会风尚成分,或者说,有一种视吸毒为荣、崇尚吸毒的道德风尚。正是这种风尚腐蚀着人们的灵魂,破坏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1)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相关知识,说明缉毒英雄为什么能够一往无前地做“刀尖上的舞者”。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阐述我们该如何预防毒品亚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动模范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不忘初心,师在灵魂”的时代楷模陈清洲,多方奔走筹款改善交通环境,授课演讲3000余场,为社会普及法律和公益知识:“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徐华,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谱写着季节的春华秋实,诠释为人师者的责任;邮递员赵月芳除完成本职工作外,多年来靠一条扁担扛起了鹅屋乡数千百姓生活必需品的半壁江山....这些劳模,用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净人心灵的生命诗篇。他们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扎根基层、苦干实干、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处见真情。

全国各地充分利用报刊专栏、广电传媒、微信、微博等手段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讴歌劳模的典型形象,掀起学习劳模的热潮。


有人认为,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能让劳模精神落地开花。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2022-12-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我向你奔赴而来,你就是星辰大海。

2022年4月16日早9时56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平安返回地球,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三号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备受关注。

回望王亚平的成长经历与闪光足迹,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英雄航天员的奋斗史,更看到了一个平凡女性别样的美:“忠诚与奉献”——仰望星空,忠于航天梦想,忠于祖国复兴,不计个人得失,捍卫集体荣誉,舍小家为大家;“执着与践行”——脚踏实地,刻苦训练,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对航天事业的坚守无怨无悔,她不仅负责监视飞行器、设备操控、照料乘组生活,还担任太空授课人,向中小学生讲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作用,并与地面师生双向互动交流。

王亚平用自己的汗水书写着美丽人生篇章,带着探索科学、超越自我的勇气与决心,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向英雄航天员致敬,向这个时代所有追梦者、奋斗者致敬。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王亚平的优秀事迹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年。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总有源。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百年大党依然风华正茂的精神密码,是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源。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必须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理想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1)弘扬建党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班级文化建设就“如何弘扬建党精神”征稿,请列举两个写作要点。
2022-12-0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2022年,喜迎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要求,“迎接党的二十大优秀影片展映活动”于2022年7月1日起至12月31日在全国各大影院开展。在展映的20部影片中,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党的百年恢宏历程中涌现的革命英雄、伟大人民作为主角的影片《悬崖之上》《1921》;有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呈现人民奋进、为国争光等闪光历史瞬间的影片《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礼赞“最可爱的人”的影片《金刚川》《长津湖》;还有展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记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时刻的影片《一点就到家》,抒写伟大抗疫精神,展示疫情之下生命至上、守望互助的影片《中国医生》,彰显中国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影片《红海行动》《流浪地球》……

为期6个月的展映活动不仅在各大城市开展,还将深入广大农村地区,为农村观众进行放映服务。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20部优秀影片对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精品力作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开展优秀影片展映活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2022-11-26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近日,一部集中反映共产党员張富清先进事迹的图书《初心一一向共产党张富清学习》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老英雄张富清一辈子初心不改、本色不变的感人事迹,犹如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激励我们在逐梦之路上砥砺前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战争年代,他英勇无畏,枪林弹雨中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他主动扎根偏远山区一心为民;离休之后,他从不居功,不向组织提任何条条件……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的选择,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名利观、荣辱观与责任观。这是不忘初心、忠于信仰的坚定选择。有了信仰的烛照引领,生命就有了奋进的方向,就能迸发出建功立业、创造历史的强大力量。


有了信仰的烛照引领,生命就有了奋进的方向,就能迸发出建功立业、创造历史的强大力量,运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022-11-2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英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家训家教家风历史文化资源的赓续弘扬,对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考察时再次强调:“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家训家书都浸润着从德向善,修身养性,勤俭持家,耕读传家,忠孝廉悌、爱国敬业等方面的中华传统美德与核心价值观。

家风的建设,离不开对家训、家规、家书等文本资料的挖掘整理,并进行科学的梳理与甄别,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内容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主导和引领其传承与创新,把民主、平等、公平,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融入其中,以实现其创新性发展;在形式上,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采用青年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其创造性转化,以增强传播效果。


(1)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如何赓续弘扬中华优秀家训家教家风。
(2)请你为“弘扬中华优秀家训家教家风”提出两条宣传口号。
2022-11-15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从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铁人王进喜”、“时代楷模张桂梅” ……不同时代的劳动模范以自己的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几千年来哺育了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

有人认为,在智能化时代,无需倡导劳动教育。这种观点在无形中向学生传递出不正确的价值观。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学生的成长必修课。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要做到知行合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知识,批驳“在智能化时代,无需倡导劳动教育”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如何通过劳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征精神是崇高革命文化的重要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滋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是党中央确定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公园建设规划有“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和“长征纪念小镇”两个特色项目。“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创新运用数字科技手段,艺术再现长征重大事件和经典场景,吸引参观者特别是年轻人,使他们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长征纪念小镇”拟整合相关战斗遗址、陈列馆等已有纪念设施群,以及实景演出、红色拓展园等红色旅游项目,打造文旅融合特色小镇。

(1)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贵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特色项目建设的意义。
(2)请你为宣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拟两条标语。
2022-10-03更新 | 4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8 文化传承与创新

10 .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2020年3月9日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秀军教授就将关注点放在了“90后”“00后”青年群体的“非典型”青春。围绕“在战‘疫里破茧成蝶’的青春”“爱国是最大的责任担当”“青年是爱国担当的生力军”“让青春奋斗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等话题,冯秀军教授为观众们讲述了战“疫”里的最美青春。

课堂上,一幅幅战“疫”图片和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展现出当下青年人的青春“蝶变”,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一代代青年的爱国奋斗历程。冯秀军强调,“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承之中,青年,就是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父辈终会老去,青年必须接过前人肩头的担子和责任。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也有自己的责任担当。每一代青年担当责任的样子,成就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当下和未来。最后,冯秀军为广大正在经历战“疫”考验的青年学子总结了“应考经验”,鼓励他们扎根中国大地,谱写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大写青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怎样做“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新时代青年。
2022-09-0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