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自己的偶像和偶像文化,当今的中国正在流行“饭圈”文化。“饭圈”。原本是由追星粉丝自发组成的文娱社群,但随着娱乐文化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有组织、专业化的亚文化圈层。据媒体报道,“饭圈”低龄化越来越明显,有42.2%的中学生自小学就开始了追星生活,有52%的中学生追星时间在3年以上。

青少年追星有其积极的一面,“饭圈”中大多数青少年爱国护国,展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饭圈女孩”积极为湖北及武汉筹集物资,是最早最有效的驰援力量之一。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有人为了获取自己喜欢的国外明星的更多信息,而自学了一门外语;有人则将“混饭圈”当作缓解学习压力的一种途径。

另外,“饭圈”文化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一些青少年用大量金钱和精力去追星,陷入了经济困境,甚至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一些粉丝群体之间出现“互撕”“网络暴力”等行为。还有一些狂热的粉丝跟机、跟车,对偶像进行围堵,影响了正常公共秩序。有人大代表在2020年“两会”发言中重点提到“饭圈文化”,建议对娱乐界不良风气进行整顿,引导演艺明星成为“正能量偶像”,担负起引导未成年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理智追星?
2022-03-0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改革开放前的小渔村,到如今山海连城的大都市,深圳市始终注重传承红色文化,加强文化建设,连续6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深圳市深度挖掘和梳理各类红色资源,精心打造了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等33个党史教育基地,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在社区园区,楼宇商圈、机关企业创建1050个党群服务中心,并配备图书室、电影放映室,心理咨询室,夜校课堂等,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社区居民和工友的“精神家园”;在全国最先建立义工联,让数以百万计的志愿者共同维护城市的秩序和美丽;抓住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的契机,深入挖掘先进事迹,弘扬先进模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深圳市的做法对文明城市建设的意义。
2021-10-29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的偶像中,歌星影星的比例高达56.2%。艺人作为文化偶像和价值符号的结合体,其一言一行对青少年的审美习惯、价值取向、人格养成,都有着重要影响。一些艺人成名之后,倾力打造“贵公子”“千金大小姐”的梦幻人设,带来“金钱至上”“颜值即正义”的不良风气,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很容易因盲目追随偶像而扭曲了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追星也无可非议。近年来,娱乐圈出现极端饭圈文化,一些年轻人为了追星,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精力。为了“捍卫爱豆”,网络暴力事件频频出现。有些人将公序良俗和社会伦理抛到脑后,追星丧失理智,完全迷失自我,甚至误入歧途。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理智追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培育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2021年2月3日,中央文明办印发《关于持续深化精神文明教育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部分内容摘要如下:要加强媒体宣传,通过网络公开课、微博话题、视频短片等方式广泛宣传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目的意义、工作举措、经验做法;要引导推动各地村镇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大力破除天价彩礼、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推动各地学校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和节能环保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讲卫生、懂礼貌,尚节俭、爱劳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通知》在培育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中的成功经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红”作为时尚文化现象,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行业达人们借助网络平台,点评时政,科普新知,展现才艺……也催生了以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位为主导、在社会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的“网红经济”,促进了食品、服装、教育、医药、体育、广告、视频、电商、美容等行业发展。“网红”的出现,体现了社会的多元化。“网红经济”衍生的巨大功利使得部分“网红”节目低俗化、媚俗化,甚至冲击社会的道德底线,对公序良俗造成破坏。面对鱼龙混杂、层出不穷的“网红”文化,社会舆论强烈呼吁要加强规范和治理。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应该如何对“网红”文化进行道德校准,培育时代真正需要的“网红”。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素尚劳动、尊重劳动”。加强劳动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凝练与体现,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劳动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从大禹治水、忌公移山,到“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再到“铁人王进喜”“时代模张桂梅”……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等这些精神文化撑起了中华民族发展的脊梁。不同时代的劳动模范以自己的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要学习劳模精神,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要崇尚劳动、学会劳动,做到知行合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如何通过劳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2)学校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请你为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提两条建议。
2021-07-1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颁授勋章奖章。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最高荣誉,大力宣传抗疫英雄的卓越功绩和光辉形象,强化国家尊崇与民族记忆,强化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示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不畏艰险、愈挫愈勇的民族品格,为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党心军心民心。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对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授予国家最高荣誉的意义。
2021-06-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合格考)

8 .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专程前往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瞻仰革命文物、倾听历史回响。


2016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在看到了《血战湘江》的油画、《可爱的中国》的手稿等文物时说:“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

1936年11月6日,三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1981年,记者报道此事寻找女红军未找到。后来,邓颖超托人给徐解秀家人送去一条新被子。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时指出,今天,我们重温这个故事,仍然倍受感动。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21年3月30日,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和利用好革命文物对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价值。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鉴往知来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治国理政最好的营养剂。注重学习党史,从历史中获得启迪,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新时代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新时代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思政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和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全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021-04-29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政治试题(中山纪念中学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