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农民致以节日的祝福,并指出:“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富脑袋意味着广大衣民的文化素质显著提升,精神风貌显著改变,这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农耕史,以农耕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其中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既要塑好形,也要铸好魂。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内蕴,传承农村耕读传世、仁爱孝悌、克勤克俭、敬亲睦邻、笃实诚信、守望相助、谦和好礼等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守护中华文化之根。另一方面,结合时代发展与社会需要,将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内容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之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优秀农耕文化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023-02-2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创新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黄大年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办好了回国手续。归国以来,他担任国家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经常工作到凌晨,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节假日几乎没有休息过……他带领的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一一“地壳一号”,使我国的深部探测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国际学界惊叹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黄大年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回国之前,黄大年在英国已拥有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团队,他已成为少数跻身英国精英阶层的华人之一。在回答为什么选择回国这一问题时,黄大年朴实而简洁地答道,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黄大年的事迹对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2023-02-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创新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有关疫情的谣言也在蔓延,俨然成了另一种“疫情”。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都说最美人间四月天,但春暖花开时,“飞絮能加速传播新冠病毒”的谣言也随漫天飞舞的柳絮扑面而来。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明确表示,在过去两年多的研究当中,没有发现飞絮可以吸附病毒,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关于飞絮造成感染的报道。谣言重复千次还是谣言,用事实击败讹传,抓住谣言蔓延时机完善公众的科学知识体系。

自疫情暴发以来,一些网民通过网络编造、传播、散布疫情不实信息,引起群众恐慌,严重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流丸止于瓯臾,谣言止于智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主要新闻网站、新媒体平台及时据实发布权威信息,医疗专家解惑释疑,公众筑牢思想堤坝,增强对国家的信任和认同。上下同心,其利断金,要不断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防止谣言成为另一种“疫情”。


(1)谣言重复千次还是谣言,要用事实击败讹传,抓住谣言蔓延时机完善公众的科学知识体系。请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有关疫情的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俨然成了另一种“疫情”。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防止谣言成为另一种“疫情”。
(3)流丸止于瓯臾,谣言止于智者。请就抵制有关疫情的谣言、加强科普宣传提两条具体建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26日至29日,由湖南、江西两省主办的2021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在井冈山举行。从红色景区到乡村振兴,从影视作品到红色研学,从艺术文创到科技再现,利用多元化的呈现方式,湘赣两地将百年党史的壮阔征程展现在人们面前,红色文化熠熠生辉,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红色是共产党人的底色,深蕴着忠诚坚定、不畏牺牲、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红色资源是红色精神的载体,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而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和丰功伟绩,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历史和文化内涵。发展红色旅游,就是让人们找到初心、认清使命、坚定方向。发展红色旅游,就是要用红色精神来激发年轻人的爱国热情,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成为人们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从而更好地用红色精神教育后人,使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湘赣两省发展红色旅游的文化意义。
2022-05-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临川一中暨临川一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永不停歇的反腐败斗争道路上,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反腐倡廉的社会氛围,是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免疫工程,对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引领廉洁文化建设。要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已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要发挥廉洁教育基础作用,强化形势教育、纪法意识、警示震慑、示范引领。要弘扬崇廉拒腐社会风尚,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传播廉洁文化,丰富廉洁文化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拓展利用廉洁文化资源。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对反腐倡廉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2022-04-14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材料一   我国促进共同富裕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材料二   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澄清各种模糊认识,防止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促进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总的思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应如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3)要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请列举出国家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方面的两个举措。

8 . 202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

为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孙中山宋庆龄与辛亥革命》文物图片展先后在北京宋庆龄同志故居和首义之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举办,并赴澳门展出。展览集中京汉两地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优势,以200多张图片和40多件/套文物,包括孙中山为湖北革命党人题写的“天下为公”“博爱”横幅,宋庆龄题词“辛亥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等,生动展示两位伟人对辛亥革命开创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贡献,再现武昌起义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

辛亥革命110年来振兴中华”总是响遏行云的时代强音,“民族复兴”总是激动人心的美好梦想。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发表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光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我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伟大精神的时代价值。
2022-01-1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政治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讲话还向全体党员发出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新的征程上,更要着力加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努力提升党性,增强党的凝聚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魂育人。


(1)结合材料,运用培育时代新人的相关知识,说明加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借鉴意义。
(2)请就班级如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提两点建议。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了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一个老牌贫困村的扶贫怪事:地方干部为村民寻求务工机会,村民以誓吃不惯外地大米”为由拒绝:地方干部为贫困户提供鸽苗,村民把鸽子养大后卖掉,没买新鸽苗却把钱花个精光;地方干部为村民脱贫殚精竭虑,贫困户却为自己生了4个儿子而骄傲,以为孩子长大了就能过好日子……思想现念层面的贫乏,缺少改变现状的志气,等靠要的心态严重,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等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解决好这些“非物质”问题,才能真正拔掉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尤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
材料二       劳动是人类生存之本,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吃苦耐劳精神、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还可以增加幸福感,培养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哈佛大学一项调查显示: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l:10,同时,爱做家务的孩子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在我国,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人的劳动能力是各级各类教育的职责所在,近年来,劳动教育被淡化、虚化和边缘化。在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劳”已成为素质教育的短板,国家教育部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劳动意识置于实践创新素养的首要方面,重点要求: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等。
(2)劳动素养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中小学生劳动意识,使学生内心变“要我劳动一为“我要劳动”。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才能成功实现这一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