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2 道试题
1 . 从毛泽东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到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讲话,再到习近平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都极大鼓舞了科技工作者。几代科技工作者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新中国科技创新的伟大事业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民族复兴动力强劲。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科技工作者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梦想中,勇于追梦
③所处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同决定了生产力的差异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3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信息押题卷(一)
2 . 某校高三(1)班学生在学习“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这部分内容时搜集到以下图片,并展开热烈讨论。

下列发言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社会历史的进步
②私有制比公有制更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始终保持前进上升的
④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普高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测评政治试题
3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想发展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由此可以推知(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②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我们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④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彻底改写了世界现代化的版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Ⅶ)政治试题
4 . 西方式现代化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下,资本只关注经济效益,而无视或忽视生态价值,对自然的无节制索取必然引发生态危机。与此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现代化。据此判断,中国式现代化(     
①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②有基于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的中国特色
③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④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两极分化的现代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由此可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①必须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历史阶段
②必须深刻把握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必须自觉用新的实践指导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④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将其作为根本遵循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押第1—2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 .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赖以发展和创新的基本方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可见,我国的改革开放(     
①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其根本在于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推动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
③注重了实际效果和作用的务实性,为中国注入了创新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5-0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月考(九)政治试题
7 . 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4年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所以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主要是因为(       
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由中国共产党开启的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走进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提高,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8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通过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协同发力,凝聚和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资源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由此可知(       
①新型举国体制是对原有组织模式、运行机制的根本性改变
②新型举国体制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
③新型举国体制是发展中国家走上科技强国之路的必然途径
④各国实现科技强国的进程是由各地区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4-3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9 . 马克思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而又有自己独特优势的国家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新民主主义阶段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以成功的实践验证了该设想的现实可能性。这一设想(       
①坚持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统一
②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普遍地按照统一的轨道单线发展的
③丰富和完善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
④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2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十分重大。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
②科学社会主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③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进程中不断取得新突破
④坚定自己的路就要努力探寻和学习其他国家文明发展道路的特色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