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时期,租种地主土地,缴纳地租的佃农和被豪强地主雇佣耕作、领取雇佣值为生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时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乱时则武装为私兵部队,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方免不得脱籍。但他们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制生产关系和奴隶社会相比有什么大的变化。
3 . 在奴隶制近乎绝迹的20世纪中叶,残酷的农奴制堡垒却还存留在中国西藏。当时,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几乎占有西藏全部财富,而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却挣扎在生死线上。旧西藏“三大领主”掌握着绝对权力,农奴只是领主“会说话的牲口”和“会走路的工具”。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领主的强制下劳动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被“三大领主”占有和支配
④奴隶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17世纪后半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宣布的“朕即国家”,成了波旁王朝的统治格言。18世纪中叶,路易十五更明确地宣布“最高权力只属于我,立法权完整不可分地由我一人掌握。全部公共秩序都是我定的,国民的权利和利益与我的权益必然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只掌握在我手中”。这印证了封建社会时期(     
①具有明显的君主专制色彩
②广大国民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③君主掌握全部的生产资料
④被统治阶级所受的压迫异常沉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这首诗是真实历史的生动写照。出现诗句中情况的根源是(     
A.地主、农民阶级之间的根本对立关系B.不适时宜、日趋落后的封建礼教思想
C.等级森严的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制度D.土地绝大部分被地主阶级占有的现实
6 . 《诗经·魏风》中写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诗歌控诉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体现了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以下不属于造成这种不公的原因是(     
①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②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③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④奴隶只能留下一小部分劳动成果归自己支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2022年7月10日,“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北京开幕。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通常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至公元476年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发展的文明。古罗马文明时期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则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经了东周(包括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几个朝代。由此可以判断出(     
①在中国的春秋时期,私有制逐渐确立起来,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②在中国的秦汉时期,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③在古罗马文明时期,由部落联盟演化出的最早的国家才开始出现
④在古罗马文明时期,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04更新 | 616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是诗人李绅对哪个社会现象的描述?这种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请按示例列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完成下表。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人们需要更好的教育

整体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2023-06-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北大附属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土地兼并是中国封建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即所谓“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州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C.封建社会的土地资源不足D.地权和劳动者严重分离
2023-06-21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阶级社会,封建制经济的发展与激烈的阶级斗争相伴随。这表明(     
①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②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农民的反抗
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必然现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