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故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表,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


(1)上述材料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中的哪一种社会形态?简要谈谈该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
(2)请你简要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2 .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材料二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双城记》开篇中的一句话。《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该小说创作于19世纪50年代,正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种种罪恶和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化,导致下层群众中存在极端的愤懑与不满,英国社会处于爆发一场社会大革命的边缘,这与18世纪末法国的社会现状极为相似,狄更斯通过对两个城市的对比,给当时的英国社会以借鉴及警醒。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
(2)结合材料二,联系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说明那个时代“好”在哪里,“坏”在哪里?
3 . 牟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栖霞市霞光路,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拥有房产五千五百多间,土地六万亩,册岚十二万亩,现保存厅堂楼厢四百八十多间,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封建地主庄园(     
①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②占有农民大部分的劳动果实
③将高利贷当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依附于地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22高一·全国·课后作业
4 . 在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封建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和一切被剥削阶级的共同敌人,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反封建斗争之所以由资产阶级领导,是因为(     
①工人阶级还不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②在封建社会中资产阶级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
③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是天然的敌对阶级
④农民阶级依附于地主阶级,无法领导革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这是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形象描述。

材料二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邓小平指出:“建国头七年的成绩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1)分析材料一中的两种社会与材料二中新中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有何不同。
(2)“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指的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已使用天然金属,后来学会了制作纯铜器。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由此确立。墓葬之间也有了明显的等级之分,大墓墓穴宏大,陪葬品种类繁多,小墓墓穴十分简陋,只有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些工具和陶器。

材料二   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材料三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始社会为什么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2)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一次社会进步。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7 .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材料二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双城记》开篇中的一句话。《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该小说创作于19世纪50年代,正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种种罪恶和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化,导致下层群众中存在极端的愤懑与不满,英国社会处于爆发一场社会大革命的边缘,这与18世纪末法国的社会现状极为相似,狄更斯通过对两个城市的对比,给当时的英国社会以借鉴及警醒。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
(3)结合材料二,联系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说明那个时代“好”在哪里,“坏”在哪里?
21-22高一·全国·课后作业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依靠其占有的土地剥削农民,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在我国的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战乱频繁,很多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缴地租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没有自己的户口,只能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

有人认为,封建社会里照样存在残酷剥削,与奴隶社会相比并没有什么进步。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2-08-20更新 | 596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后作业
9 . 史书记载某一历史时期,“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从上述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段历史时期(       
①存在封建制生产关系                       
②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农民
③人类刚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依附于地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列宁指出:“农民(指农奴)的地位与奴隶占有制国家内奴隶的地位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通过向农民解放的道路毕竟是比较宽广了,因为农奴制农民已不算是地主的直接私有物。”这说明(     
A.农民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B.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C.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完全自主地劳动D.农民与奴隶的社会地位完全一样
2022-07-18更新 | 483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绥德县绥德高级中学2022-2023学期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测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