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2023年6月13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文化遗产保护分论坛在深圳举办,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研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态利用。大家表示,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根脉,就是在助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②按照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真题 名校
2 . 一个个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赓续着农耕文明。尽管农机取代了牛马,电灯取代了油灯,但“勤劳节俭”“耕读传家”“天人合一”等价值理念仍然没有改变。传统村落保护,既要塑村容村貌之“形”,也要铸农耕文明之“魂”。这表明(     
①农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村容村貌之“形”依赖于农耕文明之“魂”
③要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
④坚守传统价值理念是保护农耕文明的必要前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8-28更新 | 6121次组卷 | 35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开发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近年来,全球品牌应用“中国元素”之风愈演愈烈。路易威登、香奈儿等许多品牌设计师频频在织锦刺绣、写意泼墨、云龙图腾、青花瓷等中国文化元素中需求灵感,各种典型的中国人物或动物形象如花木兰、功夫熊猫,被运用到好莱坞电影中……这给我国企业品牌设计的文化启示是(        
①大量吸纳他国文化元素,消除我国与他国的文化差异
②尊重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调适企业品牌设计审美取向
③理解、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加以创新应用
④强化文化交流,以他国文化元素为品牌设计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03-18更新 | 510次组卷 | 48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4 . 由鄂西大巴山的恩施抬工号子、陕北艄公谣、内蒙古鄂温克歌曲《敖鲁古雅》、闽东畲族双音、滇西洱海民歌组成的原生态情景表演《土地的歌》,用原生态音乐展示了祖国多民族的文化构成,山水林田湖的生命之歌交织在一起,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文化与自然、人类与世界和谐共生的历史画卷。各民族文化(     
①在相互交融和相互促进中熔铸中华文化
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③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带有明显区域性
④是由不同民族的艺术创作者在实践中完成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学说,为中国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新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启示我们(     
①坚持拿来主义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④恢复“儒教”,倡导诵经复古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 . 中华五千年文化,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了解并阅读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古代诗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探       ④古典诗词注重实用、综合性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1-26更新 | 501次组卷 | 37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起点考试政治试题
7 . 随着中国网络文学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线阅读用户达到4.5亿,用户阅读网络文学的相关习惯正在逐步形成。但中国网络文学传播也存在一些问题:作品内容同质化、内容迭代慢于市场迭代、版权保护力度不足……这一现象启示我们( )
①强化我国网络文化市场知识产权链条保护
②不断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创作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奏响文化主旋律
④提高个人阅读鉴别能力,抵制不健康的网络文学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②④
8 . “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隔困,千里诵义者也。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自古大侠,无不义气为先,但常为义所困,以武犯禁。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辩证对待传统文化                      ②要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③要看到传统文化制约思维方式        ④要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经典永流传》大型文化节目响应和直接落实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让传统经典具有了新时代属性。同时也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弘扬主流价值,树立文化自信。又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不仅有艺术名家,也有后起之秀,还有许多热爱生活的普通群众,他们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经典永流传》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1)简要回答文化影响人的来源,表现,特点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回答,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