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2021年12月9日,“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又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我国第二次将三尺讲台放置在无垠的太空,也是世界上首个进行两次太空授课的国家。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①旨在进行太空科普,培养青少年崇尚科学的热情
②能够发挥天地互动优势,实现教育方式根本转变
③彰显了中国航天科技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有利于激发青少年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4-27更新 | 442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2023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等,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天宫课堂”的开讲(     
①提升科普效果,创新空间科学知识
②表明教育已成为文化传播主要手段
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④创新教育方式增强了科学的感召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

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同正在天和核心舱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亲切通话,激励航天工作者不辱使命、继续奋斗,今广大航天工作者备受鼓舞。总设计师杨宏表示:“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每一步工作,圆满完成好空间站的组装建造任务。”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国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航天三大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航天精神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生机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弘扬新时代“航天精神”的重要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几十年来,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敢于挑战世界难题,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卫星导航专项集智攻关,打破了传统思路,实现卫星导航基础产品的自主可控;探月工程嫦娥五号突破了在月球上采样返回碰到的新技术,实现在月球可靠采样,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空间站不走别国的老路,而是采用运载火箭发射各舱段入轨、上天后交会对接的建设方式,设计成独特的T字构型……

创新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精神有着无穷大的动力,引领着中华民族在往实现“中国梦”的路上靠近。2021年,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攻坚克难,取得了重大突破。展望未来,中国航天将创新推动包括建成中国空间站、实施探月四期、行星探测等重大工程实施。与此同时,中国航天还将拓展国际合作的深度广度,积极参与外空全球治理,在行星保护、太空交通管理等领域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让中国航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


(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中国航天人是如何不懈追求航天梦的。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为更好地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22-04-09更新 | 32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的脱贫攻坚,不仅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凝聚起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一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要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华文化力量的知识,说明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对砥砺前行、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取得成功,我们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数据,到2021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中国航天再一次刷新中国人在太空的驻足纪录。

近年来,中国航天成绩斐然,每一次发射、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超越,都提供了大量信息、数据和宝贵的经验,不断提升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载人航天器所处的高远位置和微重力等特殊环境,为科研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场所,在推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刻骨铭心的征程异常艰难。但是,我们不会停止对太空的不断探索,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1)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

材料二   2021年12月9日,一场来自中国空间站的“天宫课堂”,再次让人们感叹科幻照进现实。

“天宫课堂”闪耀着拼搏奋斗、努力追梦的中国精神,展示着中华民族亘古以来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当我们听到来自中国空间站的授课,心中涌起的必定是无上的荣耀,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庄严地升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来自太空的一堂奇妙生动的“天宫课堂”,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它开启了他们的飞天梦与科学梦,帮助他们展开理想的翅膀。

人生因奋斗而精彩,科技因创新而延续。本次“天宫课堂”是对8年前“太空第一课”的继承和发展。在一次次传承中,“课堂”升级了,“课表”也升级了,新的风貌下人类走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2)依据材料,请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天宫课堂”的文化价值。
(3)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天宫课堂”的观后感,你会选取什么样的标题?请设计两例。
7 . 2021年12月9日,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正式推出,全程现场直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演示的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地面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学习活动。材料说明(     
A.天宫课堂是激发和培育中小学生对科学探索热情的主渠道
B.现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过程具有选择、传递、创造功能
C.天宫课堂是文化传播重要途径,培养立大志、担大任新人
D.科技是推动文化继承发展创新和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上,不管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对浩瀚宇宙的关注、对太空的探索,都同样充满热情。我国自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升空,到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开启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的时代,展现了中国人对太空探索做出的不懈努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基本实现了"三步走"战略。不仅本身实现了一系列技术跨越,而且对整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拉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资源有限、科技水平相对不高的条件下,独创了大型系统工程组织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成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软件",同时还锻炼和培养出了一大批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中国还将继续加大载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外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航天梦,我们的航天英雄曾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你永远不能活在摇篮中。我们曾错过海洋,但我们不能再错过宇宙。"在中国的航天事业栉风沐雨、不断进步的几十年里,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工程、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文化和航天精神,他们用意志和智慧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在新时代,这一精神仍会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结合材料,运用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传承好、弘扬好航天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3)神舟飞天,举国欢庆。请你为中国航天事业辉煌发展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9 .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通过天地互动方式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三位“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轨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面对青少年开展太空授课,意在(     
①启迪科学智慧,弘扬科学精神
②引领文明风尚,塑造健全人格
③发挥科技作用,推进教育改革
④彰显航天成就,激发爱国情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暗物质探测器叫“悟空”,探月工程叫“嫦娥”工程,航天站叫“天宫”,全球定位卫星系统叫“北斗”,全球低轨卫星系统叫“鸿雁”,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这些取自于中国传统神话的名字,让标志着中国航天人奋斗史的大国重器具有了浪漫的色彩。这些令人遐想的命名(     
①说明了我国自古就是航天科技强国
②表明传统神话是航天科技创新的源泉
③为航天事业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意蕴
④引发了社会大众关注航天科技的热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