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形成了中华文明。2023年2月1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形象标志正式亮相,该标志(如右图)立足黄河“几”字形地理特征,同时融入“红飘带”和“龙图腾”的造型特征,传达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以及新时代的崛起与腾飞。这一设计(     

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融合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
②契合时代发展要求,博采众长实现综合创新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中华文化深厚底蕴
④能够振奋人心,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商业价值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积极开展对外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执着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两千一百多年前,中国人就开通了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平等开展文明交流,留下了互利合作的足迹,沿路各国人民均受益匪浅。六百多年前,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占领一寸土地,而是播撒了和平友谊的种子。近代以后,中华民族曾遭到了列强长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国人民从中学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

回顾世界近现代史,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损人利己,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我们党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明确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全国、全世界宣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运用文化的知识,分析弘扬材料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现实意义。
2024-03-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7. 2课后分层作业进阶高考(C卷)
3 . “近悦远来”“性相近,习相远”“君子和而不同”……在“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上,众多外国嘉宾不时引用蕴含中华智慧的古文古语。这反映了(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文化交流彰显价值
③文化交流构成文化发展的动力                  
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穿越时空的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唐代金银器中最有名的鸳鸯莲瓣纹金碗通体采用捶揲技术制作成型,代表了唐代工艺的最高水平。捶揲技术最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随着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密切,捶揲技术传入中国并在唐代广泛应用在金银器皿上,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金银器的器型类别和装饰风格,为唐宋金银器的商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这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工艺技术植根于优秀外来文化之中
②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1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8.1课后分层作业巩固提升(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考古发现,距今4500年前后,西亚地区的小麦、黄牛、绵羊和冶金术相继传入我国黄河中游地区,并很快融入中华文化系统中;与此同时,我国华北地区发明的粟和黍的栽培技术也向西亚地区传播。上述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不同国家的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②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获得相互认同
③文明对话丰富了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质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
6 . 文物,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身份和精神传承。从河姆渡出土的炭化稻谷到大汶口出土的猪形陶鬶,从商周时期精美非凡的青铜重器到汉代的金缕玉衣,从“一页宋书一两金”的传世古籍到清代圆明园的十二兽首……我国数千座博物馆的浩瀚馆藏,让观者穿越中华文明发展的不同时空,直面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延绵不绝的伟大与壮丽。由此可见(        )
①文物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0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4 练习8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7 . 2024年1月,“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在河北博物院正式开展。在本次展览的第四部分“创新转化无界之境”,设置“光影丹青”沉浸式体验区,汇聚流散海外的古代绘画精品40件,将传统水墨丹青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带领观众以视、听、触多感官实时交互的全新体验“走”进古画之中。“光影丹青”沉浸式体验区(     
①历久弥“新”,对传统水墨丹青的内涵进行了拓展
②推陈出“新”,赋予了传统水墨丹青以新的呈现形式
③革故鼎“新”,对传统水墨丹青有鉴别地加以对待
④耳目一“新”,用科技的力量展现水墨丹青的魅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中华优秀诗词承载着中国人的诗情与诗心,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农历新年伊始,家家户户“总把新桃换旧符”;出门在外,不禁感叹“月是故乡明”。我们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劝人奋进,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语友人,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安定内心。我们期许“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魄胸襟,坚定“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的立场信念……在这种独特的中国式诗意生活中,我们达到了和诗词作者“同频共振”的奇妙境界。这种“同频共振”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积淀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基因
②中华优秀诗词源于诗词作者的聪明智慧,当主体感悟与其相近时就会发生“同频共振”
③中华优秀诗词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充分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转化
④中华优秀诗词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满足了人们丰富的精神需求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2024-02-14更新 | 143次组卷 | 5卷引用:7. 2课后分层作业进阶高考(C卷)

9 .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其中强调“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如何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成为越来越突出紧迫的任务。

某校高二(1)班举办“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班会,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列出主题班会的发言稿。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200字左右。

10 . 2023年10月08日,人民网数据分析显示,当前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德、信、孝、诚、善、仁、和、礼、义、道。这些汉字博大精深、蕴含丰富、义理精深,经过数千年沉淀与传承,已经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材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兼收并蓄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古为今用、去伪存真

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