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 . 鱼与“玉”“余”谐音,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动物,人们常把它做成各种工艺品的装饰,寓意“金玉满堂”“富贵有余”,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富足、连年有余的愿望。某班同学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时,发现很多文物上都有鱼的图案(下图)。同学们据此展开讨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决定文化,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兴盛
②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不同时代的文物完整再现了社会历史场景
③文化需要载体来呈现,文物上鱼的图案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2 . 2024年春节期间,电影《第二十条》引起广泛反响,票房屡创新高。影片以三个生动的真实案例为蓝本,用艺术化的形式和接地气、贴近民众的创作手法,围绕《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内容展开,再次引发社会公众对于公平正义的热烈讨论。电影《第二十条》的成功得益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积极借鉴其他民族文化长处和精华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训练(三)政治试题
3 . 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所在城市的历史,不少城市纷纷开展“寻找城市记忆”系列活动,通过旧址寻访、专题展览、系列节目等方式,使那些正在逐渐消失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能够重新焕发出它们本应具有的价值。“寻找城市记忆”旨在(     
①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让价值观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重走来时的路,挖掘文化遗产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
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其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④融合城市发展与文化底蕴,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高三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4 . 2024年3月19日,《中国节气》系列第一期《春分奇遇记》在河南卫视播出。不同于传统佳节时的至美大餐,二十四节气以更小而美、趣且新的戏剧样式来呈现。一位“节气先生”将贯穿全年,以古今人物“奇遇记”的形式,展开每一期的“一个节气,一段奇遇,一种情感,一首歌曲”。同时节目也继续运用AI、XR等技术,丰富视觉呈现。该系列节目(       
①通过文化交流互鉴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②不复刻传统,也不搬运历史,找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密码
③继承传统,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④彰显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意蕴,唤起古今共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演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希望各国专家学者当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秉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阐释“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
(2)新时代我们要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的研究。请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溯源循根互鉴发展”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字左右。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6 . 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及考古界专家学者的参与下,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类电视节目与观众见面。《非遗里的中国》等一系列活化文化遗产的精品节目让文物、遗产活了起来、火了起来。这些节目中的文化遗产(     
①是重要财富,成为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赓续中华文脉,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             ④是传承文明的种子,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7 . 薅草锣鼓是恩施民歌中田歌的一种俗称。历史上,土家族地区山大人稀,单家独户劳力不足,加上野兽出没,糟踢庄稼,伤害人畜,土家人形成了互相换工、结伴成群、协作生产,并配以锣鼓敲击,既可作劳动的信息,消除劳作疲劳,又可起惊吓野兽的作用,久而久之,形成独具特色的“薅草锣鼓”。由材料可知(     )
①薅草锣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经济对人们的文化生活具有支配作用
③薅草锣鼓是土家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土家族历史发展的产物
④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传统文化因传承而具有时代价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宜荆荆随恩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二模)政治试题
8 .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故宫博物院和法国凡尔赛宫联合举办了“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分为“龙与百合花的相遇”“紫禁城中的法国风景”“凡尔赛宫的中国时尚”三个单元,展出约200件文物精品。

典型展品:
凡尔赛宫的青釉香水瓶
该香水瓶的瓷质瓶身产自中国,于1743年通过贸易往来传至法国,由巴黎铸造匠将其顶部、口沿及底座用洛可可风格的铜镀金饰件加以装饰,使其呈现出喷泉一般的形状。
这一展览(     
①印证了当时的中国文化对法国艺术风尚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为增进中法两国在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互鉴提供了平台
③能凸显各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④促进东西方文化在交融中实现趋同、创新,使两国人民共享优秀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中华古诗词以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心存感恩、孝敬父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我们爱国奉献、担当有为;“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让我们珍惜时光、勤奋学习……还以其积极的境界,给人向上的力量。“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让我们排解不被人理解时的苦恼;“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让我们理解诚信的千金价值;“须知少日擎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让我们不要忘记当初的梦想……

流传千古的诗篇,使人们仿佛能听见那些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音符,感受到中华诗歌不朽的魅力,激起了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华古诗词何以激起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10 . 近年来,我国加强古籍数字化建设,古籍再生性保护取得突出成果。全国累计发布古籍数字资源超过13万部(件),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的资源数量超过10.3万部(件),构建起一座中华古籍的数字网络家园。读者在“中华古籍资源库”对古籍进行全文影像阅览的同时,也可享受丰富的、专业的研究成果。加强古籍数字化建设(     
A.能更好保存古籍承载的信息,延伸中华民族历史轴线
B.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广泛地传播
C.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使之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D.能为公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让更多人便捷地阅读古籍
7日内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高考政治挑战模拟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