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让我们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同志提出,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涵。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国革命由低谷走向高潮的重要原因,就是全党上下展现出一股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怕牺牲、永远奋斗的革命精神。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贺信中指出,“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强调“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正是各民族不同文化的共生与交流,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人类文明。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当今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特色地域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是这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记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只有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求同存异、和谐共生,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弘扬延安精神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
(2)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3)就当代青年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写两条建议。(每条建议不超过20个字)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3年,中国人首次在太空留下足迹;如今,中国拥有了完全独立自主的空间站。20多年来,中国航天人锲而不舍地持续追求,载人飞行实现了从一人一天、多人多天到两人中期驻留再到多人长期驻留,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任务,在浩瀚宇宙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中国航天事业的奋斗历程,就是一段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成长史。逐梦之路绝非一马平川,面临着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但航天人始终洋溢着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善于创造、善于创新的锐气,在对前一次技术成果的总结、调整和跨越中,不断推进航天科技创新,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此过程中,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发展航天事业的。
(2)请你结合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以“弘扬航天精神,绽放青春梦想”为主题,针对青年学生写一篇宣传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鲜明;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④字数150字左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系国家发展大局。

【稻蟹共生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近年来,东北各地积极探索稻蟹共生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传统模式下,水稻生产需要用大量农药杀虫除草,而蟹的生存需要减少农药的使用。在稻蟹“共生种养”的新模式下,河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的生长;水稻生长中由于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稻蟹共生模式是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苦斗争中形成的,是东北抗联将士崇高精神风貌和高尚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革命精神的彰显,是人类为了正义事业挑战自身极限的传奇典范。

(2)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将东北抗联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支撑。某校团委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重走抗联路”主题教育活动,请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为这次主题活动写一份宣传稿。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4-05-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二政治试题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易(0.85) |

4 .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雷锋同志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立志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60年来,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在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关键是要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转化为亿万中华儿女的道德自觉和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就新时代如何推动“雷锋精神”走进校园提两条建议。
2024-05-16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成都大运会的会徽深受大众好评,其设计选取了古蜀文明与天府文化的象征元素之一——太阳神鸟。太阳神鸟蕴含着追求光明和美好的精神寓意,彰显着天府文化中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成都地方特色,与开幕式的主题“成就梦想”完美契合。这表明会徽的设计(     

①赓续了中华民族精神
②展现了中华文化魅力
③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④受人民群众审美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10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戈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等。

材料二无数英雄模范用炽热的报国志和爱国情谱写了中华民族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雷锋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用行动铸就了雷锋精神的核心和精髓。被称为“科研疯子”“拼命黄郎”的黄大年不断求索、刻苦钻研,几十年如一日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有不忘初心、勇担扶贫大任,奋斗在脱贫战场,把最美的韶华留给大山的驻村书记黄文秀;有成就学生、擎起教育大旗,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燃灯校长”张桂梅。以杨利伟、景海鹏为代表的航天人,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释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进校园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从英雄模范中汲取精神力量,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7 . 【精神传承】

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在世代传承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其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深刻体现着爱国主义精神。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正是在反抗列强侵略斗争中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艰苦斗争,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一系列伟大民族精神,书写了爱国主义的辉煌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已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征程上,要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我们应如何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奏响新时代爱国奋斗的最强音。

【精神动力】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任的中心任务,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继续高举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旗帜,充分激发中国人骨子里的爱国奋斗情怀,才能交出一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合格答卷。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知识,分析高举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暑假,研学旅游市场火爆。在我国义务教育“双减”背景下,父母的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改变,让孩子“出门看世界”代替了补习班、兴趣班,家长们带着孩子走向祖国大好河山,在行走中收获了不同于书本的知识与感悟。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不少研学机构在假期推出了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研学产品,不仅将自身特色资源融入研学课程中,还更加注重实践、互动和创新,真正让孩子们“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据统计,当前研学活动受热捧的项目主要是红色研学、博物馆(图书馆)研学、国防夏令营研学、乡村劳动研学等。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今年暑假出现“研学热”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暑假研学活动受到热捧的主要项目对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
2024-04-04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近年来,多地红色景区创作凸显红色主题的故事剧本,为参观者打造如同革命先辈所处的艰难环境那样的拟态氛围,使参观者在红色故事的“叙事语境”与“角色感”中重新认识中国革命,重新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从而完成从参观者到参与者再到传承者的身份转变。这表明(     
①活化历史场景更能激发参观者的情感共鸣
②主体的角色转换取决于环境的变化与创设
③参观者深层体验的建构是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弘扬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国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日益显著,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密码和动能。

材料二   近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古老的文化遗产在中华大地焕发新的时代光彩。“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相关知识,说明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多重价值的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对“如何续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提出两点建议
2024-03-31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