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厂变赛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所在的首钢园及其工业遗址,也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石景山首钢园区必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的典范,成为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典范。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创造了钢铁冶金业的辉煌,是一代钢铁工人的记忆,也是中国百年产业发展的记忆。但为了绿色发展而搬迁后,首钢园区内的老厂房、烟囱、冷却塔等没有被一“拆”了之,而是被尽可能完整地保留下来。2013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首批试点,计划建设成既保留工业遗存面貌又适应现代办公需求的创意产业园区。2015年,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一系列冬奥工程开始落户首钢。

工业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转型、再利用,成为各国共同的课题。像首钢工业园区这样,把工业遗址变成“金山银山”,让当年那些尘封的工业遗产再次“活”起来,成为中国工业永不磨灭的“真迹”,继续造福于民,无疑是多赢。由此,“老首钢”华丽转身,让“雪飞天”惊艳了世界。北京冬奥会后,首钢工业园将继续通过资源整合、产品更新换代和与周边旅游景区的区域合作,充分发挥首钢工业旅游品牌和竞技体验旅游的独特魅力,打造工业旅游精品工程。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首钢工业园区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对城市发展的价值。
(3)老工业基地用好了就不是“包袱”,而是财富。东北某市正在依托丰富近现代工业遗存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城市,请就如何吸引游客参加工业旅游提出两条建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回家,总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人们用暖心的“欢迎回家”刷屏,为漂泊异乡160年的圆明园马首钢像送上祝福。马首铜像为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清乾隆年间由宫廷匠师精工制作,以精炼红铜为材,色彩深沉厚重,以失蜡法一体铸造成型,神态棚棚如生,毛发分毫毕现,历百年风雨而不锈蚀,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是一件非凡的中国古代艺术品。马首鋼像的制作工艺值得深入研究发掘,为我国传统失蜡铸造工艺复原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马首回归之路,汇聚党和政府、港澳同胞磅礴力量,符合人民群众般切期待,诠释着“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的深刻道理。马首回到圆明园后,我们会加强保护、研究与展示、利用,以马首归藏为主线,揭秘深藏其间的文化密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以此教育引导人们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痕迹、留住文化根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1)结合材料,说明马首铜像的设计及制作工艺进行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特征的。
(2)圆明园流失文物,是中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构成。结合材料,说明马首铜像回归的文化生活
意义。
(3)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做好文物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意义尤为重大。请就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提两条建议。
2021-02-1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3 . 2020年10月11日至16日,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电影行业交流日渐频繁,一大批故事片、纪录片及动画片在合作中创作完成,电影艺术正成为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光影“大使”。本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特别推荐影片,是多国的专业电影人从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多部作品中选出的。在本届电影节展映单元,500余部国内外优秀影片在户外广场、电影院线和线上平台与观众见面。其中,影院展映影片102部,70%以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1)阅读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加强电影文化交流的原因。
(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请“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相关知识,就我国如何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提三条建议。
2021-05-3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文)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老字号承载了厚重的生活与文化记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商业领域的集中呈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华老字号也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艰难度日,甚至抱憾终结。可惜的是,如今北冰洋冷饮雪糕实现“一小时达”,五芳斋万种定制粽任君选择,百雀羚新媒体广告圈粉“90后”……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目前全国有超过半数的中华老字号上线网店,老品牌,新姿态,老字号们正敞开怀抱迎接新零售时代。

中华老字号六必居以“既恪守六必祖训,又对标新时代需求”为发展理念,以铸造诚信活力民族品牌为发展目标,将深厚的文化积淀、精湛的传统工艺,融入新时代、新元素、新技术,将“酱菜之源”的核心文化创意融入产品本真,全面提升了中华老字号“六必居”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推动中华老字号品牌赢得未来。
(2)就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激活老字号的商业基因提出两条建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信息技术发展,智能通信设备日益普及,看、拍短视频,逐渐成为老百姓获取资讯、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以往,注重原生态、整体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非遗传播多为展陈等形式,受时空限制较大,影响力有限。传统的非遗专题片也由于时间长、体量大,往往叫好不叫座。而今,短视频平台凭借强大的社交功能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短视频配以突出亮点的特效,使非遗实现从静态展示到活灵活现。不少专业化的短视频机构也积极布局,使非遗实现从自娱自乐向系统规模专业化迈进。遇上短视频,非遗活了、靓了、年轻了。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短视频是如何助推非遗发展的。
(2)结合材料并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非遗遇到短视频为什么会变活,变靓,变年轻。
(3)对于非遗,很多年轻人还只是“看热闹”而非“看门道”。请就如何吸引年轻人关注非遗,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是党和政府推动城镇化的良性之策。但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地域特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建设性破坏”、“开发性破坏”及“商业旅游性破坏”。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从“纵横”两方面考虑发展文化的“比较优势”:一是“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深厚的传统根基;中国也有对外开放的传统。二是“横”,中华文化特色明显,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如何通过“文化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城镇化”,广泛调查,深入论证,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和影响力,在做大特色的同时,把其推向周边市外,推向全省全国全球。这是城镇化建设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是实现城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文化的“比较优势”的原因。
(2)结合材料,有人认为:“只要有了党和政府的正确思想指导,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就能实现。”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对这个观点予以评析。
(3)请你针对在城镇化过程中应该如何保护地方文化写出两条措施。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制作的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在各大媒体上线推送以来,引起广泛关注。该作品的推出,是用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生动教材、在互联网时代讲好党的故事的有益尝试,有利于进一步将主题教育引向深入,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

《“十一书”》共11集,选取了贺页朵、陈然等11位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用大量第一手材料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和无畏气概。“宣誓书”,字里行间闪耀着信仰的光芒,通过表演艺术家的动情讲述,让观众深深震撼于书写者一心向党的赤诚之心。“示儿书”,让人看到的不只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歉疚和期望,更有一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坚定执着。片言不见的“无字书”,是陈毅安与妻子的生前约定,体现着他们誓将一切献给党的热忱和无悔……这11封经历战火硝烟而幸存至今的书信,是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历史见证,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珍贵而生动的教材。

《“十一书”》以微纪录片的创新形式,鲜活再现了血雨腥风年代共产党人对革命信仰的忠贞不渝,增强了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让信仰传递更加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利于“润物无声”地营造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氛围。


(1)“十一书”的播出引起广泛关注,这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2)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在今天宣传革命先烈事迹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就学校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三条建议。

8 . 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以下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自20世纪20年代起,“古史辨派”以现代方法重新梳理了古文献和史书,对于古书记载上古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学术界一直深信不疑的五千年文明体系产生动摇,国外学者甚至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2001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开始,经过长期考古调查和发掘实例,提出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空白;揭示了各地方文明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鉴,逐渐显现出“一体化”趋势,从中孕育出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原因和源头;同时还发现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源自中亚地区,但在勤劳智慧的先民手中发扬光大,发展成为独一无二、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知识,说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原因。
(2)请就如何推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提出两条建议。
2020-01-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村落不能再造、复制,也不能仿造、移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稀缺性、真实性和原生态性。我国现阶段大力推动发展全域旅游,传统村落的稀缺性和原生态性使其日益成为旅游活动的一个热点。

2012年至今,我国公布了五批共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这些种类繁多、生动多彩的传统村落,形成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支撑,它们既是世界农耕文明的源头和我国农耕文明最集中的反映,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源泉所在。在城乡关系重构的今天,一个个传统村落已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重塑的重要载体,成为一座座诗意栖居的家园。

传统村落面临的当务之急依然是严格保护,如何让传统村落走向现代、走向世界,是今后的一个重要议题。


(1)面向未来,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请就如何让传统村落走向现代、走向世界提出两点建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平“语”近人》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日的探索与创新,其成功之处在于把握住了一个“近”字,亲近中华历史文化;每一集的经典佳句,源自千古名篇,至今还广为流传。贴近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些典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精选的总书记用典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切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把严肃的理论思想转化为亲民的大众语言。


(1)有人说:“《平“语”近人》的成功是文化创新的典范,给我们在文化创新方面提供了很多启示。”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2)《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通俗传播。请你就如何通俗地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三条建议。
2019-12-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