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0 道试题

1 . 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9年来,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回答下列小题。

1.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评估,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并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建设(     
①减少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②为全球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供了重要平台
③为全球经济平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中国已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如今,“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被写入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国际组织重要文件,这(     
①说明“一带一路”与上述国际组织具有相同的宗旨目标
②表明“一带一路”积极回应了当前人类关注的共同课题
③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实施提供了组织机构的保障
④有利于提升"一带一路"核心理念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一带一路”超越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封闭性、零和性,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基础上的平等参与、互利共赢,不输出意识形态、不复制发展模式,不搞歧视性、排他性的标准、规则和体系。“一带一路”建设对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反映当前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变化
②反衬出传统全球治理机制对世界发展的阻碍作用
③体现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④促进各国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加强合作、减少竞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下列关于“一带一路”的表述,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规则,说法正确的是(     
①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的国家,有发展中国家、欧洲国家、非洲国家。犯了概念外延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②参与“一带一路”的不发达国家人口都摆脱了极端贫困。犯了判断的量项使用不准确的逻辑错误。
③很多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经济活力增强了,因此,有些经济活力增强的国家参与了“一带一路”。犯了换位推理时扩大概念外延的逻辑错误。
④美国在欧洲实施的“马歇尔计划”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都重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有人据此认为“一带一路”就是当代的“马歇尔计划”。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09更新 | 3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学业选择性考试调研测试(期中)政治试题
2 . 在山东济南,“党员先锋车”活动自2001年开展以来,已经成为泉城出租车行业的“招牌”。近年来,济南市多部门联合推动“党员先锋车”从巡游出租车拓展到网约车、公交车、大货车,“党员亮身份”一直延伸到全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以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推动服务提质、工作提效、发展提速。此类活动的开展(     )
①是党的先进性在实践中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②说明党的纯洁性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
③表明党的领导是激发行业发展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是践行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的正确选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要求整体把握漫画(如下图)内容与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自身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下列给出的标题中比较切合漫画寓意且对应哲学理解正确的是(     
A.圆滑与正直——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
B.写人与做人——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C.成才与成人——物质决定意识
D.部分与整体——关键部分发展决定整体发展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议题 概念的含义

情境分析

材料一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只要我们进行逻辑思维,就一刻也离不开概念。首先,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人们掌握了概念,就能把这一类事物同别的事物区分开来。其次,由于概念更普遍、更深刻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人们掌握了概念,就能突破直观的局限,真正理解客观事物。再次,概念既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总结成果,又是人们获得新认识的起点。只有概念明确,才能恰当地作出判断,才能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总之,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只要我们在进行逻辑思维,就一刻也离不开概念。

材料二   《三国演义》中,侍者夜间为曹操拾被,被曹操所杀。曹操杀了侍者并说自己追悔梦中杀人。杨修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思维碰撞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什么是概念以及它是如何反映事物属性的。
(2)利用概念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杨修的话的认识。

5 . 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

历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艰辛探索绘就“中国之制”,“中国之制”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典范;“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中国之治”是“中国之制”的具体体现,“中国之制”优势通过“中国之治”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得到全面彰显。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之治的“核心密码”。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小金在学习“坚持党的领导”时上网查找了一些事例,请你综合运用学科内容配对事例所体现的党的领导方式。
事例
党的领导方式
(1)北京石景山区成立“冬奥先锋党支部”,全力做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A.政治领导
(2)党中央发布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B.思想领导
(3)党中央批准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激励党员干部群众弘扬光荣革命传统。C.组织领导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2.“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中国发展稳定奇迹背后的“制度密码”在于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概念外延的关系看,下列组合中符合右图示意的是(     
A.S基本政治制度,P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S根本政治制度,P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S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基本政治制度
D.S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基本政治制度
3.(多选)“中国之治”成功的背后,体现了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5000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具有独特的强大内聚力、延续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这说明(     
A.中华文明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长处
B.中华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上优秀的文化
C.中华文明在统一与分裂中不断交替演进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多选)小牛同学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交出了一份法治中国建设的成绩单。以下对“两高成绩单”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价值追求表现
A人民中心回应关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公平正义公正司法,定分止争化解矛盾
C权责统一民主协商,法治德治相得益彰
D廉洁高效科学立法,划分法律关系边界
A.AB.BC.CD.D
5.在“中国之制”中彰显“中国之治”的优势,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当前,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依然需要焕发“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的干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新生活、新奋进的起点。这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实现了历史性的抵达,我们还要继续开创性的进发。
(1)“我们实现了历史性的抵达,我们还要继续开创性的进发。”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可以进行部分地区的试点,通过改革在某些地区率先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从而能够为全国其他地方促进共同富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综合运用学科内容,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链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________
2023-12-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Tuhao(土豪)”“Dama(大妈)”“Tomboy(女汉子)”有望被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的消息引发网民热议。据此回答下题
1.中国大妈、女汉子、土豪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类人群、一段故事、一个热点、一种生活方式。这表明
A.人们的生活经历不同,就定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B.意识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C.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D.人的认识归根到底自于人们的实践
2.这些土生土长的词被收入《牛津词典》引发了人们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影响力增强的表现,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重拾尊严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些词本身带有贬意或嘲讽之意,有损中华民族的形象。这从一个角度说明
A.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B.意识的形式具有主观性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 . 对漫画《摇身一变》反映的经济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市场交易应该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
②这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
③商家抓住了消费者心理,是成功的经营方式
④“大师制”品质高,数量稀缺,价高无可厚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近年来,网约车、旅游网站等,都不同程度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指出,互联网平台和商家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不得滥用算法权力,不得利用算法对消费者进行“大数据杀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大数据杀熟”是生产者不公平竞争的表现                    ②“大数据杀熟”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体现
③“大数据杀熟”导致分配不公、经济波动                           ④国家依法监管“大数据杀熟”,促进公平交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2018年5月25日至7月10日,阿富汗国家宝藏在河南郑州博物馆展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告诉记者:“在阿富汗国立博物馆的大门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一句铭文,‘文化存,国家生’。一字一句都表现着我们无论如何都会保护我们文化遗产的决心!”对于“文化存,国家生”,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国运兴衰
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有观众这样表达自己的观感:“通过参观这个展览,我了解了阿富汗的历史和文化,对阿富汗国家宝藏的颠沛窘境感同身受,也增强了保护中国国家宝藏的意识。”这体现文化生活的道理有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是自发学习的过程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对漫画《摇身一变》反映的经济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摇身一变》作者:王铎
①这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
②市场交易应该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
③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④名人效应影响价格是市场调节盲目性的表现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020-07-11更新 | 3856次组卷 | 60卷引用:内蒙古化德县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