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坚持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时空和作用上的差异,但在内容领域、观点见解、思维方式等方面又有诸多通达相融之处。毛泽东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传统“民为邦本”思想进行改造,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将《汉书》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实证与考据方法进行创新转化,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用以揭示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与理论论述中,巧用中华文化名言名句,激活其内蕴的合理因素,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如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等。这既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嫁接联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呈现出愈加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以唯物辩证法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应有的当代气韵与时代风采。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第二个结合”对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2)“第二个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至上性和优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强调“实践”的古语,请你列举两句。
2 . 2015年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之年。中国外交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取得诸多重大成果和进展。完成18-19题。
1.从“一带一路”的倡议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从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纪念抗战 胜利70周年活动,从广泛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这充分体现了
①中国作为不断崛起的大国的国际担当 ②中国政府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③中国在世界各国心目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④中国政府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2015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时,引用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名句“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希望英国议员可以登高望远,继续推动中英关系良性发展。习近平主席出访时引用当地的名言警句
①促进了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 ②消除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性
③反映出不同文化成果具有相通性 ④表明优秀传统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6-12-2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湖南长沙雅礼中学高三下高考热身训练文综政治卷
3 . 中国的名言警句和成语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选项中成语与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③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④真金不怕火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个标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新编历史晋剧《日昇昌票号》里有这样的情节:当饥寒交迫的魏老太拿着被水浸过的汇票来兑银子,伙计难辨数额怎幺办?日昇昌票号大掌柜雷履泰贵人详查账目底簿,当机立断,兑!当伙计忽略差价少给客商兑了七两八钱银子怎么办?雷履泰斩钉截铁,补齐!正是靠着这种诚信精神,日昇昌票号实现了分号遍布全国几十个城市、商埠重镇,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商业史,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商业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其间蕴含的经营哲学、文化理念对后世影响至深。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金融的快速发展有力支待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但目前金融领域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如极个别金融圈存在“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例外论”等思想,这些思想和言论对部分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经营观念、价值观念造成偏差和混乱,影响着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不仅要加强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建设,也要促进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软实力”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2014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既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又彰显了现代金融元素、金融理念、金融精神,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在金融领域的生动实践,让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有了更宏阔的历史纵深。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极个别金融圈存在的思想加以批驳。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阐述坚持“第二个结合”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的意义。
(3)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请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五个要求中任选一个,写出与之关联的两则名言警句。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以什么作为道德评价的根据,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是唯动机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判断行为善恶的唯一根据在于动机是否出于“善良意志”。他举例说,一个人看到有人落水,只要他有救人的善良动机并尽力去救,即使没有救出落水者,他的行为也具有道德价值;相反,如果救人者是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施救,即使将人救了上来,也不能认为其行为具有道德价值。

效果论的著名代表是近代英国功利主义大师边沁。他以效果评判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他认为,对于一个极力援救溺水者的人来说,不论他心目中有何等卑鄙的动机和意图,如果他能救人一命,无论如何他的行为也是道德的;相反,如果搭救不成功,无论行为者的动机如何善良,都毫无道德价值。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对唯动机论和效果论的认识。
(2)从内外因两个角度,各写一条宣传标语(或名言警句),营造重视“崇德修身”的良好氛围。
2024-04-03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湖北省七市州2024年高三3月联考二模政治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文化 中国思想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说,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遥古城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绍兴的浙东运河文化园时指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要好好挖掘大运河文化,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应如何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深入调查研究 求解科学决策】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现实中,真实的情况往往被表象掩盖、受距离阻隔,只有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发现问题所在;也只有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把握问题实质和矛盾规律,才能“求解”出科学决策。调查是全面、客观、准确掌握情况的过程,并不自然产生科学观点、得出正确结论;研究捋得顺、析得透,就能把客观规律把握得更准确、认识得更深刻。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知识,阐述“调查并不自然产生科学观点”的道理。
(3)从内外因两个角度,各写一条宣传标语(或名言警句),营造重视“崇德修身”的良好氛围。
2024-03-28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湖南专用)
7 . 崇尚实干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秀品格,历史上一直流传着许多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风尚的名言警句。
p“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
q“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r“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下列对上述判断认识正确的是(     
①p使用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q使用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r使用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④p、q、r都使用了关系判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下列名言警句和漫画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②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③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④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5-23更新 | 40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政治试题(二)
9 . 某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设有古今中外名人苑、论语书卷夫子园、名言警句文化长廊……最让人难忘的是道路的命名:爱生路、尊师路、弘德路、孝母路……若以此为素材写一篇宣传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
A.深远持久、发扬传统、立足实践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文化融合
C.潜移默化、熏陶情操、道德修养D.博大精深、色彩斑斓、文化竞争
2021-10-17更新 | 245次组卷 | 3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道德建设需要把握道德发生的相关规律,围绕德润人心,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化人。唯有持续加强道德建设,才能实现人们道德境界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形成。

德润人心,需要用群众听得懂、可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地方防疫宣传口号,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耳熟能详的百姓方言,让群众意识到遵守防控规定与文明公德的重要性。德润人心,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单先参范、带头引领。领导干部道德水平的高低会对社会成员道德行为的养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应不断涵养精神品格、提升道德境界,充分发挥在道德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道德建设,也需要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曼好精神家园和道德家园的构筑,向上向善道德风尚的呈现,定然会进发出持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德润人心的意义。
(2)仓廉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当前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3)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某社区为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现征集两句古人重视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作为当代新青年,你准备为社区推荐哪两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