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将唯物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对物质探索的不同解释和特征连线。

阶段

连线区域

解释和特征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物质结构如原子
4.朴素、直观
5.概括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6.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023-08-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2 . 将下列有关文化发展的内容连线。
文化发展连线区域内容
A.主体1.坚定理想信念
B.关键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人民
C.基本路径4.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5.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2023-08-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3 . 连线题
类别连线区域内容
A.广义的文化1.世界观
2.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B.狭义的文化3.人生观
4.价值观
C.文化的核心5.自然科学与技术
6.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成果
2023-08-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4 . 将下列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连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线区域内容
A.核心思想理念1.自强不息
2.促进社会和谐
B.中华传统美德3.敬业乐群
4.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守诚信、崇正义
C.中华人文精神6.鼓励人们向上向善
7.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8.尚和合、求大同
D.主要文化特征9.讲仁爱、重民本
10.见义勇为
2023-08-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5 . 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不同特点与相应的社会现象连线。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连线区域社会现象
A.社会历史性1.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人之性恶,其善伪也”
B.阶级性2.在我国封建社会,“忠”往往与忠君联系在一起;在当代中国,“忠”表现为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C.个体差异性3.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2023-08-0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6 . 将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与其具体表现连线。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连线区域具体表现
A.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1.普通夫妇经营共享“抗癌厨房”,以低成本为患者家属提供锅灶炒菜,用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
B.增长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2.卫国戍边英雄秉持“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的信念,守护国家安全,筑起巍峨界碑
C.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3.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保持创新的决心和勇气,矢志走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D.锤炼品德修为,打牢道德根基4.党员干部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不断适应新情况、新形势
2023-08-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6.3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7 . 将联系的特征与对其特征的描述连线。
联系的特征连线区域特征的描述
A.客观性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B.普遍性2.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又都有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C.多样性3.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条件性4.事物的联系可以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2023-08-0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8 . 将下列有关文化建设的内容连线。
文化建设连线区域内容
A.建设文化强国1.要弘扬主旋律
2.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3.要传播正能量
4.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坚定文化自信5.坚定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自信
6.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7.坚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2023-08-0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9 . 依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完成连线。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表现连线区域依据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人们要同客观物质对象接触获得认识
3.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只有实践处在主客观的交汇点上,把主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才能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实践可以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6.认识服务于实践,才有它的实际意义
2023-08-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0 . 将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与其形式连线。
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连线区域形式
A.感性认识1.感觉
2.概念
3.判断
B.理性认识4.推理
5.知觉
6.表象
2023-08-0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